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策略

朱娟

朱娟

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南常德415003

摘要:目的分析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及护理策略。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12月385例骨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其中32例发生切口感染的患者作为重点分析对象,分析引起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并在之后的骨科护理工作中实施防范对策,对比分析实施防范对策前后一年内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率、护理满意率的变化。结果采用卡方检验分析进行数据统计,实施防范对策后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率明显下降,护理满意率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手术切口感染与围手术期护理工作的不足有关,在护理工作中加强细节管理有助于减少骨科手术切口感染。

关键词: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护理策略

切口感染是骨科手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不但导致伤口愈合延迟,增加患者痛苦,严重者还可影响手术效果,导致肢体畸形。切口感染是引起骨科医疗纠纷的常见原因,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应重视预防[1]。本研究分析了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及护理策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实施防范对策前一年内(2013年1月至12月)骨科共收治手术患者385例,包括男性214例,女性171例;年龄7岁~80岁,平均年龄(42.54±12.54)岁;体重25kg~86kg,平均体重(60.84±15.47)kg;骨折部位包括上肢骨折172例、下肢骨折165例、多发性骨折48例;其中发生术后切口感染32例。

实施防范对策后一年内(2014年1月至12月)骨科共收治手术患者412例,包括男性233例,女性179例;年龄5岁~80岁,平均年龄(43.72±12.85)岁;体重22kg~88kg,平均体重(61.21±15.25)kg;骨折部位包括上肢骨折180例、下肢骨折183例、多发性骨折49例;其中发生术后切口感染5例。

对2013年和2014年骨科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其在性别、年龄、体重、骨折部位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性良好。

1.2相关因素分析

手术前准备不充分,尤其是急诊手术,术前检查不够完善,漏做必要的检查。或术前未详细询问病史,对高血糖、低蛋白血症等感染高危患者未进行有效的术前干预。术中对开放性伤口处理时未达到彻底清创效果,手术操作时创口暴露时间过长,术中牵拉、固定时动作粗暴,增加感染机会。术后病情观察理不细致,切口换药时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和手卫生,未规范使用抗生素[2]。

1.3护理方法

在2014年的骨科临床护理工作中实施相应的护理对策。患者入院后立即进行沟通交流,询问年龄、既往病史、用药史,评估伤口是否开放、是否污染,完善术前检查,根据检查结果评估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对合并糖尿病、低蛋白血症者进行积极的治疗。急诊手术患者开辟绿色通道,优先进行检查[3]。

护理人员参与术前讨论,充分估计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术前皮肤准备符合要求。加强手术过程干预,术中巡回护士、器械护士密切配合,确保手术有条不紊的进行。彻底清除伤口内异物、骨屑、凝血块、坏死组织等。手术过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术毕彻底冲洗后再行缝合[4]。

术后为患者营造一个干净整洁的住院环境,床单、被套、枕套定期更换,如发生污染者及时更换。保持病房环境洁净,每日进行空气消毒。术后加强巡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术后6h内每隔30min观察一次伤口情况和肢端血运,询问患者的自我感觉。需要长时间卧床患者定期帮助患者翻身,制定肢体活动计划。切口换药前严格按照外科洗手方法洗手,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认真检查创面,发现感染症状时及时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以便及时选择敏感抗生素治疗[5]。

1.4切口感染评价标准

浅表切口感染:局部出现红、肿、热、痛。深部切口感染:出现局部深压痛,体温升高,实验室检查结果提示中性粒细胞、白细胞、C-反应蛋白高于正常范围,血沉加快[6]。

1.5数据处理

将本研究中所涉及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对比分析采用卡方检验,以率(%)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切口感染率比较

采用卡方检验分析进行数据统计,实施防范对策后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1。

2.2护理满意率比较

采用卡方检验分析进行数据统计,实施防范对策后骨科患者护理满意率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2。

3.讨论

骨科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原因复杂,与手术时无菌操作技术、术后切口护理、病房环境、患者本身合并疾病、用药史等均有关。有研究发现高龄、肥胖、合并糖尿病、低蛋白血症、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等都是骨科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尤其是伴有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处于较高水平,常伴随钙流失,易引起切口愈合缓慢,血糖较高时细菌滋生,易诱发感染,应将此类人群作为重点预防对象。

本研究对2013年骨科手术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在2014年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实施防范对策。在患者入院后评估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性,对重点人群加强防范。术中加强配合,彻底清除伤口内污染物,手术过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术后加强病房环境管理,定期进行切口换药,注意无菌操作规程。一旦发生感染症状及时合理应用抗生素治疗。经过实施上述干预措施后,2014年骨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率由2013年的8.31%下降至1.21%,2014年骨科手术患者护理满意率由2013年的90.91%上升至99.52%。

本研究结果表明:骨科手术切口感染与围手术期护理工作的不足有关,在护理工作中加强细节管理有助于减少骨科手术切口感染。

参考文献:

[1]王德,刘森.骨科内固定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临床意义[J].中国医药导报,2012,9(28):42~44.

[2]刘素莲,毕春晖,王星.骨科术后伤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干预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5):3664~3666.

[3]陈秋英,李建海.骨科无菌手术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2):93~96.

[4]项大业,连永生.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治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6):1150~1152.

[5]王桂先.基层医院骨科手术切口感染因素与防控对策[J].医学信息,2010,23(7):2338~2339.

[6]盛放.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临床特征研究与预防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20):4513~4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