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职业中等学校中的德育教学活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探究职业中等学校中的德育教学活动

林世学

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林世学

摘要:在职业中等学校之中采取有效的德育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培养具有道德意识的人才,让学生更好地全面发展。

关键词:职业中等学校;德育教学;教学活动;方式方法

一、实施德育教育的意义

德育的功能和作用是通过系统的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提高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觉悟,并且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择业观,德育在各级各类学校课程结构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直接承担着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任,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已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状况既是社会文明程度的具体体现,更对社会发展有决定性影响,中等职业学校承担着为社会培养合格劳动者的重任,不但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而且要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实现培养意志坚定、追求新知、勇于创新的全面发展的人才的目标。

二、注重学生心理教育

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求教师和学生人格平等,教师要尊重学生,将学生视为人格独立的个体,学生也不必盲从教师。学校可建立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定期对学生做心理辅导,健全学生的心理机制。中职生处于青春期,容易冲动,遇事走极端,所以学校有必要建立多层次的沟通交流机制,如当面谈心、电话、短信、网络等,范围也不能只局限于师生之间,还应包括学生与家长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学校与企业之间、学生与企业之间等等,这样学生的思想活动才能被家长和教师掌握,对学生的德育培养才能有的放矢,才更切合实际。

三、建设教师队伍

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否,影响到学校德育工作的成败。所以,全体教职工都要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观念,担负起德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真正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形成全员参与,发挥言传身教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要建设一支以班主任、辅导员和德育课教师为主体的高素质德育师资队伍。德育课教师要发挥德育课的主渠道作用,探索德育课教学新方法、新途径。其他课程教师应结合课程特点,充分挖掘德育教育因素,在教学中有机地渗透德育内容。其次,教育者要塑造较好的人格魅力,让自己的言、行、举、止感染具有“向师性”的学生,以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效果。我们还要根据中职学校学生心理特点,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对个别的学生,要及时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和帮助。现代的中职生生活在多元世界里。学校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及时疏通学生的不满、烦闷、逆反、嫉妒、自卑、焦虑、急躁等不良情绪,培养其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四、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造就中职学生成才的必要条件。中职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祖国的前途命运。能否把中职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这关系到国家是否后继有人的百年大计。福禄贝尔还说过:“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掌握在当权者的手中,倒不如说是掌握在母亲的手中。”这句话很有哲理性,它深刻地挑明了家长在教育子女中所起到的作用。家长首先要明确教育方向与国家利益、人民要求相一致的原则,不能把孩子视为私有财产,要树立为国教子的思想,端正教育目的。

五、以学校特点开展

中职学校学生有着很强的专业对口特色,从他们一进入职校的大门起,就是为了某一些“专业”,而这一“专业”又和学生毕业后所要从事的“职业”有着密切的联系,因而,在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中,要以具体的某一职业的职业道德规范为入口,一方面在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及实际操作中引导学生了解社会对该专业人员的道德需求;另一方面,加强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在具体职业环境的氛围中,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开展有针对性的德育工作,使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更具实效性。

六、采取多远化的教育活动

根据当前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现状以及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彻底改变概念化的空洞理论说教和运动式的一阵风的做法,代之以德育教学为主、各种活动为辅的寓教于乐、寓教于学的教育模式。首先,要以创设浓郁的文化氛围和优美的育人环境为着力点,设计和规划校园的环境建设,从净化、绿化、美化、知识化入手,创优校园校貌;积极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的课外文化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文化艺术、课外各种兴趣活动小组,占领学生的业余生活阵地。其次,要抓好重要节假日、纪念日的有利时机,对学生的进行思想道德宣传教育,并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实践活动。

七、注重实践教育

立足中职生文化知识水平低的实际,对他们除了开展“常规教育”和“立志教育”外,更注重技能的培养,按照“个个有技能,班级有项目,学校有大赛”的思路,开展技能检测、技能大赛活动,以赛促练,以考带训,实现教学工作从“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转变和从重课堂教学向重实训实习的转变。职业中专学生要进入人才市场参与竞争,让学生早些建立竞争意识,早些在竞争中得到锻炼。将理论教学与生产实践、专业知识学习与实际操作技能相结合,实现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用工要求的有效对接。尽量给学生提供能锻炼技术能力和接触社会的平台。通过工学结合的形式,组织中职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在企业环境中,不但有真实的产品生产流程、产品营销过程及所要求的行为规范、企业文化,而且具有复杂的人际关系、处世之道。让学生在这样的企业环境中学习锻炼,既打破了德育课固有的时空限制,也使学生获取到真实的企业文化和思想道德经验,学到许多课堂上、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更加深了学生对人生、理想、职业、社会等现实问题的理解和认识,使德育与学生的就业、工作、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从而更加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增强了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张文瑞.浅议中职德育教育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影响[J].学周刊.2014.

【2】刘爱梅.中职德育教育全面渗透成功教育分析[J].教育界.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