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颈骨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6-16
/ 3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颈骨折

赵勇

赵勇(河北省吴桥县人民医院骨科河北吴桥061800)

【中图分类号】R68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6-0087-02

【摘要】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0例高龄不稳定性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采取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给予患者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100%,对照组优良率为4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颈骨折患者临床效果满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并且能有效降低死亡率,适合高龄患者使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高龄不稳定性股骨颈骨折

ArtificiallytotalhipreplacementtreatmentadvancedageinstabilityFemoralneckfracture

【Abstract】ObjectiveDiscussesArtificiallytotalhipreplacementtreatmentadvancedageinstabilityFemoralneckfractureclinicaleffects.Methodspidesintotheobservationgroupandcontrolgroupeach25examplesstochastically50exampleadvancedageinstabilityFemoralneckfracturepatients,theobservationgroupadoptsArtificiallytotalhipreplacement1treatment,thecontrolgroupgivesinthepatientthefixedtreatment,comparedwithtwogroupofpatient'sclinicalcurativeeffects.ResultsTheobservationgroupfinerateis100%,thecontrolgroupfinerateis48%.Twogroupsofcomparisons,thedifferencehasstatisticssignificance(P<0.05).ConclusionArtificiallytotalhipreplacementtreatmentadvancedageinstabilityFemoralneckfracturepatientclinicaleffectsaresatisfied,andthesurgerytimeshort,thecomplicationfew,canreducethemortalityrateeffectively,suitstheadvancedagepatienttouse,isworththeclinicalpromotedapplication.

【Keywords】ArtificiallytotalhipreplacementAdvancedageInstabilityFemoralneckfracture

随着当今社会的结构老龄化,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近年来,发展很快,由于老年人常合并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肌力减退,临床骨质疏松性骨折病例逐渐增多。且老年患者稳定度差,容易跌倒,当遭受轻微扭伤暴力即可发生骨折,且其股骨颈骨折存在骨折不愈合、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高,即使患者在没有出现明显外力的情况下也容易导致股骨颈发生骨折[1],因此,老年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最常见的骨折之一,其发病率约为10%。当患者出现股骨颈骨折后,临床主要表现为失去站立和行走能力,伤腿外旋短缩畸形。且根据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内固定手术治疗效果相对欠佳,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无论在假体设计理论,材料与生物学研究,以及外科操作技术、应用范围等方面,都已日趋成熟,因此,为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手术治疗已成为一项成熟的外科技术,是当今骨科临床医生的首选。我院自2009年1月~2011年6月对收治的高龄不稳定性股骨颈骨折患者25例,采取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对我院自2009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5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所有患者均为股骨颈骨折,术前均存在严重的髋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其中男24例,女26例,年龄50~76岁,平均68岁,左髋20例,右髋20例,双髋10例,头下型l2例,头颈型18例,经颈型20例,GardenIV型26例,Ⅲ型24例,新鲜骨折23例,陈旧性骨折20例,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7例。致伤原因:骑自行车摔伤10例,跌伤30例,高处坠落5例。交通事故伤3例,其他外伤2例。入院至手术时间为1~3天,平均2天。骨折合并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1例,高血压10例,脑栓塞3例,糖尿病1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合并症以及手术方法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手术方法

1.2.1术前准备:所有患者术前均全面检查,对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及慢性呼吸系统感染等基础疾病患者,应请相关科室医生会诊后,根据个人情况,如高血压患者血压降至150/90mmHg以下,心功能不全患者术前尽可能纠正,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在6.0~8.0mmol/L以内,方可给予手术治疗。观察组采取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给予患者内固定治疗,上述所有患者术前严格控制并发症,必要时给予预防性抗生素治疗。同时,对于新鲜股骨颈骨折的患者应给予皮牵引1~2天,对于陈旧性骨折患者给予下肢骨牵引。

1.2.2术中操作:选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或插管全麻,观察组给予患者仰卧位90°,取健侧卧位,手术取髋关节后外侧入路,采用外侧小切口,切开皮肤、筋膜、臀大肌肌膜,钝性分离臀大肌,切口长约15~20cm,沿臀大肌纤维及髂胫束纤维方向分开,显露大转子,依次逐层切开,切断大粗隆后方外旋肌群,显露切开关节囊,勿误伤坐骨神经,调整好假体的角度角度打入髋臼,并用螺钉固定,若假体柄与髓腔有松动,可将骨水泥或水泥假体柄均匀填充于随腔内。术中关节活动良好,冲洗、止血,放置硅胶管作负压吸引,逐层缝合切口。

