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对慢性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的重要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4-14
/ 2

心理护理对慢性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的重要性

余登蓉

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第三人民医院精神科611830

1为什么要开展心理护理干预

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表现为精神活动全面衰退,常常出现孤独、内向、懒散及社会功能严重退缩等行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病程迁延而进入衰退期后,其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以及自理能力等方面存在严重缺陷。实践证实[1],常规治疗方法及护理措施对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效果有限,尤其是在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方面难以奏效。因此,需要寻找更加有效的方式为该类患者提高有效的护理服务。慢性精神分裂症属于精神类疾病,患者时常感觉孤独、绝望等不良情绪,个别严重者会出现自杀或是其他偏激行为,对公共秩序及他人财产及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危害。而心理护理需深入剖析患者心理活动,找出患者心理问题,促使患者正视自身疾病,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临床实践证实,心理干预可改善慢性分裂症患者不良情绪,有利于促使其康复和回归社会。

2心理护理的具体内容

2.1个性化心理护理将患者实际情况做综合性分析,开展情景模拟、角色扮演或是社交技能等技巧性的认知行为治疗。

2.2强化健康心理教育定期组织患者学习心理卫生健康知识,采取的课堂形式为讲解相关疾病知识,如发病机制、阴性和阳性症状、防治措施等,为患者介绍应对紧张情境的方式,鼓励其直面挫折,解除心理障碍,能正视自身疾病。宣教结束后,分发健康知识手册,达到巩固学习的目的。

2.3强化心理支持主动加强与患者间接触、沟通,获取其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同时与患者充分尊重,平等对待患者,多鼓励及支持患者,指导患者对自身疾病进行正确的认识,及时纠正其错误的观念,提升治疗配合度和积极性。认真倾听患者的主诉,帮患者解决心理问题,及时的肯定患者积极行为以及表现,能够正确的处理治疗期间出现的各种不良事件,了解患者疾病康复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对其进行分析和总结。介绍正确的发泄负性情绪的方式,帮助患者克服内心恐惧和障碍,举例治疗成功案例,增加其自信心[2]。

2.4强化社会支持主动与患者强化交流和沟通,纠正患者对精神分裂症的错误认知,充分利用社会支持系统及家庭支持系统,如同学、朋友及同事等,指导患者对人际关系进行调整,叮嘱患者家属在患者发病时陪伴其左右,尽量不使用苛责或是批评的语言与患者交流,让患者感受来自家庭的温暖,减轻其应激反应。

3心理护理对慢性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的重要性

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发展,精神疾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在临床治疗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心理护理实质就是一种干预手段,向人们提供改变行为、生活方式所必须的知识、技术和服务等,促使人们面临促进护理和疾病的预防、治疗以及康复等各个阶段的护理问题时,有能力对行为做出分析和选择,减轻护理过程中危险因素,自愿选择有助于护理的行为和生活方法[3]。这对改善患者认知功能起到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3.1有利于改善患者治疗依从性慢性分裂症是临床上常见的精神障碍疾病,针对该类患者多采用药物治疗,但在药物治疗期间,患者由于疾病原因表现出依从性较差及明显的消极心理,无形中增加治疗难度,临床疗效受限。一般认为影响慢性分裂症患者依从性的因素包括以下几点:①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疾病程度越严重,其依从性较差。②与患者自知力相关,即是患者不认为自身患病,因此无需坚持服药。③社会功能和药物副作用对服药依从性影响较为明显。④可定期复诊,接受医务人员指导[4]。⑤环境因素:家庭和睦,人际关系较好的患者依从性一般较好。由此可见心理护理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心理护理,从患者自身心理情况以及疾病信息进行分析,为其制定针对性护理方案,缓解患者消极心理,有效改善患者抑郁和焦虑情况和患者治疗依从性,最终达到提升药物疗效的目的,主动配合护理干预,使得患者生理、心理均得到良好的治疗和护理。

3.2有利于减轻患者抑郁情绪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是一个复杂且缓慢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精神症状的缓解,同时还涉及社交功能、职业功能以及家庭生活能力等方面,需要患者不断的调整和适应,患者由于深受精神症状的支配到渐渐面对现实环境,心理需要经受一系列变化,外在环境的偏见和歧视,社交过程中挫折,家庭生活中由于疾病产生的经济压力、婚姻变化等,内在体现中患者在疾病恢复期间在清醒和理智间会使得患者产生较强的病耻感,易产生自卑心理,因此其抑郁程度比一般患者要高。通过心理护理,可帮助患者调整一些不合理信念及压抑情绪,让其在较为客观把握自己的基础上,建立起符合自身能力的预期目标,有益于增强患者的自尊和自信心,提升患者心理缓冲及调适能力,以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减少抑郁情绪对自身疾病康复的影响。

3.3有助于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自我管理能力指个体适应社会的能力,通过心理护理可改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促使其得到必要的社会支持,减少疾病的复发,促使患者个体行为改善。在心理护理实施期间,医务人员主动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其信任,患者作为主体,有许多对疾病和治疗的主观感受,了解他们的感受,尊重他们的意见,促使患者真正的理解和执行医嘱,以便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提升其生存质量。通过长时间心理护理干预,促使患者治疗依从性得到改善,减轻其抑郁情绪,同时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学会自我控制情绪和约束自身行为,减少疾病复发,促使患者积极参与各项社会活动,回归社会及家庭。

【参考文献】

[1]李影.心理护理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及焦虑的影响[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4):257-258.

[2]杨春梅.心理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7,38(13):122-123.

[3]任海婴.心理行为干预用于改善慢性精神分裂患者认知功能的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8,v.18(61):262.

[4]陈志明.慢性精神分裂患者施行心理行为护理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7,7(19):141-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