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监护室病人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1-21
/ 2

重症监护室病人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

唐郁丽

唐郁丽(桂平市中医医院广西桂平537200)

【摘要】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重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该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本研究发现VTE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高龄、机械通气障碍、侵入性操作、活动限制、下肢长骨骨折、药物因素等;根据患者具体危险因素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如弹力袜、间歇气动压迫装置等机械预防,机械预防,肝素、华法林等药物预防等措施可有效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静脉血栓栓塞症危险因素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1-0294-02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栓塞(PE)统称静脉血栓栓塞症(VTE),该病是重症监护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严重威胁着ICU病人的生命健康,因此VTE受到了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通过对VTE进行早期预防以及护理干预能显著降低其发生率。机械通气障碍、年龄因素、药物因素、骨折等均是ICU病人发生VTE的危险因素,加强对患者的全面管理和护理干预,可以降低VTE的发生率[1,2]。本次研究分析该并发症的高危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危险因素分析

1.1高龄患者年龄在60岁以上者,其身体机能明显退化,血管弹性变差、血液凝固加重,阻碍血液循环引发血栓。老年患者疾病恢复慢,常需要长时间卧床休息,进一步造成VTE发生率上升。

1.2机械通气障碍ICU病人的病情均较为严重,治疗期间采用机械通气较为常见,机械通气属于有创性检查,有可能造成病人的胸腔内出现异常负压,导致静脉血液回流,减慢了血液循环的速度,下肢极易出现血液淤积,造成静脉血栓。

1.3侵入性操作侵入性操作主要有气管插管、留置尿管和静脉插管,主要应用于抢救治疗,由于侵入性操作是连通体内和体外的相关操作,很容易破坏病人的血管内膜,激活内外源凝血系统的活性酶,并作用于某种纤维蛋白,导致VTE的发生。

1.4活动限制ICU病人长期卧床加之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运动量明显不足,肌肉活力严重降低。另外少数病人由于使用了肌松剂减弱了血管壁周围的支撑力,血管被挤压,导致血液无法有效回流。据其他研究证实,病人麻醉半小时以上都会增加VTE的发生率。

1.5长骨骨折长骨骨折易引发血管破裂,使得大量骨折时散发的细小颗粒物残留在血液中,经过血液循环遍布全身,若循环速度过慢这些微粒将沉积在血液中,形成静脉血栓。骨折有可能损害内皮细胞,使得VTE发生的几率上升。

1.6药物因素ICU病人经常使用各类刺激性药物,该类药物破坏了血管内皮从而引起凝血系统的运作,大量聚集的血小板时纤维蛋白迅速沉淀引发血栓;此外,多种不同类型药物共同作用于同一部位,增加了静脉炎发生风险,高凝血液附着于血管壁导致静脉血栓。

2预防措施

2.1机械预防措施包括弹力袜、下腔静脉滤器和间歇气体压迫装置。弹力袜通过由上而下产生递减式的压力使得下肢浅静脉向深静脉回流,促进血液流速,减少血液淤积。根据患者下肢直径大小选择弹力袜。在临床中,弹力袜联合肝素应用效果更好。间歇气体压迫装置是临床上较为常用的一种非侵入性预防静脉血栓发生的方法,通过促进下肢回流速度来预防血栓的形成。下腔静脉滤器可以拦截血流中的栓子,避免其进入肺动脉引起肺栓塞。

2.2药物预防不论是低分子肝素还是普通肝素应用于高危患者均可达到很好的预防效果,但是两者的不良反应不同。在两者应用后护理人员需密切注意患者是否有出血现象,给予患者安全剂量使用。华法林也是临床常用的抗凝药物。

3讨论

VTE是导致ICU病人病情急剧恶化的重要原因,该并发症受到国内外专家的高度重视,在美国,DVT总发病率约为0.145%,而重症监护室病人发生VTE的几率高达3%-3.5%,死亡率远高于非ICU病人[3,4]。本次研究发现,侵入性操作、机械通气障碍、血液高凝、活动限制、药物的不合理使用等因素均会引发VTE,通过溶栓联合抗凝治疗可以缓解VTE病人的症状,然而只有对VTE提前预防及在治疗期间全面护理才能进一步降低VTE发病率,因此相应的护理对策亟需实施。如(1)心理护理:ICU病人由于长期卧床休息,心情较为烦躁,医护人员应及时与患者和家属密切沟通,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向其讲述VTE的相关知识和护理基本操作,态度亲和友善,耐心真诚,让患者提高治疗的信心和战胜疾病的勇气。(2)一般护理:嘱咐患者日常生活中多食用新鲜水果、蔬菜及富含纤维食物,尽量保证患者大便顺畅,避免患者出现便秘,排便时过度用力,增加腹内压,抑制下肢血液的流动。每天检查患者的腹部,询问是否腹部有疼痛感,若有异常及时处理。(3)合理使用药物:控制药量是用药的基本准则,医生需提前了解患者的实际情况,配制相适应的静脉输注药物浓度,调整滴注速度,护士定时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观察是否有凝血现象。护理时必须保证用药正确、用量正确,切勿误用滥用。(4)保护静脉:选用针孔较细的针管,每次选择不同的穿刺部位和静脉,尽量避免在同一部位重复穿刺,减少血栓的发生。(5)康复训练: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适量的康复训练以保证患者肌肉的活力,如抬高上下肢、按摩上下肢、叩背等,是静脉血液继续循环,同时降低静脉压,避免血液淤滞[5,6]。

综上所述,探讨分析重症监护室病人发生VTE的危险因素对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以及使医护人员增加对VTE知识的认识,加强对ICU病人的管理等各方面有重要意义,对提高治疗疗效,促进病人尽快康复也作用显著。

参考文献

[1]杨冬山,张秋学,李学锋,等.重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的临床研究[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9,18(12):1252-1254.

[2]张川,曾薇,周红,等.间歇充气加压治疗预防内科重症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11,23(9):563-565.

[3]安代红,余应喜,赖苏何.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研究[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9,34(9):1274-1276.

[4]谷涌泉,张建,齐立行,等.急性重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外科治疗[J].中华医学杂志.2009,89(45):3186-3188.

[5]周庆涛,贺蓓.达肝素与普通肝素对危重症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的预防作用比较[J].中华医学杂志.2011,91(20):1438.

[6]邓世红,陈静,左小玲,等.1例重症胰腺炎患者中心静脉插管致颈内静脉血栓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7):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