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手足口病流行的原因及预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幼儿园手足口病流行的原因及预防

周虹

(江苏省宜兴市第二人民医院预防保健部江苏宜兴214221)

【摘要】近年来,手足口病广泛流行于5岁以下的幼儿群体中,幼儿园也成为了手足口病的易染群体和主要传播场所。为了有效的预防手足口病在幼儿园流行,本文主要分析幼儿园手足口病流行的原因,并根据流行原因完善各项预防措施,希望本文能为广大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起到实质性的帮助。

【关键词】幼儿园;流行原因;预防措施;手足口病

【中图分类号】R7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2-0307-02

手足口病是一种多发于幼儿群体的传染性疾病,三岁以下的幼儿为手足口病的易感人群。手足口病由肠道病毒引起,主要临床症状为:手掌、脚掌、臀部出现米粒大小的疱疹,疱疹内还有少量的液体,患儿会出现口痛、哭闹、食欲减退[1]。手足口病传染性极强,可通过分泌物与亲密接触传播,手足口病严重影响了幼儿的生活质量。据有关资料显示90%以上的手足口病为轻型,5~7天可自愈,但重型手足口病如不及时进行有效治疗可引发脑炎、肺水肿等病症。因幼儿园是手足口病易感人群集聚的场所,极易产生爆发流行。随着近年来手足口病在幼儿园爆发流行的事件逐年增加,手足口病的预防也成了广大幼儿园最关心的事情之一。

1.手足口病对幼儿的危害

手足口病具有传播快、易感染的特点,通常幼儿发病紧急,不进行有效治疗会引发脑炎、严重可导致患儿死亡,三岁以下的幼儿因身体各项机能尚未发育完全,免疫功能较差,若患儿患有脑干炎,存活率极低,预后不佳,手足口病需得到一定的重视,手足口病会影响幼儿的神经系统,患病的幼儿多嗜睡、谵妄、易惊等。呼吸系统也会受累,患儿会呼吸困难、严重会咳血沫状的痰块,手足口病严重影响到了幼儿的生存质量。

2.手足口病病毒流行的特点

手足口病多发于春季、秋季。由肠道病毒传染,通过发热的形式爆发,肠道病毒感染性极强、可通过各类渠道进行传播。手足口病能在短时间就造成大面积流行,手足口病的疫情控制较为困难,如学校、幼儿园均为手足口病极易爆发的场所[2]。

3.幼儿园流行手足口病的原因

笔者认为幼儿园流行手足口病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3.1传播群体

手足口病的易发人群为5岁以下的幼儿,因幼儿的抵抗力较弱,极易感染。幼儿园又是幼儿们的聚集场所,具有手足口病病毒传播的条件。因幼儿年纪尚小喜爱追逐打闹,与小朋友亲密接触,同时又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手足口病病毒可通过幼儿间玩闹接触或交流时的飞沫传播,感染病毒。只要幼儿园中个别幼儿感染手足口病,极易引发全幼儿园手足口病疫情爆发。

3.2幼儿缺乏保健意识

我国大多数的幼儿园把教授幼儿文化知识当做教学重点,往往忽略到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与卫生习惯,我国的幼儿大多缺乏健康意识,而幼儿园对幼儿的卫生关注度较低。

3.3环境因素

我国大多数的幼儿园为私立,卫生条件与环境良莠不齐。大部分幼儿园不设立保健室与医务室,幼儿多在室内进行活动,室外活动场地较小,且室外游戏设施卫生不能保证。个别偏远地区的幼儿园,室内教室简陋潮湿,环境恶劣,极易病毒传播,此外幼儿园对日常室内消毒的工作进行不彻底,未按照要求使用紫外线灯进行消毒。

3.4疫情防御措施存在漏洞

幼儿园内的幼师及工作人员在消毒工作上存在漏洞,缺乏专业的医务人员,幼儿感染手足口病,幼儿园内的工作人员不能及时发现并进行隔离。对幼儿的入园时的晨检工作做得不到位,缺乏完善的晨检检查制度。幼儿园食堂内的餐具、幼儿午睡的寝具、教室、室外的游乐设施每日均需要明确的制度进行检查,

4.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的具体措施

根据文中上述我国幼儿园流行手足口病的原因,提出几点具体的防御措施,希望广大幼儿园能实际操作到日常工作中,不断完善手足口病的防御措施,从根本上减少手足口病的发生几率,具体预防措施如下:

