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生活逻辑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1

关于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生活逻辑的思考

欧跃进

四川省广元中学政治组欧跃进

一、对生活逻辑与理论逻辑的界定

本文所指的生活逻辑是指在特定的生活情景中,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与认知进行分析、判断、推理的过程与能力。它的价值,表现为辨析、推理、论证与探究的智慧,并据此唤醒人的理性自觉,激发人的本质力量不断展开,推动人的生命不断跨越而迈上新的高峰。

本文所指的理论逻辑,是指个人的学科思维能力与学科素养。它是以学科思维与学科知识为载体而进行分析、判断、推理的思维过程。是经过系统学习与训练而具备的特有思维。个人理论逻辑素养的高低主要表现为理解这种理论体系、学会运用这种理论分析、处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活逻辑与理论逻辑是辩证统一关系。一方面,生活逻辑的提升,需要理论逻辑的滋养。理论逻辑只有内化为生活逻辑,成为人们对待生活的智慧,才会实现生活逻辑的提升;另一方面,理论逻辑的提升,又需要生活逻辑的支撑。理论智慧源自于生活智慧,只有人的生活逻辑思维得到提升,才能适应生活,对生活的内在规律作出更高、更深刻的概括,进而推动理论逻辑的发展。

(二)政治课教学突显生活逻辑的探索与尝试理论归理论,生活归生活,学习一套逻辑,生活适用另一套逻辑。这是学生对政治课学习的基本评价。要改变这种看法,使政治课真正成为对学生生活有用的学科,我们必须立足于以培养与提高学生的生活逻辑思维为目标,将政治学科知识与学科思维成功地融入学生的生活逻辑思维之中,让理论逻辑转化为指导未来生活的智慧。

1.以生活情景为载体,把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逻辑思维能力、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从学生发展的角度看,知识终将遗忘与更新,唯有在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逻辑思维,才是伴随学生终身的财富。为此,建构与未来生活相适应的生活认知体系,教学生从容应对生活的本领与技巧,这是政治课教学的首要任务。在教学设计中,应考虑如何运用创设的生活情景来改变学生原有的生活认知,让这些知识更好地与学生今后的生活融合,怎样做才能使这些知识变成学生指导生活与工作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在教学过程中,既要立足于运用这些场景来引导学生发现新知,探索新知,又有意识地跳出这些生活场景的制约,站在生活导师的角度,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生活认知,教学生去把握生活的真谛,让学生知道如何运用知识为将来的幸福生活开路。

2.发掘政治课教材中的人文精神,为学生的生活逻辑塑造高贵的灵魂。在生活选择中,人文精神贯穿着生活逻辑思维过程的始终,它不仅影响我们生活的目的、动机、价值与意义的认识,而且制约着人们分析、判断、推理的基本方向,影响着我们对人生坐标与发展方向的科学定位。根据高中政治课教学的实际,我们将个人的人文素养相应地划分为经济素养、政治素养、文化生活素养与哲学素养四个部分,根据教学内容的特殊性来确定人文精神培养的具体内容。在经济生活的教学中,我们首先依据教师自身的生活认知确定学生在经济生活中可能会充当劳动者、企业的经营管理者、经济制度的设计者、消费者、投资者等诸多的社会角色,然后再弄清这些社会角色参与经济活动应当具备的特殊人文素养。最后在涉及相关社会角色的教学内容中分别进行人文精神的渗透。在政治生活模块,我们侧重于对学生进行政治制度的认同、政治方向与原则的把握、法治精神与有序参与等人文素养的培育。在文化生活部分,侧重于引导学生识别、参与健康的文化活动,正确对待中华传统文化,自觉肩负繁荣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使命等方面的教育。在哲学生活中,我们更重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育学生辩证思维能力。教学实践证明,根据教学内容的特殊性有针对性地渗透人文精神的培养,不仅可以避免学生对老师老是“唱同一个调调“的反感,还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培养学生对政治课的兴趣。

3.以理论逻辑思维的培养为载体,拔高学生的生活逻辑思维能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逻辑,这种生活逻辑,就是每个人学习新知识、接纳新观点原始的认知起点,也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遵循。政治课教学素材、教学方法的取舍也应当以此为据。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政治课教学的基本原则,也是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相统一的基本途径。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可以使知识积累过程与生活认知的深化过程保持一致,实现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的同步发展。

4.以实践活动为载体,不断丰富与发展学生的生活体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活逻辑思维深化、扩展、推移的基础和源泉。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主要依据教材知识创设生活情景,提供具体问题,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开展探究活动,来体验知识的发现过程。这种作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感受到集体智慧的强大,在长期的活动熏陶中,创新思维、集体意识会不知不觉地成为学生生活逻辑的一部分。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我们提前安排学生利用假期与星期天开展调查、走访身边的企业和企业家、投资者、劳动者、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与党与政府的工作人员等系列活动,在然后在课堂上交流发言,让学生在交换体验的过程中扩大生活认知,丰富生活逻辑的内涵。实践证明,这样的活动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教材、认识社会,还有利于学生感受知识的力量,增加学习的兴趣与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