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点”文本细读之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4-14
/ 2

“三点”文本细读之法

邱炎林

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城南小学342200

文本细读的解释,用语言学家吕叔湘的话来说:“文本细读就是从语言出发,再回到语言。”这句话在提醒我们注意文本细读的起点和终点都是语言。用哲学大师海德格尔的话来说,文本细读就是徜徉在语言之途。也就是在语言之途散步,悠闲地散步。其实,语文教学中的“文本细读”概念是从文学批评流派中借鉴来的。文学批评中的“文本细读”是一种作品的研究方法,它是为文学批评服务的。而语文教学中的“文本细读”的服务对象则转移到阅读教学身上,从阅读教学出发,为了阅读教学,与阅读教学结伴同行。细读要通过对语言的理解走进作品的艺术世界,与作品对话,与作者对话,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教师既要沉入文本,又要跳出文本,既在细节处探查入微,同时还要对文本有一个整体宏观的把握。可见,“文本细读”,不能“站着看”,要坐得住,读进书里去,要“在汉语中出生入死”,读出自己的感悟,嚼出文本的味道,引发自己的思考。这样才能与文本全方位亲密接触,消除间离与陌生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披文入情、潜心会文”,这是文本细读的基本路径。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没有细读文本,没有自己的感受,拿什么去跟学生对话?所以要上好阅读课,细读文本是基础。那么,该怎么细读文本呢?本人从三点把细读文本落于实处。

一、作者和背景为文本细读切入口

文本细读的切入口非常需要靠走出文本,读现实生活中的作者,真正地走进作者,去理解作者的灵魂,这样就会获得更深的感动和感染,同时用教师的一双慧眼去发现,去捕捉,找到切入作者的情感脉搏的入口,带领学生细读文本,真正走进文本之中。例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生命生命》一文的作者杏林子,如果我们不走进她,不了解作者12岁就患上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百分之九十的关节坏死。如何去理解作者对生命的珍爱与珍惜;如果我们不走进她,不知道她12岁患病到61岁去世,整整50年的时间里,她腿不能动、腰不能转、臂不能抬,保持着一种姿势坐在轮椅上,如何去理解在作者的眼中,生命是奋力求生的飞蛾、是不屈向上的瓜苗、是有节奏的心跳;如果我们不走进作者,不知道作者在50年的时间里,她写下了40多本著作,让她成为台湾最有影响力的作家和十大杰出女青年,又如何去感悟文章中的那句“要让有限的生命体现无限的价值”。值得一提的是,有些文章还需要我们细读相关的背景资料。例如五年级上册第七组围绕“勿忘国耻”这个主题安排了四篇课文,教师就需要结合相关的资料了解中华民族受尽屈辱的历史,勿忘国耻,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文眼的展开为文本细读的钥匙

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整个地球。”这句话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启示,对语文教学也同样适用。给语文阅读教学找一个支点,便能撬起整个课堂,而这个支点就是课文的文眼。泉眼找准了,凿下去便会有清泉喷涌;文眼抓准了,掘下去自然也会有激情勃发。所谓文眼,就是最能激发学生情感的词句,是文章艺术构思的凝聚点。文眼或是课题或是文中反复出现的某个词或是文中的一句话,能牵一发而动全文,有制约全文的作用。抓住了这样的词句,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学生的感悟、想象,才能使学生的情感和语言文字的内在情感水乳交融。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研读课文时抓住文眼,就等于抓住了理解全文的支点。文眼在文章中的位置不同,则文章的叙述方式也不同,文眼在前,文章后面内容必须顾之,对文眼的展开,就是细读文本的一把钥匙。如《白鹅》开头段中的“好一个高傲的动物”一句总领全文,“高傲”是下面五个自然段分别从叫声、步态和吃相三个方面来表现白鹅高傲的个性,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着重细读文眼达到理解文本的效果。再如《秦兵马俑》第三自然段:“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句既是对前面第二自然段介绍兵马俑规模宏大的概述,又是对后面五个自然段将介绍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导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文眼在后,则前必注之,对这文眼的展开,就深放了文本,达到细读之效。总之,抓住文眼进行教学,可以治繁从简,制杂从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文眼的展开真是细读文本的一把钥匙。

三、关键句的品读为文本细读的灵魂

文本的分析要达到面面俱到的结果,常常会是面面不到。如果能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理解透彻,往往对理解整篇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有很大的帮助,是一种耗时少、收效大的做法。例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尊严》一课,文中的主人公哈默在寒冷的冬天逃难,尽管他也脸色苍白、骨瘦如柴,别人在善良而朴实的沃尔逊人款待饭菜面前,这些逃难的人“显然很久没有吃到这么好的食物了,他们连一句感谢的话也顾不上说,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文中哈默当听到镇长杰克逊大叔说“不,我没有什么活儿需要您做”时“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拒绝了不劳而获的饭菜,细品这“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就理解了他克制了饥饿,维护了尊严;咽下了饥饿,维护了尊严,哈默的人性之美就展现了出来,这就是文本细读之效。

总之,不管文本细读从何入手,教师需要明确的一点是:我们必须从文本细读的过程中,真实地了解、发现、归纳文本传递给我们的信息,一路上我们要不断地摸索、积累、实践;我想,随着我们对每个文本真诚、细致、深入地解读,我们一定能欣赏到一道道美丽独特的风景,使自己的心灵在文本细读的过程中舒展自如,自在漫舞!带着学生走进文本,读出发现和感悟,欣赏文本的精妙,触摸文本的灵魂。共同完成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