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病人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应用TR-Band减压时间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8-18
/ 2

糖尿病病人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应用TR-Band减压时间的探讨

丁洁

丁洁

(上海市普陀区人民医院200006)

【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8-0216-02

随着心内导管技术的发展,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TRI)这种安全、可行的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方法已成为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的主要路径之一。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arteriongraphy,CAG)可明确冠状动脉狭窄部位,程度,为估计患者预后,决定药物或介入及手术指标提供了确切的指标。但由于手术过程中抗凝剂的使用,穿刺部位止血成为比较棘手的问题,也越来越引起医护人员的关注。如果止血不当,会出现穿刺部位出血、血肿、麻木、发绀、桡动脉闭塞等并发症。我院采用TR-Band动脉止血器止血治疗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其减压时间一般在CAG术后1h~2h,一次减压为1mL~3mL气体。在临床工作中发现,糖尿病病人在CAG术后,术侧穿刺点较易出血,肿胀,手掌发麻,病人不易耐受。我科对540例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术后使用TR-Band压迫止血器的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寻找一种合适的止血减压时间,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2010年3月-2011年3月收治的经桡动脉穿刺成功的冠脉介入治疗的糖尿病患者72例,男38例,女34例,年龄38~82岁,平均年龄48±10.8岁。按压迫止血时间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术前检测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激活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均正常,Allen实验均为阳性,确认其桡动脉和尺动脉之间有良好的侧肢循环,以判断术后有无缺血性损伤和坏死的危险。介入手术操作者由同一手术组按统一培训标准方法完成。术中使用肝素量均为100U/kg。

2方法

采用右侧桡动脉路径,右上肢自然平伸外展30°左右,置于20cm×50cm的臂托上,将腕部垫起,于桡骨茎突近端处稍上方桡动脉搏动最强处为穿刺点,常规消毒肘关节以下前臂包括手掌部,铺无菌巾,在桡动脉穿刺处局部用2%利多卡因麻醉后做桡动脉穿刺,成功后置于6F桡动脉鞘,术后使用TRBand压迫止血器。术毕退出鞘管2~3cm,把TRBand压迫止血器压缩球囊中心的绿色标记对准穿刺点,并调节两端搭扣把带子固定在手腕上。用特制的注射器注入空气13~15ml使球囊膨胀,再取出全部鞘管,并确定穿刺点是否出血,同时询问患者的舒适度,无特殊不适即可。如果观察到有出血,再向球囊注入空气2~3ml,直到不再出血为止,但总量不要超过18ml。

A组:按常规方法术后压迫1h开始减压,每隔2h抽气减压2ml,共抽气8ml。出现渗血后再注少量气体至止血为准,术后10h完全解除压迫。

B组:术后压迫2h开始减压,每隔2h抽气减压2ml,共抽气8ml。出现渗血再回注少量气体至止血为准,术后10h完全解除压迫。

3观察指标

术后两组患者均可采取自由的舒适体位,减压包扎期间每30min观察1次,术侧肢体不可负重,不可用力。评价两组患者手部肿胀、麻木、发绀,穿刺口渗血、血肿,桡动脉闭塞,血管迷走反射等血管并发症发生情况。

4讨论

虽然桡动脉压力低,穿刺损伤小,不受体位限制,容易止血,但临床观察发现,压迫时间越长出现各种并发症越多,易发生桡动脉闭塞[2],而压迫时间短又达不到止血效果,还会引起手部的血液循环障碍,严重者可致手部缺血坏死,所以仍需观察是否有渗血情况发生,特别是糖尿病病人的病情观察。因此,选择合适的压迫止血方式尤其重要。

使用压迫器止血的过程中,可通过观察无菌敷贴上有无血渍,判断有无出血,予酌情加压或减压。病人20min后可在床上适当活动,2h可以下床活动,10h后即可解除止血带[1]。这与Boztosun等[3]报道的经股动脉使用6F导管造影术后,2h下地活动与6h下地活动相比不增加穿刺部位并发症相一致。

本研究观察中发现,术后穿刺处并发症与压迫时间过长、压迫强度过大有关,且均在使用压迫止血器装置的早期发生,经及时减压,指导患者手指末端活动,抬高、敷硫酸镁,增加静脉回流,患者未再发生此并发症。故在压迫2h后开始逐渐减压效果明显优于压迫1h后开始逐渐减压。

针对桡动脉止血带可以通过专用注射器向球囊注射空气进行压力调节,精确地控制止血压力,确保止血效果的同时亦可避免静脉回流障碍的发生,既安全可靠,又减少对穿刺部位的刺激和桡动脉的牵拉,最大程度地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明显减轻患者痛苦,减少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节省护理人力资源。并减轻了家属及护理人员的负担,而被越来越多的患者和护理人员所接受。

参考文献

[1]闫红英,张玉慧.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J].中国心血管杂志,2007.4(12):146一148.

[2]姬会霞,潘颖,石珂珂,等.经肱、桡动脉行PCI术病人舒适度的观察与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12):1134—1135.

[3]BoztosunB,GunesY,YildizA,etal,Earl,ambulation,after,diagnosticheart.cathetearization[J].Angiology,2007,58:74—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