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新生入学体检静脉采血安全隐患及防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2-12
/ 2

高校新生入学体检静脉采血安全隐患及防范

李萍

李萍(中南民族大学医院湖北武汉430074)

【中图分类号】R19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2-0050-02

【摘要】目的减少和消除高校新生入学体检静脉采血安全隐患,以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确保新生体检时静脉采血安全。方法根据静脉采血时常出现的安全隐患皮下淤血、医染性污染、体检表编号重号、新生晕针等,采取针对性防范措施。结果实施安全隐患管理后,大大提高了护理质量,我们连续5年未出现差错事故,新生对我们的工作满意度达99.0%。结论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即保证了新生静脉采血安全,又增强了护士风险防范意识,同时也维护了护士本身的职业安全。

【关键词】新生体检静脉采血安全隐患防范措施

我校是一所具有民族特色的综合性大学,学生来自全国各地56个民族,其中60%的学生是少数民族.而我们校医院是学校的一个重要窗口,担负着全校师生员工及社区居民的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体检等工作,其中每年的新生入学体检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对护理工作的安全性要求也更加严格[1]。所以护理安全管理尤为重要。本人对新生入学体检静脉采血时常见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实施相应的防范措施,有效地提高了护理质量,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是一所高校附属医院,参加新生入学体检静脉采血的护士有13人,均为女性,平均年龄29岁,其中主管护师4人,护师5人,护士4人。学历:本科4人,大专9人。每年体检新生有6300余人。

1.2方法

1.2.1分析新生入学体检静脉采血安全隐患

1.2.1.1皮下淤血导致皮下淤血的因素有4个:①采血点上方衣袖过紧,压迫血管,使血液回流受阻,从血管针眼处溢出,形成皮下淤血。②护士采血时穿刺失误导致血管损伤。③采血完毕,按压方法不当,棉签只按住皮肤进针处,而未按压住血管进针处,或按压时间过短,面积较小,力量较轻,或按压的同时捻动棉签揉搓针眼处,使血管上的针眼刚粘合住又被揉开,影响局部凝血,加重出血。④采血侧肢体活动过早,使血管内血流压力突变,再次冲开刚闭合的针眼形成皮下淤血[2]。

1.2.1.2医源性污染可引起医源性污染的因素有2个:①采集血标本时试管内负压已尽,拔针后存留于采血针中的血液不能继续进入试管,或者是采血针尾橡皮套回流弹力不足,尾针针头封闭不全,容易使采血针的血液抖落,污染采血纸巾。②采血完毕后,采血针与真空管连接处容易存留血液,故使拔针器污染[3]。

1.2.1.3体检表出现重号由于体检人多,每个护士每天要采集近300个血标本,在忙碌中将体检表编号写错,导致血标本编号与体检表编号不相符,体检表出现重号。

1.2.1.4新生晕针极少数新生由于针刺而产生晕针现象。主要表现为精神疲倦,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多汗心慌,四肢发凉等。

2防范措施

2.1体检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三个方面:①护理人员:加强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培养,加强护理安全教育,每个人要提高护理安全意识及风险防范意识。②体检新生:给体检新生做好卫生宣教,告知静脉采血注意事项。③物品准备:将采血试管认真编号,备齐棉签、采血针、活力碘、记号笔、50%葡萄糖等。

2.2体检表编号采血前护士首先用记号笔在体检表上按采血试管编号写好编号,并将试管上的条码撕下一条粘贴在体检表上,再次核对编号,确保二者一致。万一出现体检表编号重号情况,可以根据试管条码号核实、确认、纠正。

2.3准确穿刺,正确按压针眼避免学生采血处上方衣物过紧,采血时仔细选择静脉,做到又稳又准。严禁拍打采血部位,止血带压迫静脉时间不宜过长,以不超过40秒为宜,否则容易引起淤血。护士在采血后尽可能协助学生压迫,并做好示范,按压的正确方法是以按压血管上的针眼为主,不要揉搓。拔针后应伸直前臂,或前臂伸直后稍稍上抬,用另一只手的食指。中指顺静脉走向压迫针眼处及其上方,范围以皮肤及血管壁两个穿刺点为中心且大于两个穿刺点。不要屈肘止血,以防屈肘时会使手背静脉网回流心脏的血流阻力增加,血液从血管针眼处溢出而形成皮下淤血.按压时间至少为3-5分钟[4]。

2.4采血过程中及时更换被血液污染的治疗纸巾静脉采血时一人一张治疗纸巾,及时更换,避免医源性污染。

2.5晕针的处理如果学生晕针,立即扶其平卧,松解衣带,给予50%葡萄糖口服,片刻后即可缓解。

3结果

我们针对新生入学体检静脉采血安全隐患,采取相应措施,实施安全隐患管理后,有效预防和控制了护理缺陷,杜绝了差错事故,大大提高了护理质量,我们连续5年未出现差错事故,新生对我们的工作满意度达99.0%。即保证了新生静脉采血安全,有增强了护士风险防范意识,同时也维护了护士本身的职业安全。

4讨论

护理安全管理是保障患者安全的必备条件,是减少质量缺陷,提高护理水平的关键环节,是控制或消灭不安全因素,避免发生医疗纠纷和事故的客观需要[5]。而护理安全管理是医院护理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新生入学体检是高校医院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如果管理不好,出现差错事故,必将影响护理质量和学生的医疗安全。针对安全隐患,采取积极有效的防范措施,是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安全的关键[6]。狠抓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才能防患于未然。实施人人参与使每个护士既是管理者,又是执行者,激发了大家的工作热情,增强了责任感,调动了护士的主观能动性,加强了护士综合素质培养,即保证了新生静脉采血安全,又增强了护士风险防范意识,同时也维护了护士本身的职业安全。

参考文献

[1]崔立新.服务质量评价模型[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3:26.

[2]赵会清,贾红莲.中国医药指南[J].2009,7(9):295.

[3]赵会清,贾红莲.中国医药指南[J].2009,7(9):296.

[4]赵会清,贾红莲.中国医药指南[J].2009,7(9):296.

[5]王芳,叶志弘,葛学娣.护理安全管理研究及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11):1053.

[6]蔡春花.二级医院综合病区护理风险管理的实践[J].护理学杂志,2006,21(19):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