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反思浅析语文学习目标的制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1

初中语文教学反思浅析语文学习目标的制定

余成龙

四川省南部县铁佛塘镇九年一贯制学校余成龙

一、教学反思的重要性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曾经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此语道出了教学反思的重要性。“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教学生活的反省与自我观察,反思主体是教师本人,反思对象是教师本人活动历程或现状中的种种现象。经常以自己的教学为反思的对象,去反省,去探索,才能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提高专业素养。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

二、教学案例

1、正文

我被“高远目标”撞了一下腰

炎炎夏日,口渴难耐,我强迫自己抖擞精神,稳步走向教室。

“唉,真要命!要是有一瓶矿泉水该多好啊!”刚到教室门口的我听到一个很抒情的声音。

我稍停脚步,回想这段时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直线下滑(天气太炎热),大脑灵机一闪,有了??????

“同学们,热不热呀?”我笑着问道。

“热!都快蒸熟了哦,恐怕快成干尸了?????”七嘴八舌,好不热闹。

“口渴呀,我请大家喝矿泉水,好不好?”

“好哇。”一阵震耳欲聋的掌声。

“但有一个条件,这次期末检测要达到你所定的学习目标;否则,将被罚一瓶矿泉水。”我带着无可抗拒的语气。

教室沉寂片刻后,学生们开始复习起来。因为所定的学习目标太高,都怪以前没有正确估量自我。

看到此情此景,我暗自高兴。

改完试卷,我赚惨了。

但我并没有收获的喜悦,我陷入沉思??????

第二天,上课铃响,同学们纷纷走进教室。

“天气炎热,大家口渴吗?我请大家喝矿泉水,要不要?”

“那就算了嘛。自己买了喝,安全。”一片哗然。

“别那么快拒绝嘛,我可有优惠条件哦。”我一本正经。

“那您说说看。”一部分学生回心转意。

“只要比上一次检测成绩上升了,就可以获奖一瓶。谁愿意参与呀?”话音刚落,全班学生举手。

“那要是比上一次检测成绩下降了,也要罚一瓶哦。”我想趁热“打劫”。

依然全票。同学们个个精神百倍,都认真复习起来。

改卷完毕。这次,我赔大了。

但我笑了,因为我和他们都收获了。

2、教学反思:

美国著名哲学家爱默生说:“一心向着自己目标前进的人,整个世界都给他让路。”由此可见,学习目标对于一个学生的重要性。学习目标明确,实现目标也有保证。如果没有目标,学习起来就会觉得十分盲目。即便一直在努力,但盲目的努力对学习的帮助并不大。

当然,制定目标也要因人而异、量力而行啦!要切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去制定目标。目标制定得过低,学生就会失去学习压力(动力);目标制定得太高,学生不但会累垮自己,而且会因为达不到而消磨掉他们对学习的信心。所以要针对自己当前的情况,去仔细制定目标。但在教学中,我们希望每个学生都成为优生,因此“逼迫”他们制定下了很高的学习目标。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始终以很高的学习目标来要求学生,没想到这样却适得其反,导致学生失去了上进的信心,因为目标离他太远,遥不可及。如果把目标向学生靠近一些,让他们觉得有实现目标的可能性,从而产生自信心,激发内在兴趣,通过努力实现自己的“近目标”。这样,每达到一个“近目标”的时候,学生就会有小小的成就感。一个目标一个目标地达成,积累起来,成就感就越来越多,自信心也会越来越足,对学习的兴趣当然也会大大提高啦!学生有了自信、兴趣和努力,那么“高远目标”也就不再“高远”了。

三、学习目标的认识

俗话说:成功的人生就是一个好的目标体系,当目标完全融入生活的时候,人生目标的达成就只剩下时间的问题了。特别是处于学习阶段的学生,更应该指定一些属于自己的目标。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学习目标的制定是非常关键的一环。因为目标在学生学习活动中处于核心位置,它决定着学生的学习策略、学习行为,不仅是学习的出发点而且是学生学习的归属,同时还是教师评价学生的依据,它既有定向功能又有调控功能。倘若确立学习目标这个环节出了毛病,必将导致学生学习中的偏差或失误。因此,我们都必须十分重视目标制定这项工作。

但是,我们在制定目标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合理性。制定的目标不能太大、太模糊。“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人们容易接受短期、具体的东西,而不容易受远期模糊的东西影响,这是人的心理规律。

一个人再伟大,如果离我们太远,我们只会敬畏,而不会亲密;一个目标再伟大,如果离我们太远,我们就只会说说而已,而不会真的去实施。所以,不要制定这样的“大目标”。这样的“宏伟远大目标”很可能会成为“空话”,一方面容易让自己觉得目标太高而放弃了努力;另一方面,如果每天用这样的“大目标”衡量眼前的成就,会使自己觉得目标太大而眼前成绩太小,丧失了成就感。制定出合理的目标,并去努力地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学生会明确地看到自己前进的每一步,会为自己的进步而感到欣喜。让我们行动起来,合理安排时间,争分夺秒,每天进步一点,不断提升自我,渐渐走向成功,从而实现自己的“高远目标”。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教育的最高宗旨。可见,制定教学目标,应以学生为本,准确掌握学生的情况。如果把整个语文学习的过程比作一次漫长旅程的话,那么,教师这位导游必须要随时了解学生从何处起步?他们的行程如何?他们将继续往哪个方向前行?例如七年级上学期的学生,已经有了比较强的识字能力,已经具有初步的抓重点词句理解一段话的能力,有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但是还不能抓要点复述课文。对于神话故事,他们还是第一次接触,而在今后的学习中,他们还会接触一些神话故事和其他类型的民间故事。因此,第一次亲密接触神话故事,教师不可草草过场,而是采用学生喜欢的方式,让他们初步感受神话的美好,进而在自己的心里种下一颗热爱神话故事的种子,让学生对这种文学样式继续保持探究的欲望和兴趣。因此,在目标描述中,有一位教师特意加了“初步感受”“激发兴趣”的字样。是的,只有学生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快乐地享受语文。而对复述的要求,则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初步学会抓要点、用自己的话复述神话故事,而不是“独立复述”,更不是“创造性地复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