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胁痛的临床诊治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8-18
/ 1

浅谈胁痛的临床诊治体会

刘丽先1卞后乐2

刘丽先1卞后乐2(1黑龙江省鸡东县东海镇医院158211;2黑龙江省鸡西市人民医院158100)

【中图分类号】R246.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8-0238-02

【摘要】目的探讨大柴胡汤加减运用治疗胁痛的临床效果。方法中药治疗。结果临床中本人以大柴胡汤治疗多例胁痛患者,收效较为满意。结论在临床中治疗胁痛应根据“痛则不通”,“通则不痛”的理论,结合肝胆的生理特点,正确的辩证,灵活运用,实证胁痛宜用理气活血;虚证胁痛宜用滋阴柔肝。

【关键词】胁痛中药临床诊治体会

我于临床主要以大柴胡汤加减运用治疗胁痛。胁痛是以一侧或两侧胁肋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症。是临床比较多见的一种自觉症状。胁痛多发于肝胆疾病,西医学中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寄生虫病,肝癌,急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肝硬化,胆石症,胆道蛔虫症以及肋间神经痛,以胁痛为主要症状时均可参考本方辩证论治。《证治汇补·胁痛》对胁痛的病因指出“因暴怒伤触,悲哀气结,饮食过度,风冷外侵,跌仆伤形……或痰积流注,或痰血要博,皆能为痛。至于湿热郁火,劳逸房色而病者,间亦有之”使胁痛的病因趋于完善。其病因病机分析如下:

1病因病机分析

1.1肝气郁结:肝失疏泄引起情志变化均可导致肝脉不畅,气机失和而产生胁痛。《杂病源流犀浊。肝病源流》所说:“气郁,由大怒气逆,或谋虑不决,皆令肝火动甚,以至去胁肋痛。”

1.2瘀血阻络:肝主疏泄,调达气机,属气:肝主藏血,调节血量,属血。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凝,所以,气滞可以及血,血行不畅而瘀血停留,阻塞肝络,瘀血内著,气机不行“不通则痛”。《临症指南医案。胁痛》提出:久病在络,气血皆窒。

1.3湿热蕴结:肝主疏泄,协助脾胃之气升降和胆汁的分泌,又胆附于肝,经脉络属,二者为表里之脏,外湿内侵或湿自内生,湿郁化热,湿热互结,侵犯肝胆,而使肝胆失于疏泄条达导致胁痛。《证治汇补。胁痛》指出:“胁痛至于湿热郁火,劳逸房色而病者,间亦有之。“

1.4肝阴不足:久病耗伤,劳欲过度,或各种原因引起的精血亏损,水不养木,肝阴不足,络脉失养,“不荣则痛”《金匮翼。胁痛流论》指出:“肝虚者,肝阴虚也,阴虚则脉绌急,肝之脉贯膈布胁肋,阴血燥则经脉失养而痛》”。

总之胁痛主要责之于肝胆,且于脾胃肾相关,因为肝居胁下,其经脉布于两胁,又胆附于肝,于肝呈表里关系,其脉亦循于肝。肝为刚脏,主疏泄,性喜条达,主藏血,体阴而用阳。所以肝疏泄不及,肝郁气滞,脾土壅滞,湿自内生;或气郁日久,气滞及血,瘀血停积;或肝肾亏损,血不荣络等均可导致胁痛。本病以“气滞,血瘀,湿热所致。“不通则痛”属实,以经血不足所致。“不荣则痛”属虚。病机转化较为复杂,既可由实转虚,又可由虚转实,甚或虚中夹实;既可气滞及血,又可血瘀阻气但不外乎病在气,病在血,或气血同病。

临床中本人以大柴胡汤治疗多例胁痛患者,收效较为满意。

2治疗

2.1主方;柴胡芍药黄芩半夏生姜枳实(炙)大枣大黄

2.2功用:和解少阳,内泻热结。

2.3主治:少阳阳明合病。证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不止,郁郁微烦,心下痞梗,或心下满痛,大便不解或下利,舌苔黄,脉弦数有力者。

2.4方解;大柴胡汤为表里双解剂。是小柴胡汤与小承气汤两方加减合成。是和解为主,与泻下并用的方剂。小柴胡汤为治伤寒少阳病的主方,加大黄枳实芍药以治疗阳明热结之证。因而本方治疗阳明与少阳合病,仍以少阳为主。方中重用柴胡为君药,配臣药黄芩和解清热,以除少阳之邪,轻用大黄并配枳实以内泻阳明热结行气消痞亦为臣药。芍药柔肝缓急止痛与大黄相配,可治腹中实痛,与枳实相配可以理气和血,以除心下急痛;半夏和胃降逆,配伍生姜重用,以治呕逆不止,共为佐药。大枣与生姜相配,能和营卫而行津液;并调和诸药,为使药。总之本方既不悖于少阳禁下的原则,又可和解少阳,内泻热结,使少阳与阳明合病得以双解,可谓一举两得。《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斯方也,柴胡得生姜之倍,解半表之功捷;枳芍得大黄之少,攻半里之效徐,虽云之下,亦下中之合剂也。“若兼黄疸者可加茵陈栀子以泻热利湿退黄,胁脘痛剧者,可加川楝子,延胡索以行气活血止痛;胆石症者,可加金钱草海金沙郁金等以化石解郁。气滞者加木香,香附川楝子郁金疏肝理气,血瘀者加元胡乳香丹参红花没药三七等活血化瘀,呕吐甚者加代赭石镇摄逆气而平肝。

3体会

在临床中治疗胁痛应根据“痛则不通”,“通则不痛”的理论,结合肝胆的生理特点,正确的辩证,灵活运用,实证胁痛宜用理气活血;虚证胁痛宜用滋阴柔肝。应采取中医,西医配合诊治,结合化验,B超等确诊后服用中药,若B超提示因其他急症引起的胁痛,速做他科诊治,以免延误病情,造成不良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