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结合之我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6-16
/ 2

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结合之我见

黄瑞云

黄瑞云山东省潍坊市滨海开发区渤海实验学校261000

随手翻开杂志,点击网络,都会听到这样的怨声:现实教学中,一情到底的人文课越来越多,包罗万象的综合课越演越烈。老师们的心中也不免生出一丝丝空虚的感觉,总觉得这样的课缺少点什么。其实,老师缺少的就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由听说读写训练而散发出来的“语文味”。点击现状,我们都慢慢地认识到,如果学生在语文课上只是感悟,只是人文,只是一读到底,只是一味探究,如果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不过关,那么语文课程对学生的人文熏陶、生命发展无疑成了一个美丽的谎言。因此,理解新课标的理念,优化常规教学,正视读写结合,正是我们所需要践行的。专家的一番话引发了我对中年级语文教学读写结合训练的再思索,再次认识到了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不可淡化,而是语文教学必需的追求。

一、教材意识是实现读写结合训练的前提。

人教版实验教材中选编的课文,文质兼美,祖国的语言文字在其中彰显着无穷的魅力,或隽永潇洒,或激越昂扬,或空灵和谐……许多文章,言有尽而意无穷,诸多文本背后的精彩须去探寻。要充分利用文本资源,从读学写,可供练写的素材有很多,比如语言表达方式的练习、安排材料的方法、写作的顺序等等均可借鉴。可新课标实验教材不再有浙教版教材的鲜明提示,因此,把握年龄特点、具有强烈的教材意识是实现读写结合训练的前提。

例如《猫》教学目标就锁定为学习“明贬实褒”的表达方式,并将方法融化在自己的文章里。先出示句子: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然后,通过朗读让学生体会到这是正话反说,看似贬义的词语却表现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接着,从课文中找出其他类似的句子加深体会,再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这类句子;最后学着用这种方法写一写自己喜爱的小动物。

以读代讲,学生领悟了“明贬实褒”的表达方式的情趣,又通过这种迁移式练笔,语言形式的积累就能被有效地运用、定格和“固化”,自然成为他们胸中灵动的言语积蓄,并深入领悟了语言范式的真意——在学习表达的同时领悟原文的思想内容是如何表达的。这正是从读学写、读写结合所显示的永恒魅力。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学生意识、教材意识是实现读写结合训练的前提。

二、设计创新是实现读写结合训练的关键。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读与写甚有关系,读之得法,所知广博,眼光提高,大有助于写作练习。”读中学写,以写促读,读写相辅,整体推进,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无疑可以产生良好的效应,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特别是片段写作占用的时间短,文字量小,形式多样,方法灵活,展现了语文教学的潜能。因此,捕捉到训练点后,如果设计创新,将带领学生进入鱼跃鸟飞的乐园,诸如想象写话、文体改编、片段仿写、故事续写、填补空白等读写结合训练形式,便为教学活动平添了一番意趣。

在一些案例中,我还设计了“面对面”访谈,让学生通过多样的练笔形式,既尊重了不同层次的学生,人人获得成就感,又充分结合读激发了大家的写作兴趣。这一做法正是为了追求学生内在精神和独特个性的显现,用他的自由之笔,显他的自在之趣,这样写下来的文章无疑是儿童创造力的文字外化。由此可见,训练的质量与训练的设计是同步相关的,品位语言后,有创新的设计是实现读写结合训练的关键。

三、运用语言是读写结合训练的目的。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顾振彪先生认为:“写作与阅读结合,学生联系课文进行写作,就在应用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通过应用把课文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这些话应该道出了读与写关系的真谛,也让我更明确地认识到,运用语言、迁移方法是读写结合训练的目的所在。

审视当前的阅读教学,往往未能有效发挥教材的优势,突出问题是课堂上出现了诸如教学流程平面推移、文本对话肤浅、不能实现语言有效迁移等不尽如人意的现象。据此,我们名师工作室在学习广东著名特级老师丁有宽研究的读写结合导练教学新体系后,以人教版实验教材《威尼斯的小艇》为课例展开研讨,老课新上,教学目标的定位就凸显语言训练的重点:初步学习“抓住这一地方最具代表性的事物,展现那里的风土人情”的方法,以“绍兴”为例进行读写结合训练。

阅读与写作相得益彰正是这样一个课例:我在教学中让学生在各种语言实践中从读学写,习得语言,并从中享受到了小艇和乌蓬船独有的情趣。当然,从形式上,可学习范文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方法,在内容上应抒写自我之境、自得之情……

语文的本质是“学语习文”,在学生阅读课文时,在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时,去启发他们细心品味、感悟和鉴赏,在习得语言规律后再迁移运用。那是情动于中而形于笔端的真情体验,无矫揉造作之态、鲜声嘶力竭之状,理应成为一种功效卓越的训练策略。

点击现状,剖析案例,一路思索,我再次认识到读写结合的重要性。它根植于语文教学的传统精华,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学思想。让我们赋予传统的“读写结合”新的力量,充分挖掘教材的潜在价值,引领学生领悟和品位作者的表达方法,掌握相应的语言范式,进行迁移运用,通过必要的组织形式、适当地引导、点化,引起学生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去吸纳、积累,将言语范式融化在自己的生活里、融化在自己的文章里。

让我们将读写结合训练进行到底,让阅读和写作比翼齐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