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药物性止痛措施在学龄期儿童术后疼痛的临床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6-16
/ 2

非药物性止痛措施在学龄期儿童术后疼痛的临床护理

胡盛琳

雅安市人民医院四川雅安625000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非药物止痛措施缓解学龄期儿童术后疼痛的效果。方法:将113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一方面进行非药物训练措施,另一方面施以针对性的轻移注意力措施。结果:干预组术后24h内镇痛药的使用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术后24h内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非药物止痛措施能够有效缓解学龄期儿童术后疼痛,减少术后镇痛药的使用。

【关键词】非药物止痛措施;学龄期儿童;疼痛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8999(2015)6-0114-02

Nonpharmacologicalpainreliefmeasuresinclinicalnursingofschool-agechildren'spostoperativepain

Ya'anPeople'sHospitalHuShenglin

【Abstract】Objective:Discussionontheapplicationofnondrugmeasurestoalleviatetheeffectofschool-agechildrenpostoperativepain。Method:113patientswererandomlypidedintointerventiongroupandcontrolgroup。Theinterventiongroupwerenondrugtrainingmeasuresonthebasisofroutinecare,ontheotherhand,withthelightshiftattentionmeasures。Result:Theinterventiongroupafter24hinternalanalgesicwassignificantlylessthanthatofthecontrolgroup(P<0.01);24hinpainscoresafteroperation,therewasnosignificantdifferencein。Conclusion:Nonpharmacologicalanalgesicmeasurescaneffectivelyalleviatetheschool-agechildren'spostoperativepain,reducetheuseofanalgesics,postoperative。

【Keyword】NonpharmacologicalanalgesicmeasuresSchoolagechildrenThepain

2002年第十届国际疼痛大会提出:疼痛是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2005年IASP(国际疼痛研究协会)又将10月17日定为“国际儿童镇痛日”,足见人们对疼痛控制的重视。术后疼痛是外科创伤引起机体不愉快的感觉和体验。有文献指出,儿童在术后3天皆有从轻度到重度的疼痛[1],术后疼痛经历会对患儿产生长期影响,诸如术后长期的行为学改变及对疼痛的耐受力降低,这都直接影响患儿今后情感活动能力的发育和成长。由于患儿各器官功能发育不完善,代偿能力差,所有镇痛药物又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致使临床镇痛药物难以控制剂量。而患儿对疼痛的感受和控制效果直接关系到治疗措施的效果和预后,并对其身心发展有重要影响。为了缓解术后疼痛,提高患儿的舒适度,非药物方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院将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行手术治疗的学龄期儿童施以非药物止痛措施,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来我院普外科、泌尿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学龄期患儿64例,平均年龄9.5岁。其中:普外科30例,泌尿外科34例;均智力正常,都在接受义务教育。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干预组32例,对照组32例)。两组患儿年龄、性别、麻醉方式、手术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备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1.2.1对两个科室的护士进行非药物护理的培训、考核,达到同质化护理的要求。

1.2.2两组患儿入院后均进行统一的健康宣教,告知患儿术后出现疼痛时及时告知护士,同时建立疼痛评分资料。对照组术后按常规护理:留家属陪伴,创造良好的氛围如保持环境安静、整洁、温湿度和光线适宜,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保持舒适的体位;对主诉中度及以上的疼痛患儿遵医嘱使用镇痛药。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一方面对患儿进行非药物训练的指导,让其树立术后“无痛”康复的信心;另一方面与患儿及家属充分沟通,了解患儿的喜好,针对性的给予聆听音乐、阅读书籍,辅以护士为患儿抚触、按摩方式转移患儿的注意力。

1.3评价方法采用改良面部疼痛评分法[2]【图1】。两组病人分别在麻醉清醒后进行疼痛评分和护理干预。评估时限为术后24小时内,将疼痛结果记录在疼痛量化记录表上,同时比较2组患儿术后应用镇痛药的情况和疼痛程度评分。

3讨论

疼痛是一种主观感受,既受主观因素主要是心理因素如性格、疼痛经验、注意力和情绪变化等的影响,也受客观因素如环境变化、年龄、教育程度等的影响[3]。疼痛可导致患儿一系列的反应:精神心理反应如烦躁不安、负性情绪增强;神经内分泌反应如中枢神经系统、交感神经或肾上腺髓质兴奋,儿茶酚胺等物质增加,引起脉搏、呼吸加快,氧耗量增加,致使机体消耗增加;可使吞噬细胞功能不同程度下降,使机体免疫功能下降;以及出现一系列的生化反应如机体内源性镇痛物质减少,而抗镇痛物质和致痛物质增加,血管活性药物和炎性物质的释放不但加重了原病灶的局部缺血、缺氧、炎性渗出和水肿,而且对组织器官功能产生影响,出现激素、酶类和代谢系统的紊乱,使病理变化向更加广泛、复杂、严重的方向发展。非药物止痛措施主要针对学龄期儿童心理特点是无意注意占优势,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容易为一些新奇刺激所吸引,根据患儿的喜好针对性的实施注意力转移,其缓解手术后疼痛的机理为:

3.1抚触、按摩护士用轻柔的手触摸患儿的身体,能够刺激神经系统发出讯号使肌肉逐渐放松,改善血液和淋巴循环,使血液粘滞度降低,降低周围血管的阻力,增强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同时运来营养物质,有利于损伤组织的修复和功能重建。按摩还能以适当的阻力,激活原纤维机械感受器,阻断痛觉纤维的冲动、传递。通过护患之间皮肤的细微感觉,让患儿获得欣慰和安全感,也深得家属的信任。

3.2聆听音乐优美的音乐刺激患儿大脑皮层的多个区域[4],唤起同感,引起共鸣,使机体放松;同时音乐刺激减少交感神经活动,增强副交感神经活动,并通过内啡肽等物质的释放[4],发挥镇痛止痛的作用。

3.3阅读疗法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将阅读疗法的作用机理归纳为认同、净化、领悟[5]。通过有选择的读物和指导性的阅读,调动患儿思维的记忆、联想、想象,阅读过程让读者与作品的感情内涵引起不同程度的共鸣,从而产生美的享受,或激起某种崇高的理想,通过这些内在的感觉领域的变化,提高患儿应对疼痛的能力,使患儿舒适地渡过疼痛期。

以上几种非药物止痛措施从视觉、听觉、感官上充分满足了患儿的需求,又体现出对患儿人性化的护理,进一步加深了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既经济又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何红姑,姜小鹰.对非药物方法减轻儿童术后疼痛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3):161-163

[2]鲁应军,曹殿青.小儿术后镇痛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0,16(5):748-751

[3]黄人健,李秀华主编.外科护理学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135-135

[4]陈哲,王璟,王虎.音乐疗法在口腔领域中的应用[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11,38(6):734-737

[5]随文杰,王彦鹏,陈显宇等.阅读疗法在监狱图书馆的研究与应用微探[J].贵图学刊.2009(1):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