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早期并发症的护理对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2-12
/ 2

儿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早期并发症的护理对策研究

赵文英

赵文英

(牡丹江心血管病医院黑龙江牡丹江157011)

【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儿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早期并发症的护理对策。方法:于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儿童心脏瓣膜病患者中,随机选取15例进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患儿进行回顾性的研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总结分析,针对其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并对其术后死亡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结果:15例患儿均未发生死亡,存活率为100%。手术后,共有3例患儿出现并发症。结论:在儿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早期对患儿进行严密的监护,并施行有针对性的并发症护理措施,能够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儿存活率。

【关键词】:心脏瓣膜置换术;并发症;护理;儿童

心脏瓣膜病是一类较为常见的心脏病,临床治疗该类疾病多采用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治疗方案,疗效显著,但在手术后患者容易出现并发症,严重时会引发死亡,尤其是耐受性较差的儿童患者[1]。因此,有必要对儿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并发症进行合理的干预。本次研究特于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随机选取15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儿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对其护理对策进行探讨,并观察其死亡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现整理分析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于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儿童心脏瓣膜病患者中,随机选取15例进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患儿进行回顾性的研究,其中男性患儿8例,女性患儿7例,患儿的年龄分布于5~12岁之间,平均为(8.62±2.71)岁。所有患儿均被确诊为心脏瓣膜病,其中5例患儿为先天性心脏病,6例患儿为风湿性心脏病,4例患儿为退行性瓣膜病变;均在全麻状态下进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其中9例患儿进行二尖瓣膜置换手术,6例患儿进行主动脉瓣膜置换手术;心功能II级患儿有9例,心功能III级患儿有6例。

1.2方法

1.2.1研究方法

对这15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总结分析,针对其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并对其术后死亡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

1.2.2护理方法

针对相关并发症,可采取以下护理措施:①针对低心排出量综合征,可在手术后对患儿的动脉压进行密切观察,一旦发现动脉压出现异常情况,应进行积极的处理,可给予患儿适当的强心剂和小剂量的血管扩张剂,以增强心肌收缩功能,待患儿血容量补足后应严格控制输入的液体量,并给予患儿利尿剂,使出入量维持平衡。②针对急性心包填塞,可疏通引流管,给予患儿止血药,并进行负压引流、补充血容量等措施,以预防心包填塞的发生。③针对心律失常,可对患儿采取补充血容量、补钾等措施,并给予患儿强心剂和利尿剂。④针对呼吸功能障碍和肺部感染,可在手术后患儿行机械通气的过程中,对患儿的生命体征进行严密观察,检查气管插管的固定位置,帮助患儿吸痰,并轻拍患儿背部,对气管内分泌物进行清理,必要时可进行超声雾化吸入。⑤针对急性肾功能衰竭,可在手术后对患儿的尿量、尿液颜色进行观察,给予患儿利尿剂。⑥针对血栓,可在手术后对患儿及其家属进行健康宣教,提高患儿的抗凝治疗依从性,并在早期对患儿进行抗凝治疗。⑦针对出血,可在术后抗凝治疗的过程中对患儿有无出血倾向进行严密观察,严密监测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动度,如出现异常出血情况,可暂停抗凝治疗。

2结果

15例患儿均未发生死亡,存活率为100%。手术后,共有3例患儿出现并发症,包括2例低心排出量综合征、1例心律失常,并发症发生率为20%,经相应的处理后,均得到有效缓解。

3讨论

心脏瓣膜病是一类较为常见的疾病,主要是指心脏瓣膜出现异常,如瓣膜关闭不全、瓣膜结构病变等,主要包括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以及退行性瓣膜病变等,死亡率较高[2-3]。目前,临床上治疗心脏瓣膜病的方法以心脏瓣膜置换术为主,通过对二尖瓣或主动脉瓣的受损瓣膜进行置换,从而使心脏瓣膜功能恢复正常[4]。心脏瓣膜置换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但由于心脏瓣膜病患者的病情严重,尤其是耐受性较差的儿童患者,在手术后容易出现并发症,对患者的术后存活较为不利[5]。因此,有必要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患儿进行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以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存活率。

儿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容易出现并发症,本次研究针对并发症采取了相应的护理措施,研究结果显示,15例患儿的存活率达到100%,其中3例患儿在手术后出现并发症,其并发症经相应处理后均有效缓解。具体分析如下:①低心排出量综合征是导致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心肌缺氧状况严重,动脉压急剧下降[6],本次研究通过对手术后患儿的动脉压进行密切观察,能够及时发现风险因素,并及时进行规避,从而减少低心排的发生。②急性心包填塞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临床表现以引流液过度、引流液颜色鲜红且容易发生凝固为主,主要由出血引起[7],本次研究中通过对患儿进行止血、引流、补血等措施,能够有效减少急性心包填塞的发生。③心脏瓣膜置换术后72小时内容易出现心律失常,主要发生原因和缺血有关,因此,临床护理应以补充血容量为主。④呼吸功能障碍和肺部感染均与术后机械通气有关,因此,在机械通气的过程中,需对患儿进行严密的护理。⑤急性肾功能衰竭主要表现为尿量减少、一过性血尿,因此,手术后应对患儿的尿量、尿液颜色进行观察,并给予患儿利尿剂。⑥血栓是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临床上通常会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儿进行早期抗凝治疗,但在抗凝治疗过程中,如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动度未得到有效控制,可能会引发出血[8],因此,术后抗凝治疗过程中,应对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动度进行严格控制。

综上所述,在儿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早期对患儿进行严密的监护,并施行有针对性的并发症护理措施,能够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儿存活率。

参考文献:

[1]李秀兰,那竹惠.儿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早期并发症的护理[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2,20(12):20-21.

[2]洪丽霞,华平,吴惠文等.重症白塞病患者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术后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3):203-204.

[3]雷淑娟.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7):88-89.

[4]王欣,刘娟,郝素芳等.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护理体会[J].现代养生B,2014,30(7):194-194.

[5]李爱霞.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护理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3(9):156-157.

[6]杨晓晶,赵玉荣,辛艳红等.心脏瓣膜置换术34例护理配合体会[J].医学信息,2013,26(28):324-325.

[7]杨莉莉,潘楚梅,刘英等.延续护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17):2007-2009.

[8]胡海红,高薇薇.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后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护理[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5,15(4):350-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