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英语课堂中如何运用亲和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3-13
/ 1

浅谈在英语课堂中如何运用亲和力

鲍永梅

鲍永梅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蔡寨中心学校256502

亲和力,似乎与英语教学联系甚微,然而,假如英语教师可以充分发挥亲和力,那么,势必会进一步优化英语教学的有效性。作为一名英语教师,作者感触颇深,特结合自身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同时积极借鉴同行优秀成果,作以下探析,权做引玉之砖,以期为亲和力优化英语课堂进献微薄之力。

一、亲和力优化英语课堂的表现形式

1.平视学生。

教与学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教师在尊重学生的同时,自身也获得了学生的尊重。因此,亲和力优化英语课堂的表现形式取决于教师的基本态度。教师不应局限于高高在上的三尺讲台,而要放低姿态,将学生归于平等地位。有鉴于此,在日常教学中,作者时常利用询问式和激励式引导学生踊跃回答问题,同时也获得了广大学生的青睐。对于那些后进生,要求不宜过高,更不应严厉斥责,而要以身作则,引导广大学生积极完成教学任务。

2.尊重学生。

在日常教学中,作者并非将学生视为一种被动的机器,而是给予充分的尊重。结合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作者认为:英语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态度,以便最大程度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一般而言,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和其他学科有异曲同工之妙,因此,英语教师可以借鉴其他学科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在尊重学生方面,应积极反思,尽可能要面面俱到而非厚此薄彼。

3.善于倾听。

在日常教学中,作者格外关注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在互相交流中,学生可能一时半会儿无法领悟教材内涵,因此,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许多英语教师不得迂回讲解。对于学生提出的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教师不应盲目打断,而要细致倾听和耐心讲解,促使学生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4.善于赏识。

赏识学生,顾名思义就是挖掘学生自身优势。现代教育教学研究表明:“在学习上获得成功是学生精神力量的唯一源泉,其可以突破一切艰难险阻,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愿望。”一般而言,听、说、读、写这四大基本能力,学生并非哪样都不行,因此,英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优势,并将这些优势在公开场合进行褒奖。尤其是对于那些后进生或者性格孤僻者,这种效果更加明显。此外,在与学生交流中,英语教师应积极构建一种适宜的氛围,促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教师的可亲和可敬,进而充分调动他们自身潜能。那时的英语学习将不再是一种包袱,而是一种快乐的过程。

二、亲和力作用于英语课堂的巨大优势

亲和力优化课堂教学是毋庸置疑的,然而,亲和力是一种相互作用,付出越多,回报越丰厚。因此,切合时宜地运用亲和力于英语课堂具有以下四大优势:

1.可以重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拓展学生发展空间。

一些现代化教学设施在优化课堂教学方面作用不容小觑,然而归根结底,其最终还是要作用于师生,才能最大程度发挥功效。左右课堂教学效果的两大突出因素是教师和学生。师生之间情感交流、心灵交汇和思维碰撞等因素都会促使课堂教学焕发生机和活力。教与学从本质而言是一种交流过程,是师生之间知识和情感的交流,在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设施和交流本质上才能更加深刻地领会英语,才能又快又好地掌握英语,形成英语素养。然而师生的认识是一种互相的过程,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挖掘学生自身潜力和拓展学生发展空间等方面作用凸显。

2.可以实现学生由接受者向探究者积极转变。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表明:“教学并非是一种简单的灌输式,而是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英语教师不应将学生视为流水线上的商品,进行标准化生产,而是要最大程度拓展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探究式学习倡导在学习中自主发现知识,从而在自身基础上获取新知识和提升新能力。英语作为一种外来语言,学生感到陌生无可厚非,假如英语教师不运用亲和力,师生心灵相距甚远,英语教师在学生眼中成了“外国人”,那么,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便无从谈起。学习并非是一味的记忆,更是一种超越教材内容的过程,因此,在日常教学中,作者融入亲和力,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进入社会和大自然,在现实生活中感受处处有英语、生活离不开英语,进一步挖掘他们学习英语的内在需求。此外,自主探究有助于学生迅速整合信息和知识,提升多种能力;一些现代化教学设施也为探究式学习提供了充分的便利。

3.可以转化后进生。

后进生在各个学校中普遍存在,后进生转化策略多种多样,然而,运用亲和力无疑是一种最简单和最有效的策略。因此,英语教师的亲和力不仅关注那些优等生,更要一视同仁。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

4.可以拓展教育外延。

英语不是单纯的讲解英语知识,更应渗透其他学科内容。因此,在日常教学中,英语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魅力来熏陶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素养。

言而总之,英语教师运用亲和力,不仅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更加积极学习英语,而且能促使英语更加真实、人性和阳光,最大程度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