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中药治疗综述研究

/ 2

心血管疾病中药治疗综述研究

王静赵明芬【通讯作者】

新疆医科大学中医学院

【摘要】心血管疾病在我国临床中较为多见,是人体脑血管疾病与心脏血管疾病的统称,≥50岁的中老年人发病率较高,可严重威胁患者身体健康乃至生命安全,危害性极大。现阶段,临床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方案有很多,其中尤以中药疗法的应用较为明显,其不仅疗效确切,且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较少,预后较好,治疗效果有效、安全、可靠,近年来逐渐得到广大医师与患者的广泛认可。本文主要从心血管疾病出发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研究并探讨了心血管疾病的中药治疗进展及其具体应用。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中药治疗;综述

【中图分类号】R2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6-166-02

从本质上来讲,心血管疾病主要是指由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多种病因所致的心脏、大脑及其全身组织发生的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1],患者致残率与死亡率均较高,在全世界上居各种死因首位。当前环境下,中医疗法在各大医疗机构的心血管疾病治疗中均应用广泛,与常规西药相比,其具有辨证论治、治疗方案多样化、处方药丰富以及患者不良反应少等多种独特优势[2],治疗效果良好,应用价值较高。本文笔者详细收集并整理了多项医学研究资料以及相关的文献报道,主要探讨了心血管疾病的中药治疗进展,现综述如下。

1抗心肌缺血中药治疗

冠心病,也可称为缺血性心脏病,该病症属于中医里的“胸痹”、“厥心痛”等范畴,中药学认为患者主要是由于年老体衰,正气亏虚,脏腑功能损伤,阴阳气血失调,再加上受到七情内伤、饮食不节、劳逸失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其气滞血瘀,胸阳不振而发病,其病机特点主要为“标实本虚”,中医治疗的根本在于“抗心肌缺血”。具体的中药治疗方案主要表现如下:

1.1黄酮类药物

经多项医学研究报告分析,并总结以往的临床实践可知,许多富含黄酮类化合物的中医药物对冠心病心肌缺血具有显著疗效,其作用机制主要与清除氧自由基、抑制血小板活化聚集等密切相关,其中较为明显的中药治疗方案主要为银杏叶片,将其用于冠心病的临床治疗中,不仅可抗氧化,且还可改善患者心脏缺血状态,治疗效果良好。于安石[3]学者曾使用此法做过临床研究,特将所选的98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其不同的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银杏叶片,对照组采用西药)开展分组对比研究,研究结果显示采用银杏叶片实施临床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缓解其心绞痛症状,临床疗效显著,可用于推广应用。

1.2皂苷类药物

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讲,人参皂苷可保护其缺血缺氧心肌细胞,并清除氧自由基,减少其心肌耗氧量,从而达到缓解患者心肌缺血性变化,改善其左室收缩功能的治疗目的。就目前情况来看,临床中用于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皂苷类药物主要为黄芪皂苷与麦冬皂苷等,其中:①黄芪皂苷:将本品用于治疗冠心病,可有效增强患者心肌收缩力,缓解和改善其心功能,且不会增加心肌耗氧量。如谢莲君[4]学者在临床研究中采用了“黄芪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与“单纯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的对比研究,最终研究结果显示:复合用药组患者的心电图有效率、中医症状有效率分别为82.35%与88.24%,与单纯用药的对照组患者(对应指标数据为69.61%、72.55%)相比,均P<0.05,数据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治疗方案安全有效,临床疗效显著。②麦冬皂苷:本品对缺血性心肌SOD活性具有较强的保护作用,且还可减少MDA合成与心肌游离脂肪酸生成,从而缩小患者的心肌梗死面积,对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其心肌功能等具有重要作用。李佳平[5]学者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了中西医结合(常规西药+参麦注射液)疗法,并将其与单纯西药组相比进行研究,其中参麦注射液是依据“生脉散”这一中医古方,从麦冬、红参等两种中药材中提取精制而成的中药注射剂,经此次临床实践可知,治疗组(中西医联合用药组)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硝酸甘油用量、心绞痛疗效以及心电图疗效等多项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均差异显著,P<0.05,存在明显统计学意义。

2抗心律失常中药治疗

在我国中医理论中,心律失常隶属“怔忡”、“心悸”、“虚劳”等范畴,中药学认为该症患者的病因主要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其临床辩证治疗需以补养气血、调和阴阳为主,兼化痰清热、祛痰导滞。现阶段,临床治疗心律失常的中医药物主要有苦参、复方制剂炙甘草汤等,具体可表现在:①苦参:从本品药理上来讲,其可有效阻滞心律失常患者的心室肌细胞钠电流,从而降低其心肌应激性,对抗实验性心律失常。秦永锋[6]学者在其“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研究中,给予(依据随机双盲法划分的)观察组患者实施“苦参复律汤”治疗,并将其治疗效果与行基础治疗的对照组相比,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达86.67%,与对照组患者的70.00%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疗效显著。②复方制剂炙甘草汤:该中医方剂也可称为“复脉汤”,其主要成分包括炙甘草、生姜、桂枝、人参、生地黄、阿胶、麦门冬、大枣与麻仁等,具有益气滋阴、通阳复脉的功效,将其用于治疗心律失常,可有效缓解或改善患者心悸症状,使其气血充足,阴阳调和。滕祖训[7]学者在其临床研究中选取了84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其不同的治疗方法进行对比研究,最终研究结果显示:行中西医结合(常规西药+炙甘草汤加减)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综合治疗有效率(87.8%)、心律失常总有效率(90.2%)等多项指标与行单纯西药治疗的对照组(72.1%、69.8%)相比,P<0.05,数据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

3抗心肌缺血与抗心律失常联合作用中药治疗

分析并整理医学研究资料以及各项文献报道可知,当前环境下临床中较为常用的兼具抗心肌缺血与抗心律失常功效的中药药物主要有地奥心血康、葛根素注射液等。其中:①地奥心血康:本品为薯蓣科植物黄山药,内含8种甾体皂苷,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功效,用于临床抗心肌缺血与抗心律失常治疗,可保护患者心脏损伤,增加其血液中的SOD含量,起到减少心律失常,改善心肌缺血的效用。张丽[8]学者曾采用“地奥心血康+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疗法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经临床研究发现,使用此种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0%,且其心绞痛发作频率较低,持续时间较短,与对照组(单纯应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相比,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②葛根素注射液:本品属于血管扩张药物,具有β受体阻断作用,用于临床治疗中可扩张患者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并减缓心率,可有效防治再灌注心律失常。陈树科[9]学者在其“20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运用了葛根素注射液(观察组)与常规心血管内科用药(对照组)的对比研究法,最终观察组患者心绞痛总有效率与心电图总有效率分别为94.0%、71.0%,与对照组患者的80.0%、54.0%相比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心绞痛症状均得到明显缓解和控制,临床疗效显著。

参考文献:

[1]乐春荣.关于中医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探讨[J].医学美学美容旬刊.2014,(06):485-486.

[2]陶翠.中药注射液治疗心血管疾病简况[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4,(07):180-181.

[3]于安石.银杏叶片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C-反应蛋白和VEGF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14,26(02):52-53.[4]谢莲君.黄芪注射液加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102例冠心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6,27(05):611-613.

[5]李佳平.参麦注射液联系西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87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4,30(12):28-29.

[6]秦永锋.苦参复律汤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探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16,04(18):142-143.

[7]滕祖训.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疗养医学.2014,23(04):330-331.

[8]张丽.地奥心血康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评价[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09(02):123-124.

[9]陈树科.200例葛根素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24):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