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探讨梁军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19
/ 2

建筑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探讨梁军伟

梁军伟

威海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威海264200

摘要:现阶段我国的建筑水平不断提升,各种各样的建筑施工技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为我国整个建筑施工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活力,后浇带施工技术作为一项在施工中常用的技术手段,能够有效解决建筑施工中存在的接缝不合理问题,提升建筑的整体质量,因此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工作人员要深刻意识到后浇带施工技术的重要作用,学会在施工过程中对其进行充分有效的利用,使其发挥最大的效用,保证建筑施工活动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建筑施工;后浇带;施工技术;探讨

导言

钢筋混凝土是建筑施工中使用最广泛的材料,尤其是在施工阶段。受环境、地质和技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混凝土经常变形或开裂。这些问题的出现不仅影响施工进度,而且影响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建筑工程中设置后浇带的目的是防止主体结构发生变形或裂缝。后浇带的施工技术可以保证预先防止变形或裂缝。但是要注意,在后浇带施工中,必须要确保施工缝尺寸设计的科学合理,保证整个施工材料性能符合设计标准,同时对于后浇带施工位置要重点养护,以确保后浇带施工质量的可靠性。

1建筑后浇带施工技术

在后浇带施工过程中,为了确保其不会对主支撑点造成影响,需要在梁与板的中间或是梁与板变形缝反弯点的附近来预留后浇带位置,通常预留的位置以70~120cm为宜,预留点需要针对不同环境来设置成不同宽度,最为常用的宽度为80cm。在后浇带接缝形式选择时,需要根据墙面厚度来确定具体的接触形式,通常包括平直缝、阶梯缝、X行缝和槽口缝等。对于厚度在30~60cm区间厚度的墙面以阶梯缝为主,对于30cm以下厚度的墙面通常会选择平直缝形,而对于超过60cm以上厚度的墙面多采用多边凹形或是凹形的断面接口。对于后浇带施工中是否需要加入其他钢筋或是切断钢筋则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另外,基于不同断面情况下,后浇带钢筋则需要采用曲折方式来进行连通。

2建筑中后浇带的作用

在现代建筑工程中,所涉及的施工技术复杂,周期相对较长,导致建筑结构的环境温度不断变化,环境温度的变化会改变结构,或者竣工建筑会由于后期的温度而发生变化。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保留一些裂缝,以便当混凝土收缩时,压力可以迅速释放,最终整个结构变得耐用。这表明后浇带技术可以改善裂缝,温度不能改变其结构。裙房的结构问题和基本的设计问题在建筑中也是总出现的问题,这是因为在施工的过程中地基会受到重力,然后产生沉降。为了这个将这个问题解决,需要采用的也是后浇带的技术。用构件分隔成两个板块,再用计算地基的沉降量去与后浇带的浇筑时间相对应,在这个过程中,浇筑的时间需要对整个裙房的结构还有强度进行核对。在浇筑结束以后,还需要计算出内部的应力根据后期的结构。归纳起来的工序就是:先要对建筑结构里的主楼进行施工,再对裙房的方面进行施工,最后一步进行后浇带的施工。

3建筑施工后浇带施工技术分析

3.1准确选择施工位置与施工材料

施工开始前,施工人员应对混凝土构件的受力情况进行全面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选择荷载最小的部位,并将该部位设置为后浇带施工的最佳选择位置。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后浇带施工技术的作用。例如,在具体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不应选择后浇带在建筑剪力墙中的施工位置,而是应从建筑大梁或建筑模板中选择,以尽量减小剪力或弯矩造成的施工压力。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施工人员需要将后浇带施工缝中的所有杂物都清理干净,同时还要保持后浇带构建在施工后的湿润度。在对施工材料进行选择时,材料管理人员应优先考虑材料的收缩性能,目前收缩性能最佳的即为微膨混凝土。另外,施工人员还应选择高出建筑构件混凝土标号一级的施工材料,根据施工方案中所确定出来的后浇带施工位置来开展振捣作业。

