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病人身心需要及护理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6-16
/ 2

肺结核病人身心需要及护理体会

孙平

孙平(重庆市江津区中医院402260)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6-0334-02

【摘要】目的探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在肺结核病人中的应用,并据此采取相应的护理。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2005.02-2010.08入住我院的100名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然后随机性地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名。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运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为基本框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通过比较分析,观察组的患者对肺结核特定知识以及遵医行为有了明显地提高,二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将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融入至肺结核患者的护理之中,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以及对肺结核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充分地调动了患者战胜病魔的积极性,满足了患者从生理需要到心理方面的需要,最终使得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肺结核需要层次理论身心需要护理

引言

肺结核为全球流行的传染病之一,1993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了《全球结核病紧急状态宣言》,在《宣言》中告诫各国政府以及人民结核病依然是全球感染与传染病的第一“杀手”,并呼吁世界各国采取行动来遏制结核病的传播[1]。目前,由于对肺结核的发病机理并未完全弄清,因此其治疗效果依然不够理想。这就使得结核病病程长、疗效差,而且患者极易产生失望与悲观等心理[2]。因此,加强肺结核患者的身心护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本文主要以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为依据,将2005.02-2010.08入住我院的100名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身心需要进行分析,然后给予科学护理,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及方法

1.1临床资料

将2005.02-2010.08入住我院的100名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患者为55例,女性患者为45例;年龄为6-78岁,平均年龄为(45.3±5.3)岁;并发症患者为18例;抗结核治疗时间为3-6个月的患者为32例,7-12个月的患者为46例,12个月以上的患者为42例。

1.2方法

1.2.1分组

本组100例患者按照我市结核病人登记本随机性地进行分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为50例患者。(1)对照组:选取的50例患者,男性患者为27例,女性患者为23例,平均年龄为(44.9±6.2)岁;(2)观察组:本组选取的50例患者,男性患者为28例,女性患为22例,平均年龄为(45.7±4.4)岁。二组在年龄、学历、病程以及并发症等方面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1.2.2护理方法

根据患者的身心需要,现提出如下的几点护理措施:

(1)满足患者的生理需要。满足患者生理需要主要的护理措施为:a.加强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护理工作人员应该及时地告诉患者及其家属,结核病作为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饮食方面的营养与结核病痊愈有着较大的关系,应该注重饮食营养的补充;b.对患者进行排痰管理:在患者中宣传结核病的传染性、具体的传播途径以及消毒隔离的重要性,除此之外还应该让患者积极地行动起来,注意个人卫生、严禁随地吐痰,在咳嗽以及打喷嚏时应该遮住口和鼻,对患者咳出来的痰应该作消毒处理。

(2)满足患者的安全需要。满足患者的安全需要,主要需要做到如下几点的措施:a.对药物进行正确的服用并告诉患者应该严格地遵照医嘱,尤其是对于那些经过短期治疗症状得以最大程度缓解的患者,向他们说明症状改善并非为治愈的客观标准,因为结核病是需要长期的进行治疗的慢性疾病,因此不要因为看到在短期时间内效果很好就觉得相安无事而不再治疗,这种想法是不可取的;b.遵医行为教育:提高遵医行为,增强规则服药的意识,使病人了解坚持合理、规则的全程化治疗的重要性,督促病人规则治疗,定期复查。

(3)满足结核患者爱与归属的需要。首先,应该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我们知道,社会支持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个体的心理健康发展水平,笔者通过调查发现,结核患者的总体社会支持率较低。那么,在实际的护理过程之中应该使得社会更加地关注和关心结核病患者,以赢得社会的支持率,最终使得患者有战胜病魔的信心。其次,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良好的护患关系对于不断满足结核患者爱与归属的需要尤为重要,在这个过程之中,应该建立护患信任的关系,与患者进行合理地沟通与交流,使其树立信心。

1.2.3统计学方法

本文中所出现的数据均在EXCEL以及SPSS13.0软件上进行分析,所出现的均值均以“x-±s”的形式加以表示,用x2分布加以检验,用P值来反映对照组与观察组之间的统计学差异(P<0.05,二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二组没有统计学差异;P<0.01,二组为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2结果

.1本组患者身心需要调查结果

对本组100例结核病患者身心需要进行了调查,其调查结果可以用如下表2-1所示。

表2-1本组结核病患者身心需要调查结果(2005.02-2010.08)

2.2对结核病知晓率

下表2-2显示了将需要层次理论应用于结核病患者的护理之后,患者对结核病知识的知晓率情况。

表2-2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结核病知识知晓率对比表(2005.02-2010.08)

3结论

目前,由于对肺结核的发病机理并未完全弄清,因此其治疗效果依然不够理想。这就使得结核病病程长、疗效差,而且患者极易产生失望与悲观等心理。因此,对于结核病患者的身心进行护理显得尤为重要。在实际护理过程中应该注意对患者的身心需要进行了解和掌握,然后才可以根据患者的身心需要进行有效的护理。根据笔者的实际调查可以得知,肺结核患者身心需要主要包括如下三个方面的需要,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以及爱与归属的需要。因此,在护理人员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应该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对患者进行护理。由表2-2显示可以得知,经过马斯洛的需要层次护理组较常规的护理组在对肺结核特定知识认知率上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二组具有极显著性的统计学差异,P<0.001。总之,将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融入至肺结核患者的护理之中,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以及对肺结核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充分地调动了患者战胜病魔的积极性,满足了患者从生理需要到心理方面的需要,最终使得患者早日康复[3]。

参考文献

[1]南琴,李凤娟,闫小婷.肺结核病人身心需要及护理[J].护理研究,2008,22(2):393-395.

[2]李小妹.护理学导论[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42.

[3]梁丽珍,郭金凤,赵秀琴.肺结核病人的心理护理[J].护理研究,2007,21(2C):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