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如何充满审美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3-13
/ 2

语文教学如何充满审美

何曲

何曲(雷波县城关小学四川雷波616550)

审美是一种有规律的社会实践活动。审美教育对国家、民族及教育对象来说,都有重要意义。审美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是用美的对象去熏养人们的感情,使人接受美的熏陶,从而爱美、追求美。教材都是形式完美的统一体,是文情并茂的美文佳作,如何让语文教学充满审美,谈此观点供参考:

1.关注生命发展,感受审美

语文课标要求:教学要注重人文性,尊重个性健康发展,情感熏陶,内心体验。而农村小学大部分语文教师还遵循传统教法,重视语言文字读写训练,轻视课文美文佳句的朗读欣赏;重视课文段落结构的归纳解析,轻视课文美文意境的弦外之音所参悟的感受;重视课文阅读记忆、背诵,轻视课文中关注人的自然发展,生命体验成长素养教学。教育家黄克剑先生说:教育有三个层次,授受知识,启迪智慧,润泽生命。这三个层次一层比一层隐蔽,润泽生命是核心。而语文教学怎样来一层带出一层,触及最隐蔽的核心层是语文教学在发挥育人作用时须探究解决的问题,在语文教学中渗入学生生命的体验,能让学生感悟亲情,人文,还能培养学生感激、体验、敬畏和享受生命的质量。如:教学“穿山甲问路”时,师设计情景: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满眼翠绿,一派生机。一只小穿山甲在雨林中迷失方向,东拱拱,西钻钻,怎么也找不到路在哪里。小溪流说,我总是在探索中前进。在我看来:路就在脚下,听到了小溪流的话,小穿山甲忽然明白了什么……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呈现在面前时,学习体验的欲望油然而生,在课堂情景,生活体验的内心驱动下,学习的内在需求得到激发,主动投入到学的体验过程中去。而学生在自己学习基础上运用自己已有的经验,认识水平和智慧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在信息生成的基础资源中,闪现稚童的智慧,体验的灵感,精彩的见解,加上师智慧的点拨,呈现资源多彩课堂,学生生命发展的质量得到提高,也感受到审美。

2.运用表演来创意空间,在感动中审美

通过组织课堂表演,把学生带入课文意境中感动并开始进行审美,以保持学生课堂学习的激情,发挥个性特点,激发其强烈的表达愿望,加深对语文的感受与理解,调动其艺术想象力的创造性教学活动方法。评析:这种教学活动形象直观,生动有趣,完全符合小学生的活泼好动、善于模仿、想象丰富、自我表现欲强、在活动中被感动,在感受中理解等特点,使学生学得紧张而又轻松,主动而又有成效。如:教学《小壁虎借尾巴》时,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选择表演伙伴,进行创造性的表演。当然,教师可鼓励学生设计一些课本中未出现的角色对话及其相关的动作。这样课堂教学气氛显得生动活泼,学生参与性强,学习兴趣很高,通过表演、评价、议论、比较,对文字有活生生的感受,从而达到审美的目的。

3.从课文结构中发掘美

欣赏一篇精彩的文学作品时,同样为作者巧妙的艺术构思所折服。请看安徒生《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的内容结构。文章按照小女孩卖火柴→擦火柴→捏着火柴梗死去,这样一个内容顺序反映小女孩贫困的生活→对幸福生活的向往→悲惨的结局。《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的内容结构,是从贫困这一原因开始,到悲惨地死去这个结果止。从结构角度反映了这一事件的因果关系,指出了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贫困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在因果之间所幻想现实的五幅色彩绚丽的图画,是“小孩”面对魍魉世界无能为力地本能呼喊。引导学生让感情发展沿着“小女孩”根本不高的要求所幻想现实的五幅画面缓缓平移,最后达到高潮。从内容结构角度看它同样像一篇檄文,像一把砍向资本主义社会的板斧。这就是内容结构显现出的力量美,完美结构带来的充分表达。尤其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作文时,着重考虑内容结构在写作中的重要作用。写比较复杂的记叙文时,更要安排好段与段之间的层次和联系,使文章丰富的内容和完美形式达到统一。

