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骨外科多重耐药菌院内感染病人的护理体会

/ 1

神经骨外科多重耐药菌院内感染病人的护理体会

朱启莲

朱启莲(贵州省清镇市第一人民医院551400)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6-0349-02

【关键词】多重耐药菌感染隔离护理体会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有创诊疗技术的不断更新,广谱抗菌药物的大量滥用,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日趋严重,已成为当今最为突出问题。近年来,多重耐药菌已经逐渐成为各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在医院内的传播,我科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病人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隔离治疗及护理,预防和控制了多重耐药菌的院内传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未发生多重耐药菌院内感染暴发,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我科为神经外科及骨外科的综合性科室,自2010年1月至2011年11月共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20例,男性16例,女性4例,年龄22~78岁;基础疾病为急性脑出血11例,四肢骨骨折4例,皮肤撕脱伤2例,脑梗死2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1例。院内感染为:肺部感染10例,切口感染8例,泌尿系感染2例。所有感染病人均送病原学培养,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显示为院内多重耐药菌感染。多重耐药菌菌株分别为多重耐药产ESBLs酶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液化沙雷氏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当发现有多重耐药菌,我们严格按照医院制订的多重耐药菌管理制度去隔离病人,控制好各个环节,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

护理措施

1.制定耐药菌病人处置流程科室制定对多重耐药菌病人的处置流程并组织学习,要求人人知晓、人人掌握。

2.及时实施隔离措施当接到检验科微生物培养结果为多重耐药菌感染时,医生立即通知当班护士,将病人转为单人单间,如没有单间则安排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在同一房间,严格进行床旁隔离,有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不能与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安置在同一房间。医生在《医院耐药菌登记联系本》上注明该患者信息、耐药菌种类、登记时间、医生签名,并下隔离医嘱。护士处理医嘱时,将隔离标识粘贴于病历夹上方,在病历夹第一页粘贴隔离措施,并在床旁悬挂接触隔离标识,于第二日交班会上通报该病人的耐药情况,使全科医护人员全部知道应对该病人的措施。加强室内通风2~3次/天,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清洁。

3.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医护人员的手是造成交叉感染的重要传播媒介,医务人员的手既是天使的手也是魔鬼的手。因此,洗手是阻断接触传播、预防医院感染最直接最有效办法。所以,我们要求在对多重耐药菌患者实施诊疗护理前后、接触患者体液或分泌物后、摘掉手套后、接触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后以及从患者的污染部位移到清洁部位时,都应当实施手卫生。手上有明显污染时,应当流动水洗手,无明显污染时,可以使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部揉搓,从而切断传播途径,避免交叉感染。为了保证手的消毒,我们将洗手示意图张贴在各洗手池上方以推广正确的六步洗手法。在治疗车上及多重耐药菌病人床旁放置速干手消毒液,让医务人员及病人家属随时进行手消毒。

4.加强环境卫生管理病人使用的各类物品专用,尽量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对患者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接触的设备设施表面,每天进行清洁和擦拭消毒,使用的抹布、拖布应专用,使用后消毒晾干备用。接触患者完整皮肤的医疗用品应做到“一用一消毒”;接触患者破损的皮肤黏膜的物品应做到“一用一灭菌”。患者产生的生活垃圾一律作为医疗垃圾进行统一收集,进行无害化处理,切断病原菌传播途径,避免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

5.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特别是在护理中心静脉置管、引流管、气管插管、留置尿管等操作时,尽量避免污染,减少感染的危险因素。

6.加强家属的相关知识宣教探视人员进入病室时穿隔离服,戴帽子、口罩,离开病房时要进行手卫生。

7.做好终末消毒病人出院、转院或死亡后,认真做好终末消毒,用含1000mg/L含氯消毒剂对物表、地面等进行擦拭,用空气消毒机或紫外线进行空气消毒1小时。

护理体会

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防治需要我们多学科的重视和参与,应加强对多重耐药菌的目标性监测,及时发现、早期诊断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提前干预,并加强对多重耐药菌的抗菌药物敏感性、耐药性的监测。制定并落实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和有关技术操作规范,从医疗、护理、临床检验、感染控制等多学科的角度,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防止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院内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