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心肌梗塞病人的护理

/ 1

1例心肌梗塞病人的护理

李向茹孙鹏丽

李向茹孙鹏丽(黑龙江省鸡西市人民医院黑龙江鸡西158100)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09)29-0196-01

【关键词】心肌梗塞护患沟通的整体护理

心肌梗塞是心血管系统疾病中常见的危重病症,往往来势凶猛,常由于各种原因引起急性冠状动脉血液供应障碍,使心肌发生严重持久的缺血而导致部分心肌发生坏死。持续和不缓解的疼痛,也给病人带来痛苦的折磨与复杂的心理反应,如焦虑、濒死感等,都会直接影响病情。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学也从疾病的护理发展到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关键的一点在于护士与病人之间的沟通,即护士与病人要充分交流信息与交换意见,以得到互相了解,使病人安心接受治疗、护理与合作,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下面介绍我们护理1例心肌梗塞病人的情况。

1一般资料

患者女,年龄40岁。急诊心电图检查提示为急性前间壁、高侧壁心肌梗塞,于2006年12月9日下午4;30分被送到医院。如病人表情痛苦,面色长白,四肢冷。护士即给患者插鼻导管,以2~4L/mm流量持续给养,开始心电监护,做全导心电图,并留心电图定为标志,建立经脉通道。经医生向家属简单的了解病情,指导病人发生持续心前区疼痛,同时伴有疼痛向后背及双肩放射的症状已约有4h,当即决定进行溶栓治疗。护士为病人采取溶栓前的各种血标本,化验乳酸脱氢酶、谷草转氨酶、肌酸磷酸肌酶及凝血时间,以便了解病情的发展及作为溶栓过程中对照,并遵医嘱由经脉快速推注肝素625U,随即街上维持剂量,以尿激酶75万U加入200ml葡萄糖中静脉滴注,要求在2h内全部滴入,以保证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并在有效时间内溶解血栓。

护士每隔半小时测血压1次,至平稳后再改为2h或4h/次,每3h取血标本送检LDH、CPK、GOP1次。因为定时送检标本,分别了解各种酶的高峰时间,对心肌梗塞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心电图每2h做1次,连续24h,严密监视心电示被,以了解病情变化。晚6:30,病人感到恶心,呕吐1次为胃内容物,量少。护士协助患者漱口并擦洗干净。溶栓药物于晚7:30顺利滴完,改用5%葡萄糖500ml+肝素12500U,极化液静脉滴注,以营养心肌,防治血栓形成。此时病人述心前区疼痛明显减轻,但仍有胸闷。心电图出现偶发性早搏及室性早搏,做心电图S-T段,较入院时明显下降,提示心电图在向好的方向转变。病人血压自5;30后一直保持在12.7~14.7/9.33~12.0kpa之间。溶栓药物输完后即做的凝血时间试验结果大于2h,远远超出正常范围,提示应观察并及早发现溶栓并发症-出血。护士应注意关怀擦患者皮肤、粘膜、牙龈、尿量及尿色等,并于清晨1:00协助病人解小便800ml,未见异常,1:30患者入睡。向患者介绍监护病房的设施及用途,患者活动安排将有护士给予指导,并陪伴进行,对患者讲明活动梁不能猛然增加,防止过度加重心脏负荷的道理,并制定护理计划。在护士监护、指导与病人的良好配合下,患者的病情逐渐好转。

在对此病人的护理过程中,体会到:胡斯的工作始终与沟通相伴随,按护理程序,从收集资料到计划实施,直至评价,每一步都离不开与病人的有效沟通,达到护患双方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而努力。这样就可以顺利按计划进行护理,避免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所以我认为沟通是整体护理的需要老护士要真正做好护理工作,就必须要接近病人,全面了解病人,及时进行有效的沟通,称为病人的知心朋友和护卫者。

参考文献

[1]李小妹主编.护理学导轮[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76-85.

[2]冯正仪主编.内科护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2-97.

[3]周秀华主编.急救护理学[M],背景:背景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5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