4.运用双向互动,产生对美的感动

在教学实践中,如果能充分利用教师和文本的感动因素,在师生、学生的双向互动中产生朴素而真诚的美的感动。如:读到“窗含西冷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时,产生对壮阔美的感动;在读到“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落上头”时,产生对文字所描绘的美的感动;在读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时,产生对平静美的感动;在读到“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时,产生对英雄美的感动;在读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时,产生对故友美的感动;在读到“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时,产生对慈母美的感动;在读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时,产生对劳动人民美的感动……。

5.从课文人物形象中发掘美

教材中成功地塑造了各式各样使人赏心悦目、充实饱满的人物形象,这些正面的人物形象,都为少年儿童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们对“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的边疆勇士,对在强敌面前临危不惧,不辱使命又顾全大局的蔺相如;对在海边月夜手执钢叉看瓜刺猹,天真活泼、机智勇敢的少年闰土;对舍身炸碉堡英勇献身的董存瑞;对日理万机鞠躬尽瘁的周总理……都铭刻心中。还启发学生从横刀立马,威震边关的我国古代戍边将士的飒爽英姿,联系到在降化中学暗堡桥下,手擎炸药包,拉动导火索用生命换取胜利的爆破英雄,联系到在祖国边疆为维护祖国尊严英勇献身的滚雷英雄,深入敌后的孤胆英雄。他们一顶钢盔、一杆钢枪、一腔热血、一付无畏的面孔,是革命英雄主义的形象美。如:教学《十六年前的回忆》时,师结合绞刑台的插图,做生动的描述,把学生带到李大钊英勇就义时的悲壮情境中去,学生仿佛看到了敌人的穷凶极恶,李大钊大义凛然、视死如归。师用激昂的语调说到李大钊在绞刑台下发表最后一次演说和庄严的宣告:共产主义在世界,在中国,必然要得到光荣的胜利。学生的情绪是那么的高昂激动,他们感到了李大钊对革命事业的坚贞不屈、无限忠诚。当师再用低沉的语调说到1927年4月28日,李大钊被残暴的敌人杀害了时,学生的脸上都出现了遗憾、惋惜的神情,文中最后一段该怀着怎样心情读?学生互动讨论得出:生1:该怀着悲痛的心情读。于是让学生先自己练习有感情读,然后请一位读得较好的同学配乐朗诵,大家欣赏。在悲壮的音乐声中,生2:深沉的读着,再现这篇文章的悲壮美,而学生又在这特殊的氛围中受到震撼,更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在思想感情上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6.用朗读感受意境美培养创新能力

根据课文特点,运用范读、引读、齐读、体会读、自读等多种形式来引导感悟文中意境美。如:教学《观潮》的重点“潮来之时”,①让学生体会读,根据理解有感情地读喜欢的句子,给学生自悟机会和空间。接着指名读、评议、复读,让读得不好的学生再读。②师范读,让学生注意师读时的眼神、体态、手势变化等。③模仿观潮沸腾人群,跳着、叫着、挥舞着手进行朗读。引导学生反复有感情地朗读,感受潮来之时“浩浩荡荡、人群鼎沸、山崩地裂”的壮观场面。如:教学《桂林山水》中描写桂林的山:A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巨象、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B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影水中;C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会栽倒下来。评析:作者运用排比句式,语句对称工整,通过引读、齐读、议读、分小组读等朗读方式教学,理解句子间的关系,体会出美的韵味来,同时进行美感教育培养创新能力。

总之,语文教学中让我们共同努力,去引导发现美、欣赏美,享受美的体验,进行美的表达,同时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心理、审美情趣、审美判断,使其对人类社会中的真、善、美、假、丑、恶,有个明白无误的认识,以此丰富学生人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