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日常急救知识普及的调查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6-16
/ 2

医学生日常急救知识普及的调查及分析

杨焱平洪保安董敏王子婧黄琬雪王晓卉萨

杨焱平洪保安董敏王子婧黄琬雪王晓卉萨建郭建锴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山西太原030001)

【中图分类号】R1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6-0431-02

【摘要】目的了解目前医学生对急救知识的掌握程度。方法调查点:山西医科大学。调查对象:首先对我校的医疗系和非医疗系进行整群抽样,抽取医疗系:2008级和2009级的临床医学、儿科系、药学系;非医疗系:2008级和2009级的英语系、信息管理系、社会工作系。然后在此群体中通过随机抽样得到调查样本。调查内容:着重调查本校学生对交通事故、运动事故、溺水、触电、地震等突发事件的急救处理措施的掌握程度。调查方法:以问卷形式进行调查,Ⅰ期调查后进行日常急救知识干预,然后进行Ⅱ期调查。结果Ⅰ期调查显示,医疗系比非医疗系的得分高,说明他们对日常急救进行了解的程度高;对医疗系08级与09级比较中可以看出,高年级比低年级的掌握情况更好;非医疗系的08级与09级比较,高年级与低年级对急救知识的掌握程度的差别不明显。通过对一期与二期总体分数以及心肺复苏得分的比较,可以得知我们发放急救知识宣传册的中间干预措施是有效的。结论我校学生对日常急救知识的掌握程度不高。大学生有必要进行急救知识学习。

【关键词】事故日常急救急救方法医学生

前言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多元化,交通伤害、触电、雪灾、洪水等突发事件或自然灾害频繁出现。由于这些事件的发生具有偶然性和不可预测性,而且每一个人都可能是“第一目击者”。面对伤者,实施正确的急救措施才能更大限度地减轻病人的痛苦,甚至挽救生命。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公民的急救水平甚至是衡量城市生活水准和社会发展水平的标志。

大学生作为现代社会的高素质人群,理应更好更多得掌握急救知识。调查人员了解到目前大学生急救知识严重匮乏,且大多数有关急救知识的调查只限于现状的调查,干预研究少有涉及。因此,本调查重点研究我校医疗专业和非医疗专业的大二、大三学生,通过分期调查、中间干预后进行分析对比反映目前我校大学生对急救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了解干预效果,以此为今后开展急救知识普及教育提供数据参考。

1资料

1.1调查对象:见表1。

表1调查对象人数统计

注明:问卷回收率为97%。

1.2调查内容

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调查,内容涉及心肺复苏、止血、骨折、触电、哮喘、溺水、醉酒、癫痫发作、心绞痛、踩踏、地震、火灾、烫伤烧伤、动物咬伤及灭火器的使用、紧急避难场所设置地点和急救信号的识别、急救号码的掌握。

1.3调查方式

问卷中的各题为分值型,问卷总分为70分。

Ⅰ期调查:在选定调查对象中发放调查问卷并回收整理。

中间干预:在调查对象中开展日常急救知识宣传活动。

Ⅱ期调查:向调查对象再次发放调查问卷并回收整理。

2结果

由上表可知:08非医疗与09非医疗专业进行对比(P=0.92>0.05),尚不能认为08非医疗与09非医疗对急救知识掌握程度有差别。

表408医疗系和08非医疗系得分比较

由上表可知:Ⅰ期与Ⅱ期心肺复苏得分对比(P=0.00047<0.05),由于Ⅱ期中位数大于Ⅰ期中位数,因此认为Ⅱ期对心肺复苏知识的掌握程度比Ⅰ期好。

3讨论

3.1急救知识掌握的现状

在进行本次调查之前,我们通过网上查询、书籍查阅、同学交谈等方式了解到现在大学生对急救知识掌握缺乏。本次调查首先了解了我校大学生对急救知识的关注情况,约只有35%的同学对急救概念、急救内容等相关内容较为了解。调查的结果也表明,总体掌握情况并不理想,各方面急救方面掌握不够全面,例如,对进行心肺复苏的判断,正确的按压步骤,约只有25%的同学掌握较好。本次调查对不同年级的结果分析,数据表明,高年级同学较低年级对急救知识的掌握较好,分析认为接受的医学知识越多,对急救知识的掌握越广泛;在对医疗系和非医疗系的调查中发现他们的差距较大,分析认为非医疗专业的学生对医疗知识的接触过少或关注不足,导致非医疗专业的学生对急救知识的掌握明显不足。因此,加强急救知识的宣传和培训十分有必要,教育部门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急救技能并应用到实践中。

3.2急救知识和技能获得的途径

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一、二期之间的宣传干预是有效的。因此社会、学校应加大此方面的关注和投入,我们可以开设有关急救知识的选修课程,进行普及化教育;建立专业急救知识宣传网站;加强急救知识的宣传以及急救技能的培训,如由医学院附属医院编写救护培训材料,由各大医院或市急救中心等机构办培训班,对医护人员和在校医学生进行培训,经考核合格后颁发业余救护员证书等。

3.3加强急救知识教育的意义

急救是医疗服务体系最前沿的部分,分分秒秒都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危。对于紧急危重伤病员,最宝贵的抢救时机是在发病后的较短时间,特别是那些需要心肺复苏的患者,其黄金抢救时间在发病后的3~5min内,这就需要正确的抢救措施及早介入。有关资料提示,80%的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病后死于送往医院的途中,40%的创伤患者因现场救治不规范或未能得到正确的初步急救措施而为后续的院内急救带来困难或导致残疾。因此,加强急救知识的普及教育,提高社会群众自救互救能力,碰到突发急症或意外伤害的患者,在专业急救人员到达之前目击者采取有效的现场急救,防止伤情继续恶化,避免或尽量减少伤残和后遗症,挽救患者的生命有重要意义。

4结论

综上所述,我校学生对急救知识总体掌握情况存在欠缺。医疗专业不同年级之间对急救知识的掌握随着教育程度的增加有所提高,相比之下非医疗专业同学的急救知识更加欠缺,这可能与他们接受医疗教育程度过浅以及对这方面知识的关注不足有关。我们在对各年级的学生进行急救知识的宣传后,同学们的掌握程度普遍提高。因此,学校如果加大急救知识的普及和急救培训,尤其针对非医疗专业的同学,学生对急救知识的掌握程度必然有所改善。

参考文献

[1]陈敏生,钟南山.生命救助.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8.

[2]李艳,王维恒.居家急救.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

[3]刘建.应急救护知识.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

[4]茅志成.家庭急救120.南京:江苏科技出版社,2006.

[5]王莉,钟成.家庭应急与急救全书.青岛:青岛出版社,2005.

[6]蒋龙云,张月华.旅游意外的自救与互救.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7]吴丽萍,陈晓勤等.开展急救普及活动对医学生早期临床能力培养的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5):70-72.

[8]吴丽萍,陈晓勤等.公众现场急救普及推广新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14(7B):2333-2334.

[9]吴雪花,倪国华,来红.大学生对急救知识的了解程度的调查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6,3(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