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位护理在脊柱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0-20
/ 2

体位护理在脊柱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黄容

湖南省脑科医院湖南长沙410007

【摘要】目的:分析体位护理在脊柱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93例脊柱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应用综合性体位护理进行分组;对照组占48.39%(45/93),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占51.61%(48/93),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综合性体位护理,包括心理护理、合理安置体位、变更体位护理、并发症观察和护理;以足背动脉压、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等为观察指标。结果:手术后,观察组足背动脉压、MAP、CVP、RAW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体位摆放时间短于对照组,满意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加强脊柱外科手术患者的体位护理,可减小手术对循环系统、呼吸功能的影响程度,对于促进体位合理摆放、减少并发症发生均具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脊柱外科手术;体位护理;常规护理

体位摆放作为脊柱外科手术的关键环节,安全、有效的体位摆放对于促进脊柱外科手术顺利开展、减少并发症发生具有积极作用[1]。俯卧位作为脊柱外科手术的标准体位,可充分暴露术野、便于操作,但该体位对患者的循环系统、呼吸功能影响较大,导致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对于脊柱外科手术患者而言,采取俯卧位,亦存在空间受限、变更体位困难、管路较多等问题,进而延长体位摆放时间,降低体位摆放满意度[2,3]。因此,有效的体位护理对于脊柱外科手术顺利开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而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应用综合性体位护理,旨在进一步加强脊柱外科手术患者的体位护理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93例脊柱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应用综合性体位护理进行分组;对照组占48.39%(45/93),其中男患占71.11%、女患占28.89%;年龄46~76岁,平均(62.5±3.8)岁;手术类型:椎间盘切除术占57.78%、椎骨骨折术占28.89%、其他占13.33%;观察组占51.61%(48/93),其中男患占70.83%、女患占29.17%;年龄43~75岁,平均(61.7±3.5)岁;手术类型:椎间盘切除术占56.25%、椎骨骨折术占29.17%、其他占14.58%;两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根据手术需要,做好术前准备、体位准备、安全核查和麻醉配合,并采取俯卧位;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综合性体位护理,包括心理护理,通过术前访视、健康教育,告知手术的基本流程,发动家属,共同鼓励患者积极接受手术治疗,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合理安置体位,采取轴线翻身法,由护士、麻醉师和手术医师协同调整患者的体位,具体如下:麻醉师加强看护,避免因安置体位导致相关的导管脱落,协助转动患者的头部;采用软垫垫在胸前、髋部、膝部等受压部位,大腿与背部、小腿与大腿均20~30°左右,最大限度减少受压的表皮面积;采用托手架、头圈分别固定患者的双手、头部,保持面部各器官处于悬空状态;变更体位护理,保持脊柱的生理轴线和稳定性,动作应协调、轻柔;妥当固定体位软垫,保持胸腹部处于悬空状态,定期检查,若发生体位偏移,及时调整;在变更体位前,应理顺好相关管路,保持通畅,防止脱落;并发症观察和护理,评估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发生风险,在变更体位时,注意对重点受压部位的保护,采用软垫,防止受压部位长时间受压;必要时,按摩受压部位,保持体位软垫的干燥、洁净;控制输液量及输血量,避免因微循环障碍而引起压疮发生;下肢固定的衬垫不宜过紧,促进下肢静脉回流。

1.3临床观察指标

以足背动脉压、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及气道阻力(RAW)为观察指标,并对比两组患者的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体位摆放时间及满意度[4]。

1.4数据处理

采用统计软件SPSS18.0对计量资料的比较使用T检验,对率的比较使用χ2检验。

2结果

2.1两组足背动脉压、MAP、CVP、RAW对比

手术后,观察组足背动脉压、MAP、CVP、RAW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两组足背动脉压、MAP、CVP、RAW对比(mmHg)

注:与对照组手术前对比,*P>0.05;与对照组手术后对比,#P<0.05。

2.2两组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体位摆放时间、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体位摆放时间短于对照组,满意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两组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体位摆放时间、满意度对比

3讨论

对于采取俯卧位的脊柱外科手术患者而言,处于麻醉状态,丧失或减弱部分保护性反射,容易引起中心静脉压降低、影响肺功能及相关并发症发生。对此,本研究中,观察组应用综合性体位护理,注重合理安置体位,保证着力点和支撑点的准确,最大限度减小对患者肺功能和中心静脉压的影响。诸多研究表明,加强脊柱外科手术的体位护理,可达到清晰手术视野,有利于手术操作,提高患者的舒适感和安全性[5,6,7]。在本研究的综合性体位护理中,包括心理护理、合理安置体位、变更体位护理、并发症观察和护理,有利于消除不良情绪、促进患者配合体位安置、变更,减少并发症发生,结果可知,观察组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体位摆放时间短于对照组,满意度大于对照组;与马琼[8]等的研究相符合。通过合理安置体位、变更体位护理,多人协作完成,促使脊柱外科手术患者在安置体位过程中更加安全、高效、节时,有利于身体各部位处于功能位置[9,10]。此外,综合性体位护理更注重患者的舒适感,确定体位安置正确,符合手术操作要求,密切监测受压皮肤状况,旨在减少因体位不当而引起的并发症发生,如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等。由本研究表1可知,手术后,观察组足背动脉压、MAP、CVP、RAW均优于对照组;进一步提示加强脊柱外科手术患者的体位护理,可减小手术对循环系统、呼吸功能的影响程度,对于促进体位合理摆放、减少并发症发生均具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侍中兰.脊柱后路手术体位摆放优化流程的探讨[J].江苏医药,2013,39(7):865-866.

[2]欧春红,骆如香,李延等.俯卧位式分离垫在脊柱骨科手术中的应用[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2,29(5):819-820.

[3]李德霞,岳彦顺,文娟等.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的围术期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4):1279-1281.

[4]古文珍,林丽婷,刘燕婷等.1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行颞下颌关节手术的体位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6,51(3):375-377.

[5]刘兴勇,钱邦平,邱勇等.体感诱发电位对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后凸矫形术中体位性臂丛神经损伤的监测作用[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5,25(7):590-593.

[6]周亚昭,芮琳,李雪云等.护理体检评估在强直性脊柱炎后路手术体位护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6,44(6):517-518.

[7]鲁琳.不同俯卧位摆放方法在脊柱手术中的比较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4,(22):2099-2100.

[8]马琼,李整风,周正宏等.应用Jackson手术床脊柱手术患者俯卧位的体位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2):181-182.

[9]吴再琴.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体位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6,12(7):221-222.

[10]潘婕,吴伟东,侯文进,刘芳,龙艳婷.脊柱外科术中合理安置体位与压疮预防的护理体会[J].分子影像学杂志,2015,07(02):174-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