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探究式课堂教学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0-20
/ 1

小学数学探究式课堂教学初探

李越慧

李越慧辽宁省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红旗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部辽宁鞍山114300

小学数学探究式课堂教学,主要是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这里,学生的探究学习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在班级集体教学的环境中进行的,它有别于个人在自学过程中自发的、个体的探究活动。而教师的主要角色则是教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即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提出问题,作出解决问题的猜想,尝试解答并进行“验证”的过程去揭示知识规律,求得问题的解决。其实质是让学生学习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从而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笔者对小学探究式课堂教学进行初步的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将探究感悟与大家共同分享:

一、激趣引题——自学探究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趣引题是指教师的课堂导入,自学探究是指教师提示后的学生活动,这一环节起着影响全局、辐射全课的作用。要求教师一堂课的开头就像一块无形的“磁铁”,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两分钟,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情绪,打动学生的心灵。教师要为学生自学探究提供不少于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熏陶情感。学生在自学探究中,能把学、思、疑、问连接在一起,就会给自学增添无限的乐趣和动力。

如教学《简单归一应用题》时,可以先给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如果现在要求很快测算出全班40位同学在一分钟内大约一共能口算多少道题,怎么来测算呢?学生谈论后争抢着回答。

生1:可以先统计全班每位同学一分钟口算的题数,再把它们加起来。

生2:这样太麻烦了,只要先测出一位同学一分钟口算的题数,再乘以40就可以了。

生3:这个办法不可取,如果选出的这位同学算得快,算出的得数就太大了;如果选出的同学算得慢,算出的得数就太小了。

学生都认为第三位同学说得有道理,怎么办呢?这时,一位同学兴奋地说:“可以先测出几位同学算的题数,计算出他们的平均数后再乘以40。”大家一致认为这个办法好。

接着师生一起选出有代表性的4位同学进行口算题测试,经统计一分钟内4位同学共口算了56道题。于是师生共同得出了下面这道例题:在一分钟内4位同学共口算56道题。照这样计算,全班40位同学在一分钟内共口算多少道题?

由于这道题是师生共同探讨构建的,所以学生对例题的结构、数量关系了如指掌,很快掌握了这类题的解题思路。

二、解疑导拨——独立探究

所谓独立探究,就是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的过程。教师无法代替学生的思考,更代替不了几十个有差异的学生的思维。通过学生动手“做数学”,能使他们亲身体验获得知识的快乐,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

例如:在教学《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时,在引出要探究的问题后可不要急于规范学生的解题行为,而是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解题的方法。通过独立探究,学生得出了很多方法:

1.用“份数”的思路思考。

2.用“分数乘法的意义”的思路考虑。

3.用“正比例解应用题”的思路考虑,设男同学分到实心球x个。

4.用“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思路考虑。

三、适时点拨——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的形式有三种,教师可根据需要确定选用哪一种更好。这三种形式为:

1.生生合作探究。

即让同桌学生发挥各自的探究优势,就相关疑难问题相互启发、相互研讨,然后四人小组再交流一下相互探讨的结果。

2.小组合作探究。

合作小组可以是四个、六个人。合作探究是利用学生集思广益、思维互补、思路开阔、分析透彻、各抒己见的特点,使获得的概念更清楚、结论更准确。

3.大班集体探究。

即抓住中心议题或关键性问题,让学生各自发表见解,集中解决难点。合作探究能促进学生思想情感的交流,培养团结协作精神,构建民主和谐气氛,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例如我在教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时,让每位学生课前准备好24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片,上课时要求小组内成员每人用这24张纸片拼成一个长方形(每人拼的都不相同),拼好后逐一按长、宽、面积等数据填在一张表格上,再研究下列问题:

(1)这些图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

(2)这些图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3)每个图形的长、宽和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合作交流,共同发现了每个长方形的面积都等于长和宽的乘积,于是得出了“长方形的面积=长×宽”的计算公式。

探究式课堂教学能否取得实效,归根结底是以学生是否参与、怎样参与、参与多少来决定的;同时只有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才能改变课堂教学机械、沉闷的现状,让课堂充满生机。这样,就可以使探究式课堂教学进入理想的境界,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