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士安全隐患因素及其防范措施研究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1-21
/ 2

手术室护士安全隐患因素及其防范措施研究评价

孙奕

孙奕

(江苏省人民医院江苏南京210029)

【摘要】本文通过临床观察及文献查阅,分析、归纳和总结出当前手术室护士所面临的四大类安全隐患问题,并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及制定可行的、科学的管理方法,旨在提高手术室护士对职业危害因素的认识,树立自我保护意识,规范操作,并确保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安全。

【关键词】手术室护士安全隐患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R19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1-0049-02

手术室相对独立封闭的工作环境和服务对象的特殊性,使得手术室护士的工作节奏紧张、无规律。手术室护士经常暴露于多种安全隐患中,若不注意防范或者防护措施不当,会造成各种职业性损伤,从而直接影响到手术室护理质量。通过分析手术室潜在的安全隐患,改进相应的管理流程,采取相关的防范措施,能够有效减少或杜绝相关的安全隐患,确保手术治疗及护理的安全,有效防止医疗护理纠纷的发生。

一、手术室护理常见安全隐患因素

手术室是对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抢救的重要场所,在其中工作具有变化快、要求高、流动性打、劳动强度大、持续时间长等特点。此外,细菌病毒污染、化学消毒剂和挥发性麻醉剂对空气的污染以及锐器刺伤、噪音等危害工作人员健康的因素大量存在。主要有以下几类隐患:

1.1物理因素

1.1.1外伤

打针、输液、配药、传递器械是手术室护士的基本操作,手术室护士经常与手术创口接触,直接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在执行医疗护理活动的过程中,难免被血液、体液污染的针头、刀片、安瓿等锐器刺伤。有报道称因职业引起的感染途径中针刺伤占80%(王方,2000)。有资料显示只需0.004mL带HBV的血足以使受伤者感染HBV,被HIV污染的锐器刺伤的HIV的感染率为0.3%,HCV为1.8%(戴青梅,2002)。

1.1.2护士工作姿势和站立时间

专家们已证实:护士的工作姿势与能量消耗有一定关系,工作姿势与疲劳也有一定关系。身体局部症状如腰疼等大多数是由站立时间过长造成。全身症状中胃症状与心情焦躁、责任感、处理重物、饮食不规律、超负荷工作有关系。

1.1.3负重伤

手术室护士每天都要将沉重的器械包、敷料包与手术衣包从无菌备品间运送到手术间数次,必要时还需搬运患者,使手术室护士的体力消耗非常大,易造成肌肉和骨骼的损伤。长时间站立是手术室的工作特点,这样的特点使得手术室护士的颈椎病和下肢静脉曲张的发病率也高于其他人群。

1.1.4噪音

无影灯、麻醉机、电动吸引器、电刀电钻、空调及病人的呻吟等是手术室噪音的主要来源。手术室护士长时间在紧张和高噪音的环境中工作,易影响其心血管、内分泌和听力系统的生理变化,出现头痛、头晕、失眠、烦躁、听力下降等,严重影响手术室护士的身心健康。

1.1.5电离辐射伤

为了提高手术的准确率,高科技的医疗仪器广泛应用于外科手术中,但由此产生的电离辐射会给护士造成机体损伤,如白细胞减少、不良妊娠、放射病。即使小剂量、长时间接触也会因蓄积作用而致癌、致畸。

1.1.6电损伤

手术室存在多种仪器设备使用时的漏电、电击事件等。这些都是安全的隐患。

1.2化学因素

1.2.1化学消毒灭菌剂

各种消毒灭菌剂在手术室工作应用较多。每台手术结束后特别是感染手术,污染手术后器械,一次性物品的初步处理都要使用化学消毒剂如过氧乙酸,戊二醛和含氯消毒剂喷洒、熏蒸、擦拭室内污染的器具,长时间吸入混有高浓度的戊二醛和含氯的空气或直接接触戊二醛、84消毒液,可引起皮肤灼伤、头痛、头晕、胸闷、气促、咽喉干痒、色素沉着等症状。甲醛对人体的毒性最大,当浓度>20mg/L时,接触者出现食欲不振、体重减轻、持续头痛、心悸及失眠等。医院中戊二醛的使用会引起皮炎、过敏、结膜炎及鼻窦炎、是引起职业性哮喘的主要原因。

1.2.2废弃排放:

氨氟醚、异氟醚等可从麻醉机的面罩活瓣、螺纹管等衔接处漏出,污染手术室的空气。微量的麻醉废气可对手术室护士的听力、记忆力、理解力、读数能力及操作能力等产生影响,甚至可引起自发性流产、胎儿畸形和生育能力下降。

