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2-12
/ 2

核磁共振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的研究

杨振国

杨振国

黑龙江省荣誉军人康复医院150025

【摘要】目的:探讨核磁共振(MRI)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价值,使患者能够得到及时准确的治疗,探讨更好的临床诊断方法。方法:62例(间盘共147个)腰间盘突出症患者,对比其核磁共振诊断结果与CT检查结果并分析,然后评价腰间盘突出症的核磁共振诊断与CT诊断。结果:在椎间盘突出病变程度方面MRI明显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需手术治疗或者需要判断间盘脱出程度的患者应进一步行MRI检查。患者进行相应治疗,均治愈出院,所有患者都没有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MRI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有很好的可靠性,可以提高旁中央型及椎间孔型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率。

【关键词】核磁共振;腰间盘突出;护理体会;

前言:我国腰椎间盘突出症(PLID)的发病率大约4.26%,其中男1.9%~7.6%,女2.2%~5.0%,影像学检查对于PLID的诊断以及治疗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不但能够为诊断提供证据,而且为选择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以及手术的方式提供依据。目前认为手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重要方法,在手术治疗之前行CT或核磁共振等检查进行术前判定就显得尤为重要。现选取本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并手术的腰间盘突出症患者62例,现将其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并手术的腰间盘突出症患者62例(间盘共147个)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2例,女30例;年龄24~77岁,平均年龄(55.3±9.5)岁;病程4个月~15年,平均病程2.4年。临床表现主要有腰痛、沿坐骨神经传导的下肢放射痛、肢体感觉减退、脊柱侧弯畸形、间歇性跛行、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等。所有患者最终诊断均符合手术病理及临床诊断PLID标准。所选择患者的排除标准:①合并腰椎滑脱、骨折、肿瘤、结核者。②合并严重的椎管狭窄者。③合并其他严重的代谢性疾病、精神疾病、脑血管病者。④MRM无神经根受压表现者以及虽然MRM有神经根受压表现但无相对应的临床症状者。⑤图像质量差影响诊断者。

1.2方法

选用飞利浦64排螺旋CT及飞利浦1.5TMR扫描机对患者进行检查。核磁扫描矩阵设定为384cm×384cm、视野设定为32cm×32cm、层数设定为22~38,扫描时间设为4~7min。患者在进行核磁共振检查前,应将随身携带的首饰、电子产品等金属物品全部除去掉。因MR检查设备近5m内都会产生很大的磁场,为了不影响检查的准确度,陪同家属亦不可携带金属物品陪同检查;并且禁止体内有血管支架或金属异物等家属入内。患者取仰卧位先行腰椎常规扫描:矢状位SE序列T1WI:TR700ms,TE10ms,层厚4.5mm,层间距0.9mm,激励次数=2;矢状位FSE序列T2WI:TR3700ms,TE120ms,层厚4.5mm,层间距0.9mm,激励次数=2;横轴位FSE序列T2WI:TR4500ms,TE120ms,层厚5.0mm,层间距1.0mm,激励次数=3。对源图像用最大信号强度投影法(maximumintensityprojection,MIP)重建,以头足方向为旋转轴,在180°范围内间隔18°旋转观察并保存。由2名以上经验丰富影像学医师共同判读图像结果并与手术后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若判读出现异议则进行科内会诊讨论后确诊。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患有单节段突出的患者有102例,多节段突出的患者为45例;CT诊断单节段突出100例符合率98.04%(100/102),MR诊断单节段突出101例符合率99.02%(101/102)。当椎间盘向测隐窝内突出时,神经根往往会受到挤压。CT成像检查中可以发现两侧神经跟处呈不对称形,但是在图像上无法分辨神经根与突出椎间盘之间关系;但是在MR图像上可以明确的显示椎间盘压迫神经根情况,并且通过手术治疗可以证实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以及两者之间存在粘连。

3.结论

3.1MRI诊断腰间盘突出的优点

MRI表现为:(1)与同层面椎间盘信号相同或略低信号的块状物超过椎体边缘。(2)挤压硬膜囊及脊神经。(3)硬脊膜外脂肪变形、移位或消失。(4)可见不同程度的软骨板损伤或椎间隙狭窄及纤维环内积气。(5)块状物突出伴有移位,可超过同椎间隙软骨板平面。MRI可在矢状位或冠状位反映多个腰椎及椎间盘的影像特点,对确诊腰椎间盘突出或排除其他病变如肿瘤、结核等很有价值。常规MRI能清晰地显示腰椎间盘的变性、膨出、突出和脱出等不同阶段的病理变化,能同时在三维切面。多节段上下连续成像观察椎弓、马尾神经、脊髓、椎间盘、纤维环和后纵韧带及其与突出物的关系,特别能清晰显示突出物与硬膜囊神经根的关系,并可以推测髓核的化学成分改变和周围组织充血水肿或出血、粘连等结构上的差异。因此应用MRI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有很高的阳性率和与临床最终诊断的一致性,可以有效地防止误诊、漏诊。PLID的发病与腰背肌肌力差,脊柱保护作用不足是有很大关系的,腰腹的肌肉群对保持脊柱的外平衡作用非常大,由于患者运动方式不当、工作原因损伤、从事职业不同特点等因素造成腰肌劳损等都能引发腰椎间盘突出症。我们医务人员应随时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体格锻炼和增强腰、背、腹肌群肌力的锻炼,这样能明显减少PLID发病几率,并且迅速改善PLID患者的腰痛症状。同时指导患者通过自我牵拉脊柱或借助各种动作开大椎间孔,以缓解神经的压迫,发展患者躯干和四肢活动的协调性、柔韧性、灵活性,加大腰椎各轴向的运动范围,牵拉神经根,来减少PLID的产生和减轻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症状,促进患者康复。

结束语: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发病率高,且危害较大的疾病,患者不仅要承受巨大的疼痛,而且不能随意活动,这严重影响到了患者的生活,同时该疾病若不进行及时的治疗,极易恶化到骨层,这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而且还增大了治疗的难度,因此,对该病进行及时和有效的诊断是制定出合理治疗方案的基础。目前,影像技术是用来诊断该病的主要方法。MRT检查难以确诊的椎间盘积气及钙化征象的诊断具有较好效果,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并缓解患者压力。

参考文献:

[1]刘东旭.腰椎间盘突出MRI与CT诊断的应用价值比较[J].当代医学,2013,19(8):99-100.

[2]陈帅明,楼益义.CT及MRI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比较[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23(8):1338-1340.

[3]韩巧林,赵卫东.能谱CT及其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4,37(1):5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