儿科发热患儿的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4-14
/ 2

儿科发热患儿的护理

汪红霞

汪红霞

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人民医院甘肃张掖734200

【摘要】本文通过对临泽县人民医院200例发烧患儿观察和分析,总结出了几点针对发烧患儿护理的措施,为医生做出及时有效的诊断提供了有力依据。

【关键词】儿科;发热患儿;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24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4-260-02

儿科各种疾病随季节而发生,尤其是患儿发热,是儿科的常见病之一。虽然体温升高有利于发挥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但持续高热可使机体代谢增加心律加快,使大脑皮质过度兴奋,易产生烦燥、惊厥,影响消化吸收,出现食欲不振、腹胀、便秘等现象,还会增加心脏负担和机体的耗氧量,导致脑缺氧、脑水肿和神经细胞的坏死。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及时有效的为医生提供诊断的有力依据,及时挽救患儿生命。

一、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200例儿科发热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05例、女95例,年龄2个月-12岁,平均年龄(3.3±1.7)岁;其中上呼吸道感染75例,肺炎66例,腹泻35例,其它24例。

2.方法

(1)卧床:将患儿置于安静处,忌摇动、搂抱,头偏向一侧,解开衣领,包被散热。

(2)保持呼吸道通畅:有呕吐者,立即清除口腔、鼻腔内的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备好吸引器,用纱布包裹压舌板置于上下臼齿间,以防舌咬伤,牙关紧闭时切勿撬开。

(3)氧气吸入:立即给予面罩或鼻导管氧气吸入,以改善脑细胞缺氧状态,一般氧气流量控制在1-1.5升/分。

(4)药物应用:备齐抢救药品及器械,迅速建立静脉通道,按医嘱准确及时给予治疗。对于未成年患儿、小婴儿与体弱儿一般常用小儿退热栓或扑热息痛栓、布洛芬栓将此栓剂塞入肛门。对于年长儿可用柴胡4ml、安痛定2ml肌肉注射,或阿司匹林0.3-0.6g每日3次服用。有惊厥时可用安定、鲁米那等。治疗脑水肿原发症用20%甘露醇、速尿及10%葡萄糖酸钙等。解惊剂应交替使用,应注意间隔时间4-6小时,并严格按体重控制剂量,以免蓄积中毒。因药物降温是通过全身大量出汗而达到降温目的的,所以应缓慢进行,不宜太快过强,以免出汗过多引起虚脱。

(5)降温:对于高热患儿可立即给予物理降温,头枕冰袋头部冷敷,有条件时可置于冰帽中,或用温水擦浴、冰块用毛巾包裹敷于身体的大血管处,如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经过处,若仍不退热时,可用冬眠疗法。

3.结果

200例儿科发热患儿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除5例转上级医院治疗,其余体温均在3--5天内下降为正常。治疗期间未出现严重病发症,未出现菌群失调及院内感染,家属对护理工作均给予较好的评价。

二、护理措施

通过对儿科发热患儿的观察和分析,总结以下几点护理措施:

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严防并发症的发生

(1)患儿面色的观察

严密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尤其是面色变化,小儿面部皮肤细嫩、红润或白里透红,具有光泽。由于发热原因,可能出现面部色泽或表情异常,如:①休克早期面色苍白、呼吸加快、烦燥不安,病情继续发展,则进入休克期,面色由苍白转为青灰。②惊厥引起的面色改变:高热引起惊厥发作之前,鼻根、鼻端、眉间、口周下额部可有轻度发青,患儿烦燥不安、惊跳或摆头等先兆症状出现。③呕吐引起的面色改变:呕吐发作时,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可出现面色苍白、多汗。呕吐停止后,面色逐渐转为红润。如呕吐后面色苍白不好转,可提示有心血管功能障碍、心肌病等。呕吐后面色持续苍白则提示心衰先兆。④啼哭时小儿面色的改变:一般声调哭闹时,面色红润,多为非病理性啼哭。如出现阵发性剧烈高音调啼哭,甚至干嚎无泪,面色苍白、出汗,四肢卷屈则多为疼痛引起。如肠痉挛、肠绞痛、胆道蛔虫症状等。⑤注射时疼痛,小儿则出现面色苍白、出汗,但很快会缓解。⑥输液过程中若出现寒冷面容,面部起鸡皮,多为输液反应,应及时处理,症状很快会缓解。⑦若面部、耳后出现斑丘疹则为药物过敏反应,经及时对应处理后症状也会缓解。

