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弥散成像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0-20
/ 2

磁共振弥散成像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效果

邢晓明

邢晓明

(合肥市京东方医院;安徽合肥230000)

【摘要】目的探究急性脑梗死患者在磁共振弥散成像中的临床效果。方法筛选2017年5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4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磁共振弥散成像检查,和常规序列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磁共振弥散成像对急性脑梗死检查率为100%,与病理诊断相比较,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常规T1WI序列的检出率仅为65.12%,T2WI仅为72.09%,与病理诊断相比较差异较大,呈现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磁共振弥散成像,能够表现出较强的成像信号和较大的成像范围,有着较高的检出率,减少误诊或漏诊,能为疾病的准确诊断提供有力参考。

【关键词】磁共振弥散成像;急性脑梗死;检出率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7165(2018)20-0270-01

脑梗死是病发突然、病情发展迅速的疾病,是中老年人容易患上的主要疾病,且危害性大,通常病发6小时至3天内的患者称之为急性期脑梗死,在及时确诊后,积极进行溶栓治疗,不仅能降低死亡几率,还能够改善预后,减少认知障碍、半身不遂等后遗症产生[1]。不过通常病发初期患者无特异性表现,MRI、CT等检查中有着较低的敏感性,容易出现漏诊、误诊情况,非常不利于疾病的治疗和恢复。因此,为了探寻效果理想的诊断方式,我院围绕磁共振弥散成像进行深入研究,现做如下报道: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筛选2017年5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4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中男性28例,女性20例,年纪最小者46岁,最大者79岁,平均年龄(63.5±4.8)岁,其中5例超急性期,43例急性期。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使用3.0T超导型磁共振扫描仪,检查中患者保持平躺体位,

首先进行常规(MRI)序列扫描,包括FSET2WI、FLAIRT1WI、DWI,参数设置FSET2WI:TE为110.9ms、TR为4800ms,FLAIRT1WI:TE为24ms、TR为1807ms,SET2WI:TE为15ms、TR为389ms,视野为24cm×24cm,矩阵为320×320,层厚为6mm;再进行弥散成像(DWI)序列扫描,参数设置SEEPI:TE为92.8ms、TR为4500ms,B为1000s/mm2,视野为24cm×24cm,矩阵为128×128,层厚为6mm;DWI和T1WI序列用横断位,T2WI序列用矢状位和横断位,扫描区域从颅底到颅顶,层数18层,层间距1mm,层厚6mm。

1.3观察指标

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分别记录急性脑梗死、超急性期患者常规序列、DWI序列的阳性检出率,以及成像表现。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中所有数据的统计和处理均使用的SPSS22.0软件,计数资料用率(%)表示,x²检验组间比较,P<0.05时,表示两组对比具有较大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常规序列、DWI序列的阳性检出率对比

DWI序列超急性期和急性期阳性检出率均为100%,与病理检验结果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T1WI检出率为65.12%,T2WI检出率为72.09%,DWI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序列。与病理诊断相比较有着较大差异,呈现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1常规序列、DWI序列的成像表现

急性脑梗死患者,DWI序列呈现高信号,有着较广的成像区域;常规T1WI则呈现为较低的信号,而T2WI呈现略高的信号且清晰,但都没有DWI强度大;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DWI序列信号强度较大,常规T1WI、T2WI则为正常强度信号。

3讨论

脑梗死的病发与高血压、酗酒、吸烟、糖尿病等有着一定关系,但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为动脉粥样硬化,会造成血管腔狭窄或阻塞,血流减缓,造成脑供血不足,而出现缺血、缺氧状况,进而部分脑组织坏死。在急性脑梗死病发期内,由于还未完全破坏血脑屏障,仍存在极少的脑供血,此时采取溶栓,能够通畅血流,恢复脑供血,修复受损的脑组织和脑神经,从而降低死亡几率,减少并发症[2]。所以说,越早诊断出脑梗死越有利于治疗,为预后的改善起着决定性作用。

核磁共振检查是临床中应用较多的诊断方式,但是针对急性期患者,仅采用常规序列难以清晰显示病灶,会使诊断结果存在偏差。而弥散成像序列是以水分子运动为根本,不同浓度的梯度,造成分子不同的运动,因而显示不同的脑生理状态,目前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逐渐被广泛应用,特别是急性期患者,能够准确显示病灶位置以及病灶范围,有利于对疾病发展进程的监测,为治疗提供可靠的信息[3]。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所有患者经过磁共振弥散成像,检出脑梗死超急性期患者5例,占比100%,急性期患者43例,占比100%,与病理诊断结果相比较无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常规T1WI序列阳性检出率仅为65.12%,T2WI序列阳性检出率为72.09%,与病理诊断相比较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这是因为在脑组织正常状态下,水分子表现为正常的弥散运动,若发生病变,水分子弥散受阻,从而影响信号的高低。但在弥散运动中不易影响脑脊液,而急性期患者有着明显的脑组织肿胀情况,所以有着较少的成像间隙,进而在病灶位置呈现强信号。另外,由于常规序列对细胞水肿敏感度低,若患者处于急性期细胞肿胀严重,所以显像较弱,而DWI不会受这种弥散的影响,能够显示常规序列不能显示的病灶,同时病灶边缘清晰可见,更有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

综上所述,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磁共振弥散成像,表现为较强的成像信号和较大的成像范围,而且检出率较高,能够减少误诊或漏诊,从而为疾病的准确诊断提供有力参考。

参考文献

[1]梁志鹏,姚立正,戴真煜,等.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鉴别诊断超急性与急性缺血性脑梗死[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6,32(2):195-199.

[2]胡建斌,陈飞,甘敏,等.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在急性缺血性脑梗死预后判断中的临床应用[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6,26(6):958-961.

[3]黄文飞,庄伟雄,朱志嫦,等.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分析[J].黑龙江医学,2016,40(1):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