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汤配合手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1

桂枝汤配合手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

尹新生

尹新生(湖南省常宁市中医院421500)

【中图分类号】R2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5-0389-01

【摘要】目的探讨桂枝汤配合手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3例肩关节周围炎患者用桂枝汤配合手法治疗,治疗后观察其疗效。结果73例患者经过治疗,痊愈48例,显效19例,好转6例。结论桂枝汤配合手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桂枝汤手法肩关节周围炎

自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作者采用桂枝汤加减配合手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73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73例,男41例,女32例,年龄45~68岁,平均53岁。病程3~16个月,平均4.5个月。左肩26例,右肩47例。外伤诱发型10例,肩部轻度外伤,经初肩部活动关节受限,因怕疼痛不活动而渐改活动受限。慢性劳损型63例,均呈慢性发病,初时肩周疼痛,以后逐渐加重,肩部酸痛,夜间尤甚,肩关节外展,外部活动受限。检查肩部肿胀不明显,肩前、后、外侧有不同压痛,X线检查肩关节均未见异常。

2.治疗方法

2.1中药辨证⑴慢性劳损型:桂枝汤加减,药用桂枝10g、白芍12g、当归12g、五加皮10g、黄芪15g、防风10g、鸡血藤30g、红花10g、片姜黄10g、制乳香10g、制没药10g、甘草6g。⑵外伤诱发型:桂枝汤加减药用桂枝10g、白芍12g、当归10g、红花10g、川芎10g、制乳香10g、制没药10g、甘草6g。以上药物每日1剂,水煎服。服药后药渣珈水煎汤熏洗患部。熏洗后进行患肩功能锻炼。

2.2手法治疗患者端坐位或侧卧位,术者先用滚法、揉法、拿捏法作用于肩前、肩后和肩外侧,用一手的拇、食、中指对握三角肌束,做垂直于肌纤维走行方向的拔法,再拨动痛点附近的冈上肌、胸肌以充分放松肌肉,然后术者一手扶住肩部,一手握患手,做牵拉,抖动和旋转活动,最后帮助患肢做外展、内收、前屈、后伸等动作,解除肌腱粘连,帮助功能恢复,隔天治疗1次,10次为一疗程。

3.治疗结果

3.1疗效评定标准[1]痊愈:肩周疼痛消失,外展、外旋、后伸等各方向功能活动正常。显效:肩周有轻度疼痛,外展、外旋、后伸等各方向功能活动稍稍受限。好转:肩周疼痛明显减轻,外展、外旋、后伸等各方向功能严重受限。

3.2疗效评定结果本组73例,服药最多30剂,最少7剂。手法治疗最多20天,最少5天。按标准评定,痊愈48例,显效19例,好转6例。

4.讨论

肩关节周围炎是由肝肾渐衰,气血虚亏,筋肉失于濡养,加之外伤劳损,风寒湿邪侵袭肩部而引起。外伤劳损为其外因,气血虚弱,血不荣筋,为其内固,肩关节的关节囊与关节周围软组织发生了范围较广泛的慢性无菌性炎症反应,而引起软组织的广泛性粘连,致使肩关节活动发生障碍。桂枝汤为《伤寒论》太阳病本证中风表虚证而没,功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作者采用此方为主加味治疗肩关节周围炎,取桂枝性味温辛甘,能解肌发汗,为温经通络之解表药,而配芍药柔酸甘阴之品,能疏腠温和血脉,敛阴气缓中止痛,桂枝配芍药,表里同用,一散一收而达到调整阴阳之动态平衡。芍药配甘草,据《现代汉方医学大观》认为对“横纹肌、平滑肌的弯急,不管中中枢性或未梢性的均有锁痛作用”。“对身体的弯急有效,不仅对表在性的躯体和四肢的横纹肌,就是对深在的平滑肌的也能缓解其弯急,制止其疼痛”。以桂枝汤为主方,辨证加入舒筋通络,祛风除湿,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等药物,配合理筋手法松解粘连,活血散瘀,解除肌肉痉挛,促进血液循环,使患部由“痛则不松”而达“松则不痛”。同时药物的熏洗及功能锻炼促进功能的恢复。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