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感染艾滋病的诊断和预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9-19
/ 2

输血感染艾滋病的诊断和预防

刘建萍武云飞毛庆华

刘建萍武云飞毛庆华(黑龙江省大庆油田总医院163001)

【中图分类号】R4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9-0141-03

【摘要】探讨输血感染艾滋病的诊断和预防方法。方法根据其症状和体征及检查作出诊断,做好预防。

【关键词】输血后艾滋病诊断预防

输血或血液制品都有传播疾病的危险,主要传播疾病有艾滋病、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疟疾、巨细胞病毒感染、EB病毒感染、丝虫病、弓形虫病、回归热、黑热病等。2002年卫生部颁布的《临床输血规范》明确地将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艾病的病原体检测列为输血前的常规检验。从而为临床安全输血奠定了基础。

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别名,英文名为AcquiredImmunoDeficiencySyndrome,缩写为AIDS。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传染病和免疫缺陷性疾病。其传播速度极快,病情险恶,病死率特别高,一般从发病到死亡为数月至5年,被称为“现代瘟疫”和“超级癌症”。HIV主要感染CD4+细胞,使细胞的免疫功能和体液免疫功能减退或丧失,易合并条件致病菌感染。

一流行病学

1.流行情况艾滋病自1981年由美国首次报道以来,世界各地发病率都在逐年增加,是仅次于输血后肝炎的全球性广泛传播性疾病。据1995年统计,全世界HIV感染者达2000万人,AIDS病人超过300万人。其中南、北美洲最多,约占总数的55%;其次是非洲,约占30%;欧洲约占13%;大洋洲、亚洲合计约占1%。

我国自1985年发现首例病人以来,至1993年6月已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1106例,其中917例为居住在大陆的公民。多种迹象表明,HIV感染在我国已进入快速传播期,易感人群也从高危人群转入普通人群。因此,加强艾滋病的检测、预防和治疗工作越来越显得重要。

2.传播途径人为本病的传染源,即AIDS病人与HIV携带者传染性最强。HIV主要存在于血液和精液中,但在唾液、汗液、尿液、脑脊液、乳汁、泪液、宫颈及阴道分泌物、脑组织液、淋巴液、骨髓、中枢神经系统和皮肤均已发现。其传播途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性接触传播:为最常见的传播方式。男性同性恋者、妓女、嫖娼者、性乱者均属高危人群。在美国,HIV感染者中20%~30%为同性恋者。西方国家70%的HIV感染者为男性同性恋者。在非洲和东南亚一些国家,80%以上HIV感染为异性性接触所致。

(2)输入血液及血液制品:亦为本病重要传播途径。目前,对HIV抗体的筛查,国内主要采用ELISA(酶联免疫吸附)法,该方法简单快速,且适合大批量筛查。但该方法敏感度仅达98%,致使抗体效价弱或刚被感染尚未产生抗体者,不能检出。尤其在某些高危人群中,血清变化被检测出来前,HIV-1能持续存在达36个月。

(3)母婴传播:为本病的又一重要传播途径。HIV抗体阳性的孕妇,其新生儿有HIV感染者占30%~70%,其感染途径有3种:①通过胎盘的宫内感染;②分娩时的产道感染;③哺乳期通过吮乳感染。

(4)静脉毒瘾者:使用未经消毒的注射器,是静脉毒瘾者传播AIDS的重要途径。

(5)其他途径:移植病毒携带者的器官或人工授精亦可感染,偶有医护人员在接触病人时被输血针头刺伤或污染皮肤而感染。

二症状与体征

1.HIV感染隐性期个别病人有慢性淋巴结病综合征或类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症状。在感染后2~6周,出现类似感冒症状,有低热、出汗、乏力、头痛、咽痛、恶心、厌食、腹泻及关节肌肉痛等症状。多数病人可完全没有任何症状,CD4+细胞正常。即所谓的隐性期,其潜伏期的长短,与受血者免疫功能、年龄、输血量及供血者血液中的HIV含量等因素有关。可持续2~10年。

