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肺癌的CT临床表现分析曾志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0-20
/ 2

原发性肺癌的CT临床表现分析曾志强

曾志强

炎陵县人民医院湖南株洲412500

【摘要】目的:探讨CT诊断原发性肺癌的临床价值与影像学表现。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就诊于我院的64例原发性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进行CT与X线检查,运用统计学分析,CT检查的临床优势及患者的CT表现。结果:经CT检查,肺癌的初诊准确率为96.88%,X线为85.94%,两种方法相比,CT检查具有显著的优势(P<0.05)。经CT检查,结果提示,中央型的例数有26例,占总数的40.63%,弥漫型的例数为13例,占总数的20.31%,周围型的例数有25例,占总有数的39.06%。结论:在原发性肺癌患者的临床诊断中,CT检查具有较为显著的优势,能够对患者病情的恶化进行短时间的诊断,并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值得广泛应用。

【关键词】原发性肺癌;CT;临床表现;诊断

现今世界,原发性肺癌是临床常见的呼吸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并且其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以呼吸困难、咯痰咯血为主[1],且病情进展迅速,患者的预后较差,严重影响着其生活质量。因此,对患者进行及时准确的诊断,并给予积极有效的治疗,对挽救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临床常用的诊断方法为影像技术,特别是CT检查方式,对明确肺癌患者的病变部位血液供应情况具有十分突出的优势[2]。为进一步探讨CT诊断的优势和价值,本文将我院收治的64例原发性肺癌患者纳入研究范畴,探讨了CT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详见以下内容。

1临床资料与研究方法

1.1病例选择

本文中研究对象的纳入范畴为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64例原发性肺癌患者,并且全部患者均符合临床原发性肺癌诊治标准[3],并经过病理组织学确诊。伴有不同程度的胸痛、气促、气短、痰中带血、咯血等症状,部分伴有非特异性的肺外症状,极少数出现癌细胞转移症状。其中有36例男性,28例为女性,最大年龄为78岁,最小年龄为49岁,年龄平均值为(62.17±3.04)岁。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完全了解,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并得到本院伦理委员会的认可。

1.2方法

本研究中所用的CT机为GE公司的4排CT机,设置相关参数:层间隔设置为10mm,层厚设置为10mm。检测方式为常规化的横断面平扫,起始部位为患者胸部轮廓,后至膈面,嘱患者保持屏气状态,并进行扫描。检测过程中,对患者的病灶进行放大观察,并选择合适的窗位与窗宽进行摄影,并拍摄纵膈窗与肺窗,最终获得CT片。所有患者并进行X线检查。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种检查方法患者的肺癌初诊检出率以及CT检查的类型分类。

1.4统计学方法

所用的统计学软件为SPSS18.0系统,将研究所统计的资料输入统计学软件中;(n,%)表示计数资料,同时通过X2进行相应检测;有统计学意义用P<0.05表示;(±s)表示计量资料,同时通过t进行检验。

2结果

2.1两种检测结果的比较

经CT检查,肺癌的初诊准确率为96.88%,X线为85.94%,两种方法相比,CT检查具有显著的优势(P<0.05),见表1。

表1两种检测结果的比较

3讨论

肺癌患者以往的临床诊断方法主要为X线检查,为医生提供依据,但由于X线检查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若病变位于气管的内部、纵膈面或者脊柱的侧旁处[4],X线检查不能明确其病变情况,从而导致误诊或漏诊的发生,不利于对患者进行诊断。与X线相比,CT检查能够发现较为隐蔽的肺癌,或者被胸水遮盖的肿块。

本次研究发现,原发性肺癌患者进行CT检查后,能够对患者胸部进行详细的描述,并且诊断结果中没有层叠现象出现,并且也能够对断面中相对隐藏的部位进行明确的观察[5]。经CT检查,肺癌的初诊准确率为96.88%,X线为85.94%,两种方法相比,CT检查具有显著的优势(P<0.05)。经CT检查,结果提示,中央型的例数有26例,占总数的40.63%,弥漫型的例数为13例,占总数的20.31%,周围型的例数有25例,占总有数的39.06%。分析64例患者的CT相关征象的研究,有35例患者有直接性的征象,其中为肺门肿块的患者有19例,并且表现为不规则性,有气泡影的患者为4例,有钙化影的患者为4例,有支气管狭窄或阻塞的患者有8例,并且表现为不规则性的阻塞现象。其中25例患者表现为间接性的征象,其中9例患者为阻塞性肺炎,并且表现为边缘节段性的不规则实变像,有4例患者发生了肺部的血管病变,12例患者为阻塞性的肺不张,表现为肺叶缩小,并且大部分与肺门的肿块相连接。2例患者表现为分叶征象,这种病变特征与癌细胞分化的程度以及速度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并且在进入到肿瘤血管结缔组织中,会导致肿瘤的发育受到限制,从而出现分叶的征象,1例患者表现为肿瘤密度,图像特征为砂砾样的钙化征象。1例患者表现为瘤体外缘,图像特征为边缘的毛刺征象。

弥漫性肺癌患者的病灶容易出现数量较多的小结节,并且多在两侧的肺叶分布,这类疾病患者多为黏液细胞型,常常伴有肺部的实质性病变以及空气支气管影像,图像较为模糊[6],因此,在实际诊断中容易出现误诊。本研究中,2例患者被CT检查诊断为肺结核,后经过病理组织学确诊为肺癌。因而,需要注意,在诊断肺内的孤立性小结节时,CT定性存在一定的缺陷,需要依靠全面的分析与综合各种资料,来进行判断。

需要指出的是,为进一步明确患者的病灶为良恶性组织分型,可在CT引导下进行组织穿刺活检,这种诊断方式,具有较高的刺中率,并且准确性也较高,已经成为判断原发性肺癌组织分型与分期的重要手段。

综上所述,在原发性肺癌患者的临床诊断中,CT检查具有较为显著的优势,能够对患者病情的恶化进行短时间的诊断,并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值得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李明英,邓凯,张成琪等.能谱CT在原发性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价值[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3,29(6):906-909.

[2]陈婧娴,侯月娇,齐慧等.CT能谱成像在原发性肺癌与肺转移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6,26(4):626-629.

[3]张树雄.多层螺旋CT在诊断孤立性周围型原发性肺癌中的应用价值[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3):141-142.

[4]艾书跃,杨凤娇,袁梅等.原发性肺癌原发灶PET/CT征象与发生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的相关性研究[J].东南国防医药,2015,(2):138-141.

[5]戚伟明,徐金锋.16层螺旋CT成像在原发性肺癌中的应用诊断价值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23(4):623-624.

[6]韩继东.用CT检查和X线胸片检查诊断原发性肺癌及其发生淋巴转移的效果对比[J].当代医药论丛,2015,(18):46-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