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深化国企改革中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激发干事创业积极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7-17
/ 2

如何在深化国企改革中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激发干事创业积极性

王琼

晋煤集团凤凰山矿党委组织部

加强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干部队伍建设,是强化国有企业基层党建工作的基础保障,也是着眼全局、服务中心,推动国有企业全面建设发展的根本保证。在多年组织工作实践中,我深深感受到,抓好基层党支部建设关键是要抓好队伍建设,而在队伍建设中,抓好党员队伍、干部队伍则是重中之重。

近年来,我们坚持把锤炼干事创业队伍、营造团结和谐干事创业氛围作为抓班子、带队伍、树风气的重要抓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通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坚持在强化教育管理监督、拓宽选人用人渠道、加强目标责任考核奖惩上下功夫、着气力,广大党员、各级领导干部政治素质、思想觉悟和工作能力得到持续增强,有效激发了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党员队伍、干部队伍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工作慢作为、激情不高;内心不想为、缺乏担当;自身不会为、标准不高;遇事不敢为、爱找借口;在位不作为、人浮于事”等方面,精神上没劲头不想干事,政治上没奔头不愿干事,收入上没甜头不肯干事,工作中有苦头不好干事,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企业改革发展,必须强化探索实践,着力加以解决。为此,我们以调动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抓手,在巩固深化原有好的制度和做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在强化教育管理监督、拓宽选人用人渠道、加强目标责任考核等方面进行了创新实践,形成了一些新的行之有效的办法和机制,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强化教育管理监督,完善干部培养机制

一是加强干部日常教育培训监督。为了有效引导领导干部干事创业,近年来在干部培养方面,积极建立“党员干部大讲堂”、“在线党校”机制,形成了分阶段大课辅导、专业讨论、在线自学、学习应用、选点观摩“五位一体”培训模式,领导干部政治素养和理论修养不断加强。加强干部监督,针对基层单位超编制配备干部、一报告两评议、年度考核排名末位、个人有关事项核实有问题等情况对相关干部进行函询和诫勉谈话,进一步强化干部规矩意识。

二是创造性实施“三大序列”管理模式。实施“管理、专业技术和岗位操作”三大序列管理,变原来的干部工人“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每个序列明确高中低层级及相应薪酬待遇,同时搭建了序列之间流转平台,进一步畅通了职工成长成才通道。通过建立“双创园”机制,加强“技能大师工作室”、“劳模工作室”等实训基地建设,开展“岗位技能竞赛”、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等活动,先后培养出一批全国技术能手、煤炭行业技能大师、三晋技术能手等技术创新领军人才。

三是强化编制管理和编制意识。为了从源头上规范干部管理,减少冗员,提升工作积极性,近年来,以省国资委推动省属企业编制管理为契机,强力推动了编制管理。针对各单位产值大小、人员多少等情况,集中梳理出台了各单位机构人员编制职数,结合经营形势,出台了离岗休养和提前退养管理办法和补充规定,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自我加压、自我瘦身的目标。

二、拓宽选人用人渠道,打造干事创业平台

一是竞争性选拔干部常态化。坚持“五湖四海”原则,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好干部标准,大力推行领导干部公开竞聘,选拔坚持向生产一线倾斜,向偏远地区艰苦岗位倾斜,向技术过硬的专业化人才倾斜,向能力突出的年轻干部倾斜,一大批德才兼备、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得到选拔重用。不仅选出了人才,更带动了干部干事创业的风气。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部分党员干部队伍过去四平八稳、小富即安的工作状态,大大激发了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同志们的创业激情,在企业营造了良好的选人用人风气。

二是推进干部交流常态化。针对企业一些干部长期在一个岗位任职带来的工作惰性,特别是个别干部长期位居一个岗位发生腐败案件带来的教训,我们在新修订的干部管理条例中明确规定领导干部同一岗位任职满6年的应当交流,任职满8年的必须进行交流,距离岗休养规定年龄不满3年的原则上不再进行交流。近年来,积极落实“双向进入,交叉任职”要求,推进党政干部交流,使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得到了整体优化,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广大中层干部进一步焕发了工作动力激情,推动了工作发展,干部交流成为了激发干部活力的重要手段。

三是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每年利用对基层单位、机关科室组织的年度考核机会,都要组织后备干部推荐工作。当年推荐结果经党委会审议后,组织部会与相关单位、部门主要领导进行通报,提示他们要给后备干部压担子,多培养。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我们的后备干部库已经实现了常用常新、滚动培养的效果。近年来走上企业中层干部领导岗位的三分之二多都是从后备干部中产生,让企业的中坚力量切实有望向、有奔头、有干劲。

三、加强目标责任考核奖惩机制,激发干部队伍活力

一是加强干部考核,发挥考核杠杆激励作用,实现干部能上能下。健全完善党员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管理机制,每年“七一”、年底对全体党员、领导班子、各级干部进行年度考核和一报告两评议工作。考核结果与职级晋升、评先评优、薪酬待遇三挂钩。考核结果装入个人档案,作为干部调整、奖惩、使用的重要依据。

二是探索实施股权激励机制。中央《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提出“探索实行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的部署。在推进深化国企改革中,结合企业实际,探索实施企业科研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和业务骨干等员工持股,用股权激励干事创业热情。同时,建立健全股权流转和退出机制,确保员工持股公开透明,严禁暗箱操作,防止利益输送。

三是加强考核结果运用。每年根据考核意见形成考核等级,一定范围内进行通报和反馈。对评定为“基本称职”的领导人员要进行诫勉谈话,评定为“不称职”的领导人员,视具体情况,予以免职、责令辞职等组织处理,切实从中发现掌握使用一批表现优秀的好干部,有效减少了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现象发生。

在新一轮国企深化改革中,国有企业的广大党员、各级干部既是企业各项改革措施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又是企业各项改革任务的组织者与领导者,务必要充分调动起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强化教育管理监督,拓宽选人用人渠道,加强目标责任考核奖惩,促进企业实现新一轮的转型升级,为企业改革、发展、稳定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