1.3生物因素:

感染是手术室护士常见而严重的一种威胁。手术室护士经常直接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如术中的出血、吸痰引起的呛咳、骨科手术中的敲打均可造成手术室护士眼睛、皮肤、黏膜的污染。最具威胁的感染是乙型病毒性肝炎(HBV)、丙型病毒性肝炎(HCV)和艾滋病(HIV),它们是通过血液传播的,感染率最高,一次即可感染(陈灏珠,2001)。

1.4心理因素

1.4.1工作压力

由于手术室每天的工作量比较大,急症手术也比较多,护士每时每刻都处于高度紧张状态,特别是遇到危重患者抢救时,容易产生不良的心理状态。

1.4.2社会压力

随着新闻媒体的报道,患者法律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医疗纠纷逐渐增多,社会的歧视和工作待遇低也给护士带来一定的压力。

二、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措施

2.1物理因素类安全隐患防范措施

2.1.1外伤防范措施:

预防利器伤操作中不慎和工作量超负荷是利器伤发生的主要原因,从根源防范,熟练掌握锐利器械的操作技术,防止刺伤,在工作繁忙时更要保持镇静,做到忙而不乱。

2.1.2站姿劳损防范措施

由于护士工作时间长,长时间的站立易引起下肢静脉曲张及腿部肌肉酸痛不适,护士在工作时间可穿弹力袜、下班后尽量抬高下肢或热水泡脚有利于下肢静脉血回流和减轻肌肉酸痛感。

2.1.3噪音防范措施

加强仪器管理,合理设置报警限。手术室护士应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病情适当调节各种监护参数的高低限报警声,加强对各种仪器设备的保养,定期请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检查和维修,特别是对易产生噪音的设备进行改进。

2.1.4电离辐射防范措施

电离辐射的防护床边X线拍片时,护士应暂时回避,确需陪护密切观察病情时应穿防护服或者使用防辐射板。定期体检,适当休息,加强营养,多吃紫菜、海带等利于排射线的食物;紫外线的防护应严格控制紫外线照射时间,不宜超时过量,最好设置定时开关,有条件可配置高效空气消毒机。

2.1.5电损伤防范措施:

手术室护士要掌握基本用电知识,所有电器在使用时都要接地线,先将电器的所有插头插好后再接通电源,仪器设备使用结束后先切断电源再行整理。所有电器应定期检查、维修,手术室配电设施应尽量采取防触电装置,以防触电事故的发生。

2.2化学因素类安全隐患防范措施

2.2.1化学制剂的防护

手术室护士要掌握各种消毒剂的正确配制和使用方法,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强化自我防护意识。用甲醛、酸性消毒液熏蒸房间时应戴好防护面具和帽子口罩,配制标本固定液或接触戊二醛时应戴好橡胶手套和防护眼镜,防止溅入眼中或吸入。

2.2.2废气排放的防护

使用吸入麻醉时,首先检查麻醉机管道是否密闭,尽量使用比较精密的麻醉挥发罐,减少用药量,在麻醉机上建立清除麻醉废气系统。层流手术室可采用麻醉废气排放系统。空调选择安装无复循环式。使用电刀时所产生的烟雾应及时用吸引器吸尽。

2.3生物因素类安全隐患防范措施

为了避免生物感染,术前必须了解手术患者的病史;常规做好HBV,HCV和HIV检查,急诊患者应按阳性处理(郭莉,2003);进行各种操作时要带口罩、帽子、手套,操作后应及时有效的洗手;操作期间如果身体或衣服有可能被污染,应穿塑料围裙;配合骨科、颅脑、肝脏手术时戴防护眼镜;必要时注射疫苗以增强抵抗力,防止交叉感染。

2.4心理因素类安全隐患防范措施

手术室护士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克服不良的心理状态,学习一些心理学知识,使自己保持精力旺盛,精神集中,心情愉快的最佳工作状态。此外,护士还要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三、总结

手术室护士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在严格执行感染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的同时,充分利用各种防护用具和屏障,减少各种危险行为,加强医务人员的环保意识和自我防护意识,定期检查,监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加强医疗废物危害性的认识,抓好每个环节的管理,切实作好职业防护,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最大限度地保护医务人员和患者,使职业损伤的危害性降低到最低,从而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参考文献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1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514.

[2]戴青梅,王立英.医护人员职业性损伤的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7):532534.

[3]郭莉.艾滋病医源性传播及预防[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10):819820.

[4]王方.手术室护士职业危险因素与防护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5):209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