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旅游立省”中的主、客体关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12-22
/ 3

浅析“旅游立省”中的主、客体关系

赵艳张纯成

赵艳张纯成(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河南开封475004;河南大学马列德育部,河南开封475004)

中图分类号:NO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09)12-008-02

摘要:“旅游立省”是近两年提出来的新论点,是把旅游业的发展放在更加优先的位置,并使其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的一项重大决策。笔者应用自然辩证法中的科学方法论,分析“旅游立省”中的主、客体关系,使读者通过本文的阅读能够科学的认识此项政策的丰富内涵。

关键词:旅游立省;主体;客体;旅游人才;旅游资源

一、“旅游立省”提出的时代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们对战争进行了反思,为什么同住地球的人类不能和平相处,于是,和平成为人类共同的愿望。为了更好的生存,兴起了旅游热潮。随着现代旅游的迅速崛起,旅游业在世界各地都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已成为一支重要的经济力量。旅游业对国民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也日益受到各国政府和人们的重视,越来越多的旅游目的地正在采取措施,希望通过发展旅游业来振兴经济,通过旅游业的发展达到脱贫致富或挽回其他产业趋于衰落而带来的经济损失。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其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产业地位、经济作用逐步增强,对城市经济的拉动性、社会就业的带动力以及对文化与环境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现在世界上有120多个国家和地区把旅游业列为支柱产业,改革开放中发展起来的我国旅游业,在1986年被国家“七五”计划正式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在“九五”、“十五”计划中被列为重点发展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全国已有20多个省、市、自治区从各自的资源优势出发,将旅游业作为本地的支柱产业。针对当前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国家积极应对推出多项举措,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措施。如何通过扩大内需、刺激消费拉动国民经济的增长,作为需求潜力很大的中国旅游业面临又一个大发展、大挑战的黄金时期。各地政府在贯彻落实扩大内需促进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精神时,也看到了旅游消费在扩大内需战略中的优势:第一,旅游消费是最终消费。对扩大消费需求有直接拉动作用。第二,旅游消费是综合性消费。由餐饮、住宿、交通、游览、娱乐、购物、通讯等一系列消费构成,促进旅游消费也就是促进这些行业的消费。第三,旅游消费是可重复性消费。现在中国人年均出游仅1次,而发达国家可以达到5次以上。第四,旅游消费是可持续性消费。旅游主要依托自然风光、人文古迹、民族风情等资源,与工矿业比几乎没有原料耗费,只要组织管理得当,旅游消费就可以成为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消费。第五,旅游消费是多层次消费。只要有出游愿望,可以根据自身的经济实力和时间许可,选择从几十元到上千元乃至数万元的旅游产品,能够满足各种消费人群的需求。第六,旅游消费是恢复能力强的消费。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和2003年的“非典”给旅游市场带来了巨大冲击,旅游消费受到严重制约,但是在一年左右的时间内,旅游市场就恢复了正常增长,其中国内旅游消费恢复更快。2008年11月1日,正在日本访问的河南省委书书记徐光春会见了日本经济产业大臣、旅游行业协会会长二阶俊博,二阶先生首先向徐光春讲述了日本在2001年提出“观光立国”战略的背景和目标,并详细介绍了该战略的推进过程和取得的成效。徐书记对日本实施“观光立国”战略取得的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提出:我们要充分利用河南的旅游资源,采取切实措施,真正确立起“旅游立省”的发展战略。因此,“旅游立省”的论点应运而生,并被提到战略高度。目前,提出“旅游立省”战略的,河南在全国是第一家。

“旅游立省”不是摒弃其他产业发展,而是要把旅游产业的发展放在更加优先的位置来考虑,把旅游产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来培育2。笔者应用自然辩证法中的科学方法论,分析“旅游立省”中的主客体关系,使读者通过本文的阅读能够科学的认识此项政策的丰富内涵。

二、“旅游立省”中的主体与客体

科学认识的现实出发点是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构成科学认识的实际过程,是科学认识内容形成的直接基础。因此,科学方法论首要的要研究科学认识的主体、客体及其相互关系3。“旅游立省”中的主体是旅游人才,包括所有旅游行业的从业人员,是具备特定素质的劳动者,具有旅游管理及服务理论背景知识,掌握一定的研究手段,遵守科学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人才。“旅游立省”中的客体是旅游资源,即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凡能对旅游者有吸引力、能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具备一定旅游功能和价值,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事物和因素4。要进一步理解“旅游立省”的含义,必须充分认识“旅游立省”中的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关系。旅游人才与旅游资源的相互制约、相互转化,构成了“旅游立省”中的主、客体关系的主要内容。

三、“旅游立省”中的主、客体关系

(一)旅游人才对旅游资源的制约——主体对客体的制约

科学认识的主体是能动的社会存在物。人的能动性,首先表现在他的活动的有目的性;其次表现在主——客关系的工具化结构中5。

旅游人才的能动性对旅游资源的制约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旅游人才可以借助各种科学方法,制造各种特殊条件,排除干扰因素,强迫旅游资源把自己的内在本质规律暴露出来;二是揭露出旅游资源的本质规律后,可以利用它、驾驭它,使旅游资源沿着有利于旅游人才的方向发展。旅游人才对旅游资源的作用愈主动,认识的结果也越深入、越正确。

