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法复位经皮钳夹外固定治疗不稳定性胫骨骨折

/ 1

手法复位经皮钳夹外固定治疗不稳定性胫骨骨折

唐洪涛程真真陈洪干

唐洪涛程真真陈洪干(洛阳正骨医院河南洛阳471000)

【中图分类号】R68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7-0122-02

【关键词】胫骨骨折鱼嘴钳夹手法复位

胫骨骨折是下肢骨折中最常见的骨折之一,对于螺旋形和长斜形骨折,由于骨折线长,切开复位内固定时骨膜剥离广泛、创伤大,加之胫骨前内外侧软组织附着少,血供薄弱,不利于骨折端愈合,易出现骨折端不愈合、内固定外露等并发症。我科自2007年8月至2010年3月共收治单纯斜形或螺旋形不稳定胫骨骨折23例,采用闭合复位经皮钳夹外固定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1一般资料

本组23例,男14例,女9例。年龄8~56岁,平均32岁。均为闭合骨折。斜形骨折12例,螺旋形骨折11例。左侧15例,右侧8例。受伤原因:摔伤15例,车祸伤6例,砸伤2例。

2手术方法

采用局部麻醉或硬膜外麻醉,患者仰卧于可透视X线的骨科手术床上,手术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进行。一助手握住踝关节,一助手握住大腿下段,嘱握持股骨股骨远端的助手维持下肢的中立位不动,握持踝关节的助手持续牵引,骨折区常规消毒铺巾,术者控制骨折端采用旋转、提压等手法复位,经皮钳夹两个钳夹点定于远近骨折端斜面的中点,使作用力方向垂直于斜面,握持踝关节的助手在持续牵引的状态下小幅度的内外旋,钳夹逐渐加压,必要时可采用克氏针撬拨,手法触之胫骨前脊及前内侧骨面平整,透视下观察见骨折端对位对线良好复位满意后,嘱两助手维持中立位持续牵引,骨折端达到良好的复位后拧紧钳夹锁扣。若骨折端不稳定,可给予交叉克氏针配合固定,针尾留于皮外,无菌敷料包扎,术后给予小腿石膏托外固定。

3结果

本组23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周~6个月,平均9周。复查x线片,本组均达到解剖复位,其中例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6~12周,平均8周。1例术后2周发现钳夹松动,骨折有部分移位,再次复位,增加克氏针固定,更换石膏托外固定,愈合良好。拆除石膏外固定3周内膝踝关节功能均可恢复到正常的95%。

4讨论

4.1手法复位钳夹固定的优点①闭合复位、微创固定:胫骨前内外侧软组织附着少,血供不丰富,特别胫骨中下1/3处容易出现骨折不愈合,手法闭合复位,最大限度保留骨折端骨膜,钳夹皮肤入口为钳尖刺入,对骨折端周围软组织损伤程度小,最大可能的保留了骨折端周围的血供,利于骨折端愈合。②横向加压功能:钳夹点定于远近骨折端斜面的中点,横向作用力方向垂直于骨折线,使不稳定型骨折变为相对稳定型骨折,同时对骨折端持续加压作用力,有利于骨折端愈合。易红卫[1]等用同样的方法复位结合螺钉内固定,也取得了满意的疗效。③手法复位、骨外固定:减小了手术创伤,避免剥离骨膜及周围软组织,不破坏骨折部的内外骨膜及髓内的血液循环,使骨折更易愈合。④早期功能锻炼,待有骨痂形成后早期拔除克氏针,渐进负重功能锻炼,有利于关节功能的恢复,膝踝关节功能均恢复良好。⑤固定牢固钳夹固定配合石膏外固定,固定效果牢靠,可有效维持骨折端稳定性。

4.2注意事项①骨折端行克氏针固定时,至少保证一枚克氏针垂直骨折线植入,达到最佳的固定效果。②术中需参照术前X线片及术中透视影像,以确认骨折平面的走行方向,钳夹时应在骨折处的内外侧各作一小切口,以利于夹钳尖紧贴骨皮质进入,使两钳夹点的连钱在骨干的正侧位上均垂直于骨折平面,因为此时钳夹的力量最大,复位也最有效。③术后需密切观察钳夹夹持的稳定性,可用绷带绑缚,以免钳夹松动,同时给予小腿石膏外固定,加强骨折端的稳定性。若出现松动及时更正,透视或拍X线片了解骨折端情况。④本方法最适用于单纯的螺旋形骨折、斜形骨折、粉碎骨折及多段骨折尽量不要用此方法,以免发生再移位。

参考文献

[1]易红卫,罗石红,陈强.微创螺钉内固定治疗胫骨螺旋形及长斜形骨折[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6,21(2):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