1.2.3术后处理:术后患者保持中立外展位,防止内收外旋,以免脱位,密切观察引流量,术后48h内拔除引流管,为了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合并症的发生,常规预防感染及合并症治疗,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1~2周,并常规应用低分子肝素钙抗凝,鼓励患者及时进行肌肉收缩的康复训练,对患者的血常规、电解质等进行不间断的监测,防治并发症的发生。术后行皮肤牵引或穿矫形鞋,膝下垫软枕,用软枕抬高患肢于中立位,行早期功能锻炼,术后3d~1周可鼓励患者进行床上、床边肌肉的主动功能锻炼。1周后可开始扶双拐下地行走,从部分负重到完全负重,4~6周可弃拐行走,指导患者3个月内进行功能锻炼并避免内收患肢、盘腿和下蹲等动作,建议长期扶手杖活动。

1.3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适应症:包括股骨颈骨折不愈合、陈旧性股骨颈骨折、x2线显示有骨折不连结者、股骨颈骨折、类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股骨头无菌性坏死、良性和恶性骨肿瘤患者以及伴有中到重度持续型的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者等。但对患有严重的心、肺疾患、严重糖尿病患者或髋关节化脓性感染者应禁用。

1.4疗效评价标准:经过对上述50例高龄不稳定性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为期1年的随访,采用Harris评分标准,对疼痛程度、关节活动度、功能以及畸形4个方面进行评定,90~100分为优,80~89分为良,70~79分为中,70分以下为差。

1.5观察指标:对上述所有患者均给予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尿常规、粪便常规、胸片、心电图、心脏彩超、x线及CT等实验室检查,并对检查结果做好详细记录。

1.6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数据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优良率为100%,对照组优良率为48%。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伴随着人的寿命延长,高龄患者常常合并有多种器官功能减退或病变,体质较弱,其并存症多,其发病率逐渐渐增高,有较高的病死率。因此,对于高龄患者来讲,治疗的首要目标是生存,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因此,对于手术方式的选择至关重要。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虽然比内固定术复杂些,但术后可早期下床活动,进行功能锻炼,尽早恢复关节功能,大大降低了褥疮的发生率,从而对减少骨折并发症有积极的作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不比其它方法增加手术相关风险及并发症,各种内固定手术后仍有骨折不连接或股骨头缺血坏死发生,需再做假体置换术,治疗效果至今仍欠满意,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即时固定、风险小、脱位少等优势,可以明显提高手术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适用于身体相对健康,有移位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近年来,随着对老年股骨颈骨折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骨外科观念的不断更新,临床常用人工全髋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较理想的治疗方法。股骨颈骨折患者的假体选择仍有争议,人工股骨头种类很多,设计在不断改进,材料也在不断改进,根据有关学者认为,骨水泥和非骨水泥假体两者效果有明显差异,尤其是对于骨质疏松明显的老年患者,骨水泥主要成分是聚甲基丙稀酸甲酯,其单体是一种有强烈刺激性和毒性的物质,可导致患者出现心动过缓、血压突然下降、低氧血症甚至猝死[2]。因此,术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应提倡应用第三代骨水泥技术,并严格按比例配制,以减少术中脂肪和微粒进入血液的机会。老年患者常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等,骨折后长期卧床,更易引起一些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加之股骨颈血供的解剖特点,术后肢体处于被动体位,骨折后造成缺血性坏死的发生率极高[3],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容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所以应积极预防。如:给予低分子量肝素或低分子右旋糖酐等药物,术后早期进行下肢功能锻炼,促进下肢血液回流以及减少止血药物的应用等。人工全髋置换术通过人工假体重建髋关节功能,能很好避免由髋臼磨损带来的疼痛,同时彻底避免骨折不愈合及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等,是目前老年股骨颈骨折理想的治疗方法之一。根据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优良率为100%,对照组优良率为48%。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颈骨折患者临床效果满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并且能有效降低死亡率,适合高龄患者使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唐跃先.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和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分析[J].重庆医学.2010,39(6):727—728.

[2]方莉,何平,朱英手,等.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0,7(31):6—8.

[3]毛宾尧,林圣洲.临床骨科手册[M].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74—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