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城镇化背景下的城郊乡村旅游发展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8-18
/ 2

基于城镇化背景下的城郊乡村旅游发展探讨

黄昌盛

关键词:城镇化城郊乡村旅游业

一、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意义

1、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着力点。通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可以实现城乡需求与供给的有效对接,实现城乡、区域的统筹协调发展,使广大农民立足自身实际,实现农业现代化和特色化,增强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农民不离土、不离乡,就地走向现代化,开创统筹城乡发展的新路径。

2、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是破解当前经济发展难题,扩大内需和刺激消费的重要手段。乡村旅游既可以拉动广大的城镇居民旅游消费市场,也可以培育广大农民旅游消费的能力,形成巨大的农民旅游消费市场,通过城镇和乡村两大旅游消费市场的开拓,成为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的重要手段。

3、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是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乡村旅游业可以有效带动相关旅游服务要素发展,促进农副产品品种、品质结构的调整和农副产品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无公害发展,带动乡村旅店经营、种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业、运输业、装修业、建筑业和文化产业等的发展,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实现传统农业和旅游业的融合发展。

4、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可以有效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促进农民脱贫致富。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可以有效利用农村人力资源,吸纳老弱妇等弱势群体就业,实现农民就地就近就业,提高农业附加值,有效增加农民总收入。

二、乡村旅游发展的基本情况

当前,我国进入了大众化旅游阶段,广大乡村成为了旅游新热点。各级党委政府坚持把乡村旅游作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积极举措,形成了“党政主导、部门支持、市场运作、合力推动”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域品牌和发展模式。乡村旅游已成为我国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来,乡村旅游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一是明显改善了农村面貌,提升农村文明水平。各个地方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实施农村美化、净化、亮化、绿化“四化”工程,加强修路、改水、改厕等基础设施建设;

二是促进了“三农”问题的解决。加速了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大大增加了就业,有效提高了农民收入;

三是有效缩小了城乡差距。增强了城乡交流,并开拓新的现代化模式,既改善农村社区环境,逐步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加速农村城镇化。

四是乡村旅游充分展现了传统文化、民间艺术、非物质遗产等作为旅游资源的经济价值,进一步增强了人们的文化保护意识。

三、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近几年来,乡村旅游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乡村旅游发展还不能满足城镇化发展的步划。主要表现在:

一是一些地方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受财力限制投入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旅游品质的提升和旅游精品建设。

二是一些乡村旅游景点缺少市场营销策划,项目单一,布局随意,产品同质同类,给规模发展和后期经营带来一定局限。

三是部分乡村旅游景点弱小分散,实力不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理想。

四是乡村旅游发展不平衡,特别一些地方远离大城市、大市场,产品市场化程度不高。

五是乡村点以政府开发为主,企业和当地农户参与度不高,甚至与市场脱节,导致发展后劲不足;

六是部分乡村点的开发定位不准或过度开发,丢失了“农(农业)、俗(民俗)、情(风情)、趣(趣味)、真(自然)”这样的“灵魂”,也就失去了竞争优势和吸引力。

四、乡村旅游发展的实践对策

(一)遵循地方文脉,开发特色化产品

乡村意向是乡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在人们头脑里所形成的“共同的心理图像”,其主要表现为乡村景观意象和乡村文化意象。鲜明的乡村意象是乡村旅游得以发展的巨大财富,是一项对城市旅游者具有巨大吸引力的无形旅游资源。乡村意象强调的是一种整体氛围,而这种整体氛围的体现,必须靠对内营造和对外宣传两方面结合才能够完成。因此,在乡村旅游开发中,一方面必须有意识在乡村营造一种“可印象性”的整体氛围,另一方面又必须通过宣传把它推向市场,形成鲜明的乡村意象。

(二)完善相关设施设备条件,实行规模化经营。

完善相关设施设备条件,全方位、综合性的开发各种乡村旅游项目,实施一体化、联合化经营是实行规模化经营的基础。在设施设备条件的建设上,要加强乡村旅游地公共设施与食宿设施的建设。大力发展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互相配合的项目,在“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住农家房”的乡村旅游活动项目中把各种乡村民间娱乐艺术,形成系列和规模,延长游客的停留时间,产生规模经济效益。可以充分利用城市的资金、技术等优势条件,加大投入,推进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

(三)合理规划、精心设计、灵活营销、打造品牌。

乡村旅游地要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全面规划,合理布局,打造自己的品牌。通过科学规划、精心设计,开发具有区域特色、与乡村环境相协调、具有品牌效应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参考文献:

[1]乡村旅游概念体系的新思考[J].刘英杰,王伟伟.理论界.2006(04)

[2]科学发展观与我国的乡村旅游发展战略[J].佟玉权.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