(2)呼吸的观察

由于小儿发热后会随体温的升高逐渐出现呼吸增快、口干、无汗、少尿或无尿,应严密观察,保证呼吸道通畅,做好氧疗。喂水时应停止吸氧,防止呛咳。正常的呼吸次数,根据年龄不同,呼吸次数也不同,一般越小呼吸越快。新生儿正常的呼吸为40-44次/分;6个月-1岁为30-35次/分;1-3岁为25-30次/分;4-7岁为20-25次/分;8-14岁为16-20次/分。若呼吸浅,不易计数时,可用薄棉球贴于患儿鼻孔处,以棉球的摆动来计数呼吸次数,一般每呼吸一次,心跳和脉搏3-4次/分为正常。

(3)体温的观察

正常小儿的体温为36.9-37.5度℃。当体温超过正常范围1℃时可认为是发热。低热为38℃左右,39℃以上为高热,若连续发热两个星期以上称为长期发热。小儿体温一般来说午后较清晨略高,但差别不超过1℃.

(4)皮肤的观察

高热时患儿会出现皮疹,有些皮疹呈现平坦、暗红色的斑点状或斑块状,应考虑“麻疹”(多见于1-5岁小儿)。如出现在耳后、枕后及颈部淋巴结肿大,可能为风疹。如全身皮肤有小米粒样成片的皮疹、舌面边红肿,有可能为猩红热。还有的发热时手足处、口腔粘膜出现疱疹,多为手足口病(以1-4岁多见)。

2.一般护理

将患儿置于安静舒适的病室内,通风、光线良好。卧床休息,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注意面色及呼吸变化情况。病室温度、湿度应合乎要求。室温保持在22-24℃、湿度50%-60%。勤更换床单、被服,应用柔软、避免摩擦刺激的棉质布料,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及时修剪指甲防抓。发热时给患儿多喂白开水,并松解衣服3日,或用温水擦浴及冷湿敷,必要时药物降温。

3.饮食护理

根据患儿病情选择合理的饮食计划,少量多餐、多饮水。可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清淡饮食,如牛奶、米汤、面包、水果、蔬菜等,避免进食过烫、过硬和刺激性的食物。

4.口腔护理

发热时小儿唾液分泌减少,细菌易在口腔内繁殖,所以应需家长给患儿多喂水,必要时可给患儿含漱淡盐水,早晚各一次,或口唇涂擦润唇膏,以防唇裂开。有口腔溃疡时,应用1%利多卡因涂抹,以减轻疼痛[1]。

5.皮肤护理

高热药物降温时,患儿会出现大汗淋漓、衣服湿透全身,所以应需家长及时跟换干净舒适的衣服,护理人员应及时跟换床单被褥,以保证环境清洁、干燥、舒适。

6.惊厥的护理

惊厥是超高热时一些患儿出现的紧急症状,如不采取紧急抢救措施,将会危及患儿的生命。当患儿出现四肢肌张力增高,伴有不自主抽动,双眼球上翻、凝视、固定,口周发绀、抽搐时,应解开患儿衣被,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及舌咬伤[2]。立即清除口腔内的分泌物,保持呼吸道畅通予以氧气吸入(0.5-1)L/分[3]。遵医嘱应用安定、普米那(按公斤体重计称计量)、脱水利尿剂如20%甘露醇、速尿及10%葡萄糖酸钙等应用。

7.心理护理

高热时由于病情发展快病情严重,家长压力大,心理负担重,应向家长做好解释、安慰工作,多与家长沟通,面带微笑,态度和蔼,言语温柔,才能使患儿及家属消除恐惧紧张心理。也可安排同病室的家属及患儿到床边分享护理、感受和体验,增加患儿及家属信心。

8.输液护理

在输液过程中,应严密观察患儿液体的滴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胀痛、液体外渗等现象。应用药物时还应注意有大皮疹、过敏等表现,最主要的是有无苍白及呼吸困难等。一旦有输液反应应立刻停止输液,通知医生处理。

三、小结

儿科发热患儿由于起病急、病情变化快,随时有生命危险,家长心理压力大、负担重。所以,在整个护理过程中严密观察病情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学会观察患儿病情变化,才能进行及时的处理。同时要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因为儿科是一个特殊群体,患儿自身的意识、行为语言、认知和自控能力还未完善,对家长的依从性比较强,尤其是病情严重时,治疗方案在行为和心理上均有要求。因此,及时与患儿家长沟通、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强化和完善患儿的支持系统,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王洪玲,侯贺营.小儿高热的护理对策[J].中华现代儿科学,2005,2(9):862.

[2]徐大林,王静连,张宏.小儿惊厥121例临床分析[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10,17(2):154-157.

[3]李云英.小儿抽搐150例的临床分析[J].临床医学,2011(7):2920-2921.

作者简介:

汪红霞(1962,02——)女,汉族,甘肃临泽人,大专,目前主要从事临床护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