4.1幼儿园工作人员加强对幼儿的洗手管理

饭前便后洗手是一种良好的卫生习惯,洗手是防止手足口病病毒传染的重要预防措施,因手足口病是肠道传染病,在餐前便后督促小朋友们洗手,能将传染病毒清除,幼儿园的工作人员应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并传授幼儿正确的洗手方式,严格做好“七步”洗手法,幼儿洗手应准备流水,每名幼儿用专属的手帕擦手,避免交叉感染[3]。

4.2提升幼儿园全体师生的防范意识

我国幼儿自我保护意识较为薄弱,幼儿园应定期组织全体师生进行基础卫生知识的学习以及对手足口病病毒的隔离与防御,5岁以下的幼儿多活泼好动、好奇心极强、自控力免疫力薄弱,幼儿园可根据幼儿特点,播放基础卫生知识动画,吸引幼儿注意力,对幼儿灌输自我保护意识,告诉幼儿那些做法是正确的如:勤洗手、不乱吃脏东西、不喝生水等。幼师及幼儿园工作人员方面要对手足口病进行了解并了解疾病的传播方式及防御方式,提升全体幼儿园师生的防范意识。

4.3完善幼儿园保健室、卫生室的建设

幼儿园应聘请有经验的医务人员,并建立保健室或卫生室。每日早晨幼儿入园的时候由专业的保健室医务人员代替幼师进行迎接与晨检工作,晨检时出现发热或皮疹的幼儿,应马上通知家长对幼儿进行治疗。对在园内发现感染手足口病的幼儿,应马上进行隔离,通知患儿家长去医院及时进行治疗。医务人员在晨检幼儿的时候,需要彻底消毒。

4.4改善幼儿园的环境

有些环境较差的幼儿园需要改善条件,整改及装修。对于陈旧的教学物品、寝具、餐具及时进行替换,室内阴暗潮湿的幼儿园需要增加幼儿在户外运动游玩的时间,户外空气流通,可减少幼儿被感染的几率[4]。

4.5制定完善的消毒制度

幼儿园应购买消毒用紫外线灯,在幼儿放学后开启消毒模式,对幼儿上课的教室、游戏室、午休的休息室、饭厅等幼儿活动场所进行全方面消毒。并保持室内良好的通风,对于教室的卫生有专人进行清洁与打扫,对幼儿的玩具、寝具以及室外的游乐设备如:滑梯、秋千、跷跷板等都需要消毒,在幼儿午休后,把棉被放在阳光下晾晒。

4.6严格把关幼儿饮食安全

幼儿园食堂应严格把关购入食品,是否新鲜,证件齐全。因手足口病由肠道病毒传播,幼儿园食堂环境及食品安全成了重中之重,幼儿园应提高食堂的环境与卫生,对食堂也需要进行常规的消毒工作,将食堂废弃的物品及食材进行管理,第一时间进行清洁,食堂为幼儿提供的饭食及饮用水均为熟食,将食品做到生熟分开,禁止食堂为幼儿提供冷菜、凉菜[5]。

4.7在园内粘贴警示标语

可以通过在幼儿的上课的教室、水房、休息室内等粘贴标语的方式提醒幼儿:饭前便后洗手、不用其他小朋友的手帕、不吃不干净的食物等,通过标语提醒幼儿,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标语可在幼儿园内的手工课上幼师与幼儿共同完成。

5.总结

幼儿园想切实的预防手足口病,就必须要注意消毒,完善幼儿园保健室的建设,督促幼儿勤洗手、不饮生水,对幼儿饮食严格把关、改善幼儿园内的环境,只有做到以上几点才能从根本上预防手足口病在幼儿园流行。

【参考文献】

[1]李彩芳,韦娟.探讨幼儿园手足口病流行的原因及预防[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6(S2).

[2]李述刚,刘佳铭,牛强,等.石河子市幼儿园保育员手足口病知识知晓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4(6):798-801.

[3]徐红梅,朱渭萍,王远萍.[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25):4130-4133.

[4]胡青坡,王雪芹,尹伟,等.上海浦东新区幼托机构手足口病首发病例特征及其对聚集性疫情发生的影响[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5,16(2):108-111.

[5]孔志芳,黄俊,黄俊明,等.2012年浙江省宁海县托幼机构手足口病聚集性和暴发疫情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4,41(13):2372-2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