2.AIDS相关综合征期病人有持续性淋巴结病,一定程度的CD4+细胞功能减弱,临床表现为过敏反应迟缓,黏膜损害(口腔白斑、白色念珠菌病)和皮肤病(皮肤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真菌感染)。发热、体重减轻、腹泻、疲乏、盗汗等症状,实验室检查除HIV抗体长期阳性外,有CD4+细胞数目减少,CD4+/CD8+比例倒置。

3.AIDS活动期这一时期,AIDS感染者临床症状最严重,突出表现为各种机会性感染或肿瘤。全身消耗症状十分明显。其中卡氏肺囊虫肺炎与卡波西肉瘤最常见,病人有发热,肺部、神经系统、胃肠道和皮肤黏膜均可受到病毒侵犯,出现相应的l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发现HIV抗体阳性,CD4+细胞减少,CD4+/CD8+比例严重倒置,多数在2年内死亡。但近年发现有个别HIV感染者长期无症状,CD4+细胞无明显下降,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三诊断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公布的艾滋病临床诊断标准(1990年)如下:

1.HIV感染者血清抗HIV抗体阳性,经确认试验(WB)复核确诊者。

2.AIDS确诊病例

(1)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又具有下面任何1项者,可以确诊为艾滋病病人。

①近期内(3~6个月)体重减轻10%以上,持续发热(38℃以上)超过1个月者。

②近期内(3~6个月)体重减轻10%以上,持续腹泻(每日3~5次)1个月以上者。

③卡氏肺囊虫肺炎(PCP)。

④卡波西肉瘤。

⑤明显的真菌或其他条件致病菌感染。

(2)若抗体阳性、体重减轻、发热、腹泻症状接近第1项标准,且具有以下任何1项时,可为试验确诊艾滋病病人。

①CD4+/CD8+(辅助/抑制)淋巴细胞计数比值<1.O,CD4+细胞计数减少。

②全身淋巴结肿大。

③明显的中枢神经系统占位性病变症状和体征,出现痴呆,辨别能力丧失,或运动神经功能障碍。

艾滋病与播散性肺结核关系密切,常与肝炎病毒、巨细胞病毒、疱疹病毒等感染重叠发生。

3.实验室检查HIV感染的实验室检查有两大类:一类是测定抗体;另一类是测定病毒。

(1)抗体检测:是诊断HIV感染的主要依据。目前检测抗体的方法主要有5种。①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②免疫荧光检测法(IFA);③吸附免疫测定法(RIA);④蛋白印迹检测法(WB);⑤放射免疫沉淀法(RIR)。其中前3种方法常用于筛选试验,后2种方法常用于确认试验。

(2)测定病毒:测定HIV的方法有4种,为细胞培养分离病毒、测定病毒逆转录酶、测定病毒抗原、测定病毒核酸。此4种方法较为复杂,费用又高,目前只适用于实验室研究。

四预防

1.深入广泛地开展宣传教育工作,使之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认识AIDS的传染方式及其严重危害性。

2.大力推广公民无偿献血,保证临床用血全部来自无偿献血。

3.临床所用血液及血液制品必须经过HIV抗体试验严格检测。

4.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非必需时不得输用。

5.取缔娼妓,禁止杂乱性交,严禁使用毒品。

6.已感染HIV的育龄妇女,应避免妊娠,已受孕者应终止妊娠。

7.拒绝艾滋病高危人群献血。

8.采取入境检查措施,防止AIDS传入国内。

9.禁止进口血液制品。

10.提倡自身输血。

参考文献

[1]程宗璋,一例因输血感染艾滋病病毒损害赔偿案评析.临床误诊误治,2001年06期.

[2]软光萍,安梅,杨孝顺等.输血难以避免病毒感染窗口期危险.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2005,26(7):441-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