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课堂如何做到有效提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3-13
/ 2

高中地理课堂如何做到有效提问

杨黎熹

杨黎熹

〔摘要〕有效提问就是整个地理课堂教学的生命线。有效提问能唤起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激情,能激发学生多元化的思维和高水平的认知,能够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而这种“需要”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提问有效

课堂提问可以巩固学生已经学过的地理知识,理解新知识,使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也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课堂提问也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手段。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课堂提问绝不是教师的心血来潮,也并非问得越多越好,只有教师在课前进行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才能做到有的放矢,那么地理教师在课堂上如何做到有效提问?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1问题的设计要精心

教师在问题设计时一定要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知识点、不同的场合设计不同的问题,这样才能引起学生困惑、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从而达到引导学生理解知识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等作用。

1.1问题的设计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如果课堂上教师提出的问题不具体,不合理、模棱两可,笼统散泛,就容易引起学生不知从何处着手思考,不能真正领会教师的题意,结果是有问无答,或者是答非所问,从而致使课堂教学不和谐,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一定要具体、合理,杜绝有歧义的问题,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正常思维,达到提问的真正目的。

1.2问题的设计要有趣味性和悬念性。趣味性的提问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快乐中接受知识的熏陶;悬念性的问题能培养学生的求知欲,从而能增加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3问题设计要有浅显性和通俗性。初中学生的知识面还不太广,有些地理术语还没有接触过或不理解,因此,问题的设计不能太深奥,不能脱离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另外,教师要尽可能地把设计的问题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要尽可能地贴近生活,让学生觉得地理知识对生活有用,从而激发其强烈的学习欲望。

1.4问题的设计要有思考性和适度性。课堂上教师的提问必须要有一定的“坡度”,犹如爬坡一样,要有点力量才能上坡。问题要有一定的思维价值,既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积极的思维,又能促使学生通过努力达到“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摘桃子”。

2提问时要善于捕捉最佳的时机

为了把握好提问时机,教师要从学生心理反映和教学内容这两个角度去找准时机。虽然一节课中提问次数没有确定,但要把握好提问时机,不宜过多,何时提问,提问什么内容,哪些地方学生易于产生疑惑,为什么会存有疑惑,何时旁敲侧击令其去疑解惑。这些问题都需要教师认真思考,精心设计。例如高一地理中关于“城市化带来的问题”内容,我是这样设计提问的:我们居住的平远县城,面积比十多年前扩展了几倍,人口也随之迅猛增长,这会给我们这座城市带来哪些问题呢?试从城市污染程度、交通状况、住房状况和就业等方面进行分析。在学生回答完这些问题后,教师及时总结,突出强调前三个方面。这样,既完成了“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的学习内容,又为下一个内容———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的提问埋下伏笔。这样的教学设计就是在最佳时机上提出问题,它能调动学生情绪、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

3提问过程善倾听

教师要善于倾听,从某种角度看,学生的回答就是学习之窗,教师可以通过它进入学生的天脑,当走进这些学习之窗时,我们便会豁然开朗,就会明白学生知道了什么,了解的程度有多深及怎么看待这些想法,在窥探学生理解力的同时,我们就有机会引导他们建构高质量的回签。善于倾咱的教师一定要有一颗敏感的心。只有敏感,在注意倾听时,才能捕捉到学生在多元互动中生成的宝贵的课程资源。否则,这些“资源”只会“昙花一现”,因为它们大部分以隐性的潜在的方式出现在课堂的对话交流中。如当教师提问一个学生,让他回答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段梯有哪3个盆地时,学生回答:“有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老师未置可否,又提问了一名学生,这名学生回答:“有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这时教师便问全班同学:“谁回答的对呀?”大部分学生说“第二个”,教师便结束了提问。教师没有及时捕捉到第一个学生的错误回答包含的一个重要信息:学生为什么把柴达木盆地这个著名的高原盆地错误的归类到我国的第二阶梯?其实教师如果敏锐地捕捉到这个信息并进一步澄清拓展,相信学生的收获要远远超过生硬背下来的那3个盆地名称。

4课堂提问中充分体现现代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

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展示的方法,用直观性的问题,使学生对回答困难的问题,通过观看多媒体动画和影片的内容,直接得到答案。选择的多媒体资料要起到投石激浪,点拨导引的作用。在学生“心求通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之际,点拨可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从一个地理要素联想到其他相关的地理要素,举一反三、事半功倍。如讲《2.4全球性大气环流》一节中季风环流时,我展示了东亚地区的位置图和海陆热力差异对气温气压的影响对比材料,学生从气压对气流的影响和海陆冬夏气温等几个方面分析,很顺利地回答了问题。巧设动画,开拓思路,针对学生认为较难的问题,利用多内体把问题通过动画的形式进行分解展示。把学生难以回答的问题,分化瓦解成若干个小问题,让学生去探讨,学生就能一一突破,一一化解。

作者单位:四川省蓬安县第二中学校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