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对急诊胸痛患者预检分诊效果的影响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对急诊胸痛患者预检分诊效果的影响评价

徐鹏

(长江航运总医院?武汉脑科医院急诊部430010)

摘要:目的评价分析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对急诊胸痛患者预检分诊效果的影响。方法根据患者就诊顺序将78例急诊胸痛患者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其中,先就诊的39例纳入对照组,后就诊的39例纳入研究组。预检分诊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检查、评分方法,研究组采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预检分诊效果。结果研究组候诊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P<0.05);研究组疾病诊断正确率高于对照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胸痛患者应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可提高预检分诊效果,建议推广。

关键词: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急诊胸痛;预检分诊;影响

2017年2月--2018年7月,本文笔者将78例患者分成2组,进行如下探讨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根据患者就诊顺序将我院2017年2月--2018年7月收诊的78例急诊胸痛患者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其中,先就诊的39例纳入对照组,后就诊的39例纳入研究组。对照组:39例患者,25例男性,14例女性,最小27岁,最大85岁,平均年龄(43.5±6.79)岁,发病时间1-4h,平均(2.3±0.21)h。研究组:39例患者,28例男性,11例女性,最小24岁,最大81岁,平均年龄(44.9±5.63)岁,发病时间1-5h,平均(2.4±0.32)h。上述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进行对比观察,差异不显著,P>0.05,有比较性。

1.2方法

(1)对照组:预检分诊中,采用常规检查及评分方法,根据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初步分诊,随后,重点诊治严重急诊胸痛患者,配合常规检查,如心电图,最终分诊之后,再安排就诊。

(2)研究组:预检分诊中,采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具体如下:(1)评分标准:①心率,心率低于(等于)40次/min,计2分;41-50次/min,计1分;51-100次/min,计0分;101-110次/min,计1分;111-129次/min,计2分;大于(等于)130次/min,计3分。②收缩压,收缩压低于(等于)70mmHg,计3分;70-80mmHg,计2分;81-100mmHg,计1分;101-199mmHg,计0分;大于(等于)200mmHg,计2分。③呼吸频率,呼吸频率低于9次/min,计2分;9-14次/min,计0分;15-20次/min,计1分;21-29次/min,计2分;大于(等于)30次/min,计3分。④体温,体温低于35.0℃,计2分;体温35.0℃-38.4R,计0分;体温大于(等于)38.5℃,计2分。⑤神志,意识清醒计0分,嗜睡计1分,昏睡计2分,昏迷计3分。(2)评分:①评分大于3分,医务人员需密切关注,根据患者情况,及时调整处理方案。②评分低于5分,大部分患者无需住院治疗。③评分大于(等于)5分,存在“潜在危重病”危险,需专科或者ICU支持危险较大。④评分大于9分,需接受ICU治疗。(3)分级: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共涉及10个小项目,共20分,评分越高表示病情越严重,一般可分为4级:①Ⅰ级,15-20分,病情最严重;②Ⅱ级,10-14分,病情严重;③Ⅲ级,病情中等,5-9分;④Ⅳ级,0-4分,病情较轻。其中,Ⅰ级与Ⅱ级患者,需紧急护理与治疗,Ⅲ级就诊安排在Ⅰ级与Ⅱ级之后,Ⅳ级患者则按照候诊顺序接受对症治疗。

1.3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候诊时间,并统计患者诊断正确情况及病死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均数加减标准差(?x±s)和例(n)、百分率(%)分别表示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SPSS20.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T值和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数据分析显示,研究组候诊时间比对照组短,疾病诊断正确率高于对照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如表1所示。

3讨论

急诊胸痛指的是一种突发性胸痛,发病原因复杂,常见的有心肌炎、气胸、肺炎等,严重时,可致死。相关资料表明,每年14.5%的急诊胸痛患者因诊断时间长、诊断不及时,耽误最佳治疗时机,导致急性胸痛症状加重,5.6%左右死于急诊胸痛[1]。临床上,急性生理健康状况评价量表与临床肺部感染评分等方法是临床较为常用的诊治方法,此类诊断方法评价耗时长,无法很快准确找到病因,为此,制定快速且有效的急性胸痛诊断量表标准,对急诊胸痛快速诊治具有重要意义。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根据急诊胸痛发病程度进行评分,以患者病情为出发点,对同一时间内就诊的患者进行排序,依据轻重缓急的标准安排治疗[2]。急诊胸痛患者预检分诊中应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合理安排医院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治疗效果,降低病死率。

参考文献

[1]黄赣英,王弋,傅蓉,钟利君,沈小玲.HFMEA方法优化急诊非创伤性胸痛患者预检分诊流程[J].浙江医学,2017,39(24):2305-2306+2309.

[2]宋晓玲,刘贤英,龙晓秋.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对急诊胸痛患者预检分诊效果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22):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