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角度分析中学生心理行为问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1-11
/ 2

多角度分析中学生心理行为问题

史江南1马星科2

史江南1马星科2

(重庆北碚西南大学,重庆400715)

中图分类号:B84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738(2012)01-0242-01

摘要:中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期,这一时期是人的行为、性格和智力等心理素质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处于这一特殊的发育阶段的青少年,由于生理、心理方面的千变万化,加之文化知识及社会经验的不足,容易产生不健康的心理,导致心理或行为问题。本文从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入手,分析中学生常见心理行为问题及其辅导、调适方法。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问题;行为异常;调适

近些年来,由中学生心理问题引发的恶性事件频频发生。调查发现,中学生的心理活动状态的不稳定性[1]、认知结构的不完整性、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的不同步性、对社会家庭的依赖性,使得他们产生一些心理行为问题,严重者甚至出现自伤或伤人现象,令人担忧。

一些学校已经逐步开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并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德育工作系列中去。但要真正解决中学生心理行为问题,必需寻找产生问题的根源,并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知识,制定相应的策略,对中学生的这些心理行为问题进行调适,最终予以根除。

一、当前中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的主要表现

学习障碍是指中学生的学习困难严重到影响他们知识的获得,而这种困难又不是智力低下所引起的。他们的问题是学习过程受到了妨碍,是某一特定学习能力的缺失,如记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或者是某一学科知识结构的残缺。

行为障碍是指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某些行为、习惯偏离常态,包括以反复和持久的明显的反社会行为为主要特征,但情节轻微,未达到犯罪性质的青少年行为偏差。

情绪障碍是指青少年学生在情绪感受中严重脱离现实,而以一种妨碍解决问题的操作和自我挫败的方式应付外界事件,并表现出种种因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而导致的躯体症状。

人际交往障碍是指学生在与同学、老师、家长交往过程中,由于感情不和、观念差异、行为不当、沟通受阻等等原因引发的持续的人际关系紧张、冲突或退缩,当事人大多伴有持续、消极的情绪体验,并影响到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二、心理行为问题的成因

中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的产生,不仅有思想方面、品质方面、行为习惯方面以及法制观念方面的原因,而且往往还伴有心理方面的原因。具体说来,主要有:

1.家庭因素。

家庭是学生生活、成长、发展的第一场所,家长的不良性格、不良的生活习惯、不当的处事方法、不当的教育方式等都是引发子女产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2]。某些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就容易使之产生任性、偏执等心理;有些家长性格暴躁,专横武断,动辄就训斥打骂孩子,就容易使之产生恐惧、抑郁、焦虑等心理。当下,很多家长并不关心子女的思想变化、心理状况以及成长中遇到的困惑,只关心他们的成绩。中学生与父母、监护人之间缺乏理解和沟通,从而使中学生产生更多的心理困惑。另外,单亲家庭给孩子带来的情感匮缺也是不容忽视的。

2.学校因素。

学校是中学生学习、成长的重要场所,学校教育观念、方式不当会给学生心理和行为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当前,素质教育实施已经有段时间,但很多学校仍然实为应试教育,用分数评定学生的层次。另外,“灌输式”、“填鸭式”教学也会使学生身心疲惫。不少学校按照能力分班更会使多数学生时时感到生活压抑,自信缺失,从而厌学、嫉妒、抑郁、绝望。

3.心理因素。

学生心理与生理的成长不同步,学生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道德意志薄弱,自控能力差,好奇心、好胜心、模仿心理、从众心理的影响。此外,处在此时期的中学生情绪波动较大,缺乏理智感,好冲动。另外,持久的不良行为习惯形成的心理定势,如果得以不断强化也会造成各种心理行为问题的产生。

三、应对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的方法和调适措施

1.用人本主义辅导技巧走进学生心灵。

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本性向善的,绝对地尊重每个学生,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注意满足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最基本的发展性需要。另外,要理解和接纳学生的差异。只有理解学生的差异,才能从本质上做到热爱学生和尊重学生。老师千万不能报着“消灭差生”的想法来培养学生,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

2.用理性情绪疗法改变学生不合理的认知。

中学生的行为心理问题往往是由于陷入重大的认知曲解,一旦认知失真得到识别和矫正,他们的心理和行为就能够迅速的得以改善。教师要帮助学生找出引发此种心理行为问题的诱发事件,并让学生了解,并不是诱发事件本身,而是自身的一些不合理信念引发的这种心理行为问题。然后,老师应引导学生驳斥自身的不合理信念,从而得出新的合理的信念,用新的合理的信念知道学生认知,从而使其心理行为问题得以改良。

3.用行为疗法调适学生不良行为。

行为主义认为,人类的行为大多是通过学习获得的,适应不良行为是错误学习的结果。教育与环境在学生心理和行为的发展中起决定作用[3]。通过阳性强化法、负性强化法、消退法等行为疗法来调适学生的不良行为,对于大多教师而言是比较容易实现的。

每一位学生都会有成长中的心理问题,每一位学生都需要在某个特定的时刻得到帮助。作为教师,必须做到时刻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多与学生交流,对于学生的心理行为问题,要及时进行调适和辅导,才能尽可能的遏制学生心理行为问题,使中学生顺利实现自身的发展和成长。

参考文献:

[1]陈安福.中学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董齐,陶沙,动作与心理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崔伊薇,儿童少年的全面发展与心理健康[J].中国学校卫生,2005(4):241.

作者简介:

1.史江南(1988年8月),男,河南临颍人,西南大学物理学院.

2.马星科(1989年12月),男,甘肃平凉人,西南大学物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