3.2设置合理的宽度和间距

在建筑施工中采用后浇带施工技术,需要保持建筑结构始终有一个良好的整体性,但这并不是切割建筑结构整体为相互之间没有关系的模块,对于不超过22层楼高的楼板以及基础,有受力效应的钢筋不能被断开、切割,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建筑施工结构有一个良好的整体性,也符合了建筑施工安全方面的标准要求。当建筑施工中采用的后浇带有很大的跨度时,对于受力的钢筋就需进行断开、切割处理,然后在后浇带以后的浇筑过程中进行焊接联接处理,这样来,就避免了楼板由于两头过大受力而导致的结构下垂弯曲。此时,控制建筑施工后浇带宽度,通常不低于7m在建筑施工后浇带间距设置方面,当施工图纸有留设要求时,就根据施工图纸的留设进行施工。例如,对于某地区矩形的建筑物进行后浇带施工时,保持后浇带的施工间距不多于40cm,还要根据当地地区的平均温度来选择合理的间距,但其间距应刚好或超过30cm。

3.3选择后浇带合适的浇筑时间

在施工过程中,为了保证后浇带的施工质量,后浇带混凝土的浇筑施工应在适当的时间进行。只有这样,后浇带的重要作用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浇筑后浇带前,应对后浇带内的混凝土块及其他杂物进行清理和浇水。浇筑前,应降低地下水,排出后浇带内的水。浇筑过程中要继续降水,使地下水位降至后浇带底面50厘米以下;浇筑期间应继续脱水,以保持水位不上升,直到混凝土最终凝固后12小时。后浇带混凝土浇筑顺序原则上应先低处后高处施工,对特殊部件的特殊顺序的砼浇筑,应保证浇筑部位混凝土不乱流淌,不同部位不同标号混凝土不混淆,并保证其他部位的砼浇筑质量及后浇混凝土浇筑有浇筑条件;先对底板进行连续浇筑,到墙板处待底板砼没有初凝前把墙板处后浇带浇上确保底上不留施工缝浇筑的砼,满足设计要求,应高于其浇筑部位的砼提高一个标号,如:底板砼为C35,应浇筑C40,增加不小于15%UEA砼膨胀剂。

3.4处理垂直施工缝和控制施工温度

想要在最合理的时间实施混凝土浇筑后的冲洗工作,就需要在施工设计时,专门安排相关的时间、指定工作人员实施检验,在完成检验后需要专门检验人员的亲笔签字确认,才可以施工,同时就把专门检验人员的责任心提高了。在设置后浇带温度方面,需要选取合理的温度实施浇筑工序,这样才可以确保混凝土的新老部分可以相对好地实施结合。依据资料数据显示,10℃是最合理的施工温度,这也是热力理论学科里物体膨胀和收缩最佳的结合温度。后浇带混凝土要在完成浇筑后的2~3d内结束,便于避免混凝土的干裂问题,所以,这项工作通常会选取在早晨或者傍晚时段完成。

3.5浇筑后养护工作

在浇筑后的12h之内,需要使用薄膜进行覆盖,保证薄膜内有存水。同时,应该视混凝土的湿润程度对其进行浇水保护,浇水的次数应该视具体的湿度而定。当气温处于5℃以下时,不可以进行浇水,并保证养护的时长在15d以上。在混凝土强度达标之后,可以拆除模板,并检查其是否存在裂缝。在距离后浇带50cm的位置,应该使用水泥制作围堰,以此进行24h的蓄水实验,保证其没有漏水现象。同时,在混凝土定型稳定之后,应该对其进行蓄水试验,以此检查是否存在裂缝或者气泡问题。对于发现的问题,必须要及时进行修补,以此保证建筑工程的稳定性。

结语

后浇带施工技术不仅在混凝土和钢筋结构的建筑工程中应用较广,在整个建筑行业中都占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在目前我国的建筑行业施工过程中,相关建筑施工操作人员使用这种技术可以从一定程度上避免由于热胀冷缩而对建筑结构造成的裂缝现象,为整个建筑工程的顺利完工及后期验收提供保障。综上所述,在工程中使用后浇带施工技术,可以使建筑行业的发展更为持续且稳定。

参考文献:

[1]黄俊生.建筑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实践探索[J].河南建材,2018,(5):54-55.

[2]盛凯.建筑工程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实践探索[J].环球市场,2018,(14):249.

[3]张勇.浅谈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功能作用与施工技术分析[J].江西建材,2018,(3):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