美国经济学家T.W.Shultz指出:人的质量是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因素,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人的质量而非自然资源的丰脊或资本存量的多少6。如何才能使旅游人才充分的发挥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的驾驭旅游资源、造福社会呢?笔者认为,应从内部和外部两方面进行科学而有效的开发。就内部而言,旅游人才的自我强化至关重要。因此,旅游从业人员要通过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和各种培训,努力学习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刻苦锻炼意志和身体,使自己获得更高的劳动素质和能力,使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旅游人才。就外部而言,全社会要形成尊重人才,爱惜人才的良好风尚,创造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的工作环境,培养敬业爱岗的政治素养和道德品质,充分挖掘旅游人才的各种潜能。

(二)旅游资源对旅游人才的制约——客体对主体的制约

主体的能动性并不是绝对,人作为对象性的存在物,其活动总要受到对象的属性和规律的制约7。旅游资源及其运动规律的不可创造、不可消灭是人的能动性无法逾越的界碑。在旅游业的实践中,不仅表现为旅游人才按一定的目的改造旅游资源,赋予旅游资源以新的形式,而且表现为旅游资源以自身的属性和规律规定着旅游人才的活动性质和方式。旅游业既是改造旅游资源的一种活动,又是依赖于和从属于旅游资源固有规律的一种活动。

旅游资源对旅游人才的制约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旅游资源的属性要求旅游人才有相当的知识积累,否则即使它摆在面前也不能被认知。二是旅游资源的本质规律对旅游人才的制约。旅游人才首先要服从旅游资源,然后才能认识和改造旅游资源。不认识旅游资源的本质和规律不行,认识了而不具备一定的手段和条件也不行,盲目行动就会受到旅游资源本质规律的惩罚,这是客体对主体的制约。

笔者认为,这种制约的本质要求是旅游人才对旅游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首先,要注重开发之初的资源效益价值评价。效益评价指经济、社会、环境三大效益的综合评价,在综合分析权衡各种利弊的条件下,得出科学结论。第二,要确立旅游资源的所有权和经营权。旅游资源在产权界定方面存在的产权虚置问题,使资源产权主体代表不明确,部分经营者对旅游资源的利用中短期行为较为严重。因此,确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机制迫在眉睫。

(三)旅游人才和旅游资源的相互推动、相互转化——主、客体的相互推动和相互转化

主、客体在科学实践关系和科学认识关系中是相互推动、相互生成和相互转化的8。马克思说:“生产不仅为主体产生对象,而且也为对象生产主体。”9这说明,主、客体都是实践中造成的,在“旅游立省”的实践关系中,才有了旅游人才和旅游资源的主、客体关系,而在“旅游立省”的实践过程中,旅游人才和旅游资源之间又是相互推动、相互生成的。旅游人才的知识水平、操纵的技术手段和所能驾驭的自然力,决定着对旅游资源改造的深度和广度,在被连续改造着的旅游资源中便凝聚着世世代代旅游人才的智慧,这又反过来对旅游人才不断地提出更高的要求。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降临,旅游业对旅游人才的要求已不仅仅停留在服务意识和服务技能方面,能够将现代科学技术创新性的应用于旅游业的发展,提高旅游业的科技含量,是新时期“旅游立省”政策得以实施的有力保障。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可以有效地为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决策提供依据和手段,促进可持续发展管理水平的提高,加深旅游人才对旅游资源内在规律的理解,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和经济效益,提供保护旅游资源的有效手段。例如建设全面的旅游目的地信息系统,集查询、检索、预订等功能于一身,为游客提供食、住、行、游、购、娱的旅游资源综合信息,向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进行宣传促销。

四、结束语

旅游人才是主体,旅游资源是客体,通过旅游业及相关联的各个行业的发展为媒介,达到“立省”的结果。要想达到“旅游立省”的政策目标,就要重视旅游人才的培养,创造人尽其才的社会环境,使旅游人才把科学技术与创新应用到对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中去,实现旅游人才和旅游资源的相互推动和相互转化。

参考文献:

[1]《中国旅游报》2008年12月1日《推动旅游业科学发展为扩大内需做出新贡献——访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

[2]河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光春在东京与日本经济产业大臣、全国旅行业协会会长二阶俊博会谈时的讲话

[3]张纯成.《自然辩证法原理》,第二篇,137页,河南人民出版社

[4]国家旅游局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制定的《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试行稿)》

[5]张纯成.《自然辩证法原理》,第二篇,138页,河南人民出版社

[6]辛建荣.《旅游区规划管理》,第一章,9页,南开大学出版社

[7]张纯成.《自然辩证法原理》,第二篇,138页,河南人民出版社

[8]张纯成.《自然辩证法原理》,第二篇,139页,河南人民出版社

[9]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版,第2卷,95页,北京,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