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伴支持服药团体之精神病患服药历程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同伴支持服药团体之精神病患服药历程分析

雷志洁何丽萍程瑛赵东娟周莉成艳红

(甘肃省天水市第三人民医院甘肃天水741000)

【摘要】本研究目的在探讨精神病患参加同伴支持服药团体后的服药历程。研究对象为市三院10名住院精神病患。研究者担任团体督导员,团体活动方式,每周举行二次每次60分钟共进行10次。全程现场录音并详细记录,将团体过程总结为文字稿,以质性研究内容分析法,进行内容分析。结果发现团体成员相互交流、相互帮助、激励共勉的互动历程,成员能够分享主题经验,并通过比较他人与自己服药的经验,加深自己对服药的认识。研究结果可为临床提供改善病患服药依存性的动力。期待本研究可作为未来开展精神病患服药团体操作模式及健康教育内涵建设的参考。

【关键词】同伴支持服药团体;精神病患服药历程;综述文献(主题)

【中图分类号】R74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8-0311-02

药物治疗对精神病患是一项重要的治疗,病患通常需要长期服药,以避免疾病复发与功能退化。许多研究肯定药物除缓解急性症状外,亦能降低精神疾病复发率[1]。但患者症状缓解后,大多认为病情好转,再无需服药或擅自减药。影响精神病患服药的因素除了社会背景、住院次数、不了解服药的原因及坚持服药的重要性、服药时间、药物副作用[2],患者的价值观及其与医务人员的关系,也是影响患者服药忠诚度的因素。以往医疗人员总是注重加强患者了解药物知识与建立疾病的病识感,而忽略了同理和共情的心理支持。鉴于上述,探讨影响精神病患服药的因素,即为临床研究的重要议题[3]。

我们于2017年以质性研究发现精神病患服药历程复杂多变,大多患者面临挣扎与选择,患者自己与他人服药的经验对病患本身的服药,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意义。唯有了解他们的想法与需求,才能提供贴近病患需求的帮助。因此,本研究希望透过同伴支持团体让病患自我担负责任与控制感。

1.研究背景

1.1服药依存性

专业人员总是以健康促进为导向,期待患者能配合指示,然而患者的服药依存性却一再地冲击医疗人员。近年来,开始有学者评价医疗人员要患者依存的观念,认为是患者受到医疗专业者权威的控制,无形中把患者定位于较低的位置,让患者失去他们应当担负的责任。倘若我们能了解他们服药心路历程,同理和包容患者的想法,不做批判,才能唤起病患服药的自主意识。因此,专业人员应该重新思考患者服药依从性,不能以专业人员的既定想法设定患者服药的意愿。应该通过更好的方式进一步了解患者放弃、不配合服药的真因。

1.2药物知识宣导方式

精神科临床药物知识宣教是患者健康宣教的重要内容,通常由责任护士以各种不同的形式来强化病患对药物的认知,患者在短暂的住院期间,实难完全地澄清他们对疾病、药物的疑问,更别说真正了解自己的疾病与药物。有文献指出[4]病患对药物的认识与态度会影响其服药行为。

2.同伴支持服药团体介入

精神疾病同伴支持服务是一种低成本、具有明确疗效、能使多方受益的康复方法,符合精神疾病服务模式发展的需要。该服务由同伴,即康复的精神疾病患者作为服务提供者。其服务内容多种多样,形式也因接受服务患者个体情况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服务时限可长可短,服务地点灵活,在室内或室外均可,服务内容通常包括疾病健康教育、社交和日常生活技能训练、工作技能学习等。

2.1同伴支持服药团体之构架

同伴支持服药团体的构架由两名督导员即护士,同伴辅导员2~6名即疾病康复者,10名住院患者组成。本研究设定团体成员共12名,女性5名,男性7名。教育程度:介于小学与高中毕业。年龄介于20~54岁,诊断为精神分裂症7名、双向情感障碍4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1名。患者病史2~18年。住院次数介于1~4次。

