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电费差错率的分析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24
/ 2

降低电费差错率的分析及对策

洪莹莹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揭阳供电局广东揭阳522000

摘要:为提升电力营销管理成效,提高电费核查准确性,从业务技能、信息技术和管理机制三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究。依托营销系统、计量自动化系统和智能分析等技术的改进,持续降低营销差错。同时通过对抄核收指标的监控、分析、通报,实现抄核收全过程监控管理,发现异常及时修正,推动精准营销工作。

关键词:电费核算;智能信息化;前置校核;监控管理

前言

电力营销管理是供电企业的核心业务,面对市场经济体系发展以及电力体制改革的现状及未来,如何做好电力营销管理工作,防范电力营销风险,是摆在面前非常重要的问题。本文对目前电费核算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风险点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法,并结合供电企业情况提出几点创新措施,进一步提高系统预防电费差错出门能力,从而提升电力营销管理水平。

1电费核算管理的重要意义

提高电费核算管理水平,最主要目的是提高电费核查效率和质量,减少电费差错风险,同时市场化交易用户电量上报要求严格,需全年上报电量零差错,更要严把复核关。因此提高电费核算管理水平,密切关系到供电企业和用电客户的切身利益,影响供电企业的品牌服务形象。

电费差错率的高低直接反映电力营销管理工作中所暴露的问题和业务人员的工作质量情况。根据公司相关指标要求,2018年6月起,电费差错率=((冲正退补数+电费退补数)/账单总数)按笔数计算,对于因电价调整造成的冲正改单不列入)。

2电费核算管理主要内容

随着“智能电表和低压集抄”两个全覆盖,以及抄核收全流程自动化模式的推行,电费核算管理重心逐渐向电费差错前置管控和过程管理转变,现阶段电费核算班的核查工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每月有针对性地在营销管理系统查询核算规则,导出分散复核异常工单,通过对营销系统中客户档案信息、工作单及计量自动化系统表码采集情况等进行人工核查,形成异常清单并发至各县区局供电单位校对处理,同时做好相关单位整改情况的跟进工作,对上报的反馈情况再次核查确认,形成闭环管控。

(2)每月对核算规则的适应性进行分析总结,根据实际需求情况,向公司客服中心申请对本单位核算规则的配置及参数进行调整,提出规则优化建议,由公司客服中心进行统一管控,不断降低异常复核工单数量。

(3)按照《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市场化交易用户服务细则(试行)》相关要求,电费核算班需每月28日前核查本月参与市场化交易用户档案资料的变动情况,确保次月交易用户电量的准确上报。每宗工单必须人工核查其计费参数的变化情况,主要核查档案信息维护工单中档案的变更内容,核查有变更计量装置的工单中行码录入是否正确,核查改类工单变动后是否有资格继续参与交易,核查其他业务工单是否存在翻码情况。

3电力营销中电费核算存在的问题

电力营销系统中电费核算已经发展多年,电费核算人员按照业务指导书等要求规定,均凭借个人技能能力、工作经验开展日常核算核查工作。主要存在三方面的问题:

(1)各县区局部分营销业务人员自身工作能力水平不够,对业务不熟悉,在业务流转过程中没有做好对计费参数的前置校核,使问题档案进入电费计算环节。

(2)目前营销管理系统、计量自动化系统功能不够完善,营销客户档案与计量客户档案不匹配或不完全匹配、客户档案变更信息同步不及时。

(3)没有借助信息技术开展电费核查工作,对于电费核查缺乏先进的思维方向,如没有根据属地个性化需求,建立个性化核查辅助工具,导致核查情况有时不够全面,甚至疏漏。

4降低电力营销中电费差错发生的对策

(1)深入应用信息化手段,进一步创新智能化系统

一是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将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电费核算管理的需求有机地结合起来,及时升级电力营销的运算流转系统。二是根据不同地区及地市局的工作需求,开发新型业务应用软件。三是不断完善现有的管理模式,以提升工作质量为目的,开发更加高效便捷且符合供电企业实际情况的管理软件,积极探索更为有效、符合我国供电企业未来发展趋势的电费核算管理道路。

(2)开展业务规范化技能培训,提升业务技能水平

一是定期开展班组自主培训,对国家新的政策、公司新的规定进行宣贯解读,达到及时更新业务知识,减少工作失误的目的。二是定期到基层与业务人员面对面进行沟通,收集存在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培训方案,开展培训工作。三是加快技能人才的培养,通过出台相应激励考核措施,鼓励员工积极参加职业技能考试,不断提高员工业务素质。

(3)宣贯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剖析典型案例

一是定期对引起12398、95598电费差错投诉的,逐一分析差错原因,同时筛选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形成案例读本进行教育警示,防范电费差错风险。二是将营销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制成小册子,方便岗位人员在工单流转时查阅对照,特别在业扩环节,对于计量点关键计费信息、计量信息、电能表属性,以作业指导书对照的方式进行提醒,避免参数填录错误导致的计费差错[1]。

(4)加强档案核查及敏感客户的重点审核

引起自动抄表失败及计费参数错误的主要原因是档案异常,而档案异常普遍发生在计量配表、装拆录入环节,应严防表码数据、装拆日期、资产编号等信息录入错误导致的基础档案差错,因此在每月抄表翻月前要完成档案核查工作,确保次月抄表计费时电费档案的正确性,从源头上控制异常档案进入电费计算环节。

加强档案核查及敏感客户的重点审核,主要应核查用户改类后用电性质是否正确、用户减容后用电类别是否改变,力求变更前后其用电类别、用电容量、电价代码、基本电费、功率因数考核、变损计算等信息准确无误。另外,对计费当月有换表业务的用户也要进行重点核查,核对旧表止码、新表起码等情况,避免表码翻转,核对综合倍率,避免电量异常。

(5)建立数据分析平台,实现客户变更档案实时数据比对

构建用户电费核查数据比对和分析模式,通过可视化的界面和灵活配置的字段参数,快捷筛选出客户当月业务档案变更信息,有针对性地进行对比核查,实现客户变更档案实时数据比对,以达到最快掌握用户数据变化的目的。通过集成的数据分析,逐步实现从统计性数据处理向以数据全面分析比对为基础的应用转变,不断缩短作业时间。

a.实现营销案档变更分析

监控营销业扩类的业务流程,对流程中会发生档案变更的环节进行业务梳理,并建立业务模型分析这些变更的档案是否符合业务规范。营销档案变更前后对比包括更名、过户、改类、换表等业务。主要能反映出相关字段的变化,并可按个性化需求可进行字段添加删减,方便比较前后变更情况。

b.实现计量案档变更分析

对同步到计量系统的档案变更业务流程进行监控,智能分析两个系统之间的变更工作单与变更内容是否一致,及时监控计量相关字段的变化情况。

5结语

依托信息应用技术,推动电费核算管理方面的智能信息化,已成为当今电力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2]。电费差错闭环管控机制的建立,要充分发挥营销信息系统的支撑能力,实现优化流程、提高效率和优化资源配置。通过以智能信息化为基础,优化营销系统电费差错核查统计、汇总分析、差错溯源的差错管控体系,有效降低和化解营销风险,提升供电企业精益化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邓岚,武威,闫威.加强业扩流程计费参数核查的措施[J].大众用电,2013(05).

[2]刘卫华.供电企业电费管理和电费核算问题探究[J].现代营销(经营版),20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