2.2运行模式

医院提供同伴支持服务活动专用场所,每周开放5天,周一至周五下午3:00~4:00为同伴支持服药团体活动时间。每次活动由同伴辅导员确定1~2个与服药相关的主题,并与督导员讨论通过,内容主要涉及服药的挣扎与选择、坚持服药的经历与结果。活动中让团体成员分享服药的困难,情绪抒发,感受被理解,引导成员调适疾病带给自己的压力,进而从同伴辅导员的经验中获得自信与力量。设计辅助卫教工具,创作情景演练剧本,以增加团队互助合作与趣味。同时也可在合作中学习调适、激励、共勉的互动历程,看到成员分享主题经验,在比较他人经验,感受辅导员的成功经验,加深自己对服药的领会,降低对服药的抗拒感。患者从团体中获得克服疾病压力与服药挣扎方式。虽然团体中成员包括不同精神疾病诊断,但因服药问题具有共同性,并不影响成员交流的深度。

此次研究共设计同伴支持服药团体活动10次,历时5周。第一周主要为团体成员相互建立关系阶段,第二、三周为团体成员相互经验交流阶段,第四、五周为回馈分享阶段。

3.讨论与结论

3.1同伴支持服药团体历程分析

团体活动初期,即第一周为建立信任关系,此期成员发现自己被团体所接纳,因相似经验拉近彼此关系,成员在一种安全、轻松的环境中相互信任。

团体活动中期,即第二、三周为寻求调适、学习方法,此期成员彼此熟悉,信任关系已建立,感觉自己可以在团体中吐露平时不敢诉说的想法与感觉,借由彼此相似或不同的见解,在困境中寻找服药对自己、对生活的意义。

团体活动末期,即第四、五周,此期成员为激励共勉,成员把成功的经历,升华为面对未来的动力,团体中分享如何做自主管理服药,以建立自己的生活。在此期团体会勾勒共同的希望,寄托未来的期盼,激励团体成员勇敢前行。

3.2团体中激发的核心内涵

3.2.1解开心结:处境被了解被同理,包含长期服药的折磨、副作用的冲击、疾病附加的压力。

长期服药的折磨:成员对于长期服药感到难以理解,加上需要规则服药的困难。副作用的冲击:指服药伴随副作用对病患的影响。

疾病附加的压力:继续服药代表自己仍然是个病人,充斥着病耻感的烙印。

3.2.2灌注希望:树立信心走出逆境,在榜样的经验中获得希望,激发病患自我照顾的责任感。包含接纳生病与服药的事实、重建生活与希望。

接纳生病与服药的事实:不要与自己过意不去。

重建生活与希望:服药只是生活的一部分。成员寄托生活能回归稳定,有希望的生活是带给患者坚持服药的能量。

3.3服药的自主管理

团体成员在活动中不断地调适自己,借鉴方法,在感受和获得中找寻服药对自己、对生活的意义。进而可以自己掌控药物,舒缓服药背负疾病的压力,以重建自己的生活。成员在这种平等互助的合作性团体中,自我管理药物使其获得控制感,患者感受能从疾病中得到自主的权益。以自己的能力管理药物,专业督导员会持续的鼓励患者表达知道和不知道以及想知道的相关内容,使其参与治疗决策,更有助于提升患者服药的自主性。

4.小结

在同伴支持服药团体活动中,和谐安全的氛围激发了精神疾病患者自我成长的力量,由于同伴与患者之间地位更加平等,且背景相似,使患者感受到被接纳和被关注,更有利于调动自身的资源来解决问题。在同伴支持服药团体活动中,同伴们通过鼓励、倾听、共情等反应,使患者感受到被支持、被关心和被接纳,有利于减轻患者的孤独感和病耻感,从而提高自信心;此外,同伴在此过程中也会感受到被尊重,得到自我效能感的提升。在该服务中,同伴可为患者提供与问题解决有关的技能和信息,如获得药物相关资料的办法、分析服药问题出现的原因、应采取应对方法以及对不同应对方法有效性的评估和指导。

同伴支持服药团体能够为同伴和患者提供评价与反馈支持。这种支持主要是指同伴对患者的语言行为或情绪认知等进行评价与反馈,同时同伴也能通过他人的分享和反馈积累服药经验,提高药物管理技能并增加药物知识。这种交互作用能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从而更好地面对未来的生活与工作。

【参考文献】

[1]于雪竹.影响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因素及干预对策[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4,31(1):83-86.

[2]艾春青,姜萍.住院精神病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3):330-331.

[3]蒋红梅.浅谈影响精神病患者服药依从性的相关因素及对其进行护理的方法[J].当代医药论丛,2016,14(12):29-30.

[4]李友爱,袁琼兰,陈丽香.精神病患者服药依从性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89-90.

[5]郑慧芳,姜海涛.专职化护理健康教育对住院精神病患者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12):1368-1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