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结果质量控制的多因素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实验结果质量控制的多因素探讨

朱作平

朱作平(湖北省保康县人民医院检验科441600)

【摘要】自1950年Leveys和Jenning将统计学质量控制的原理应用于临床检验工作以来,随着医学检验学的发展,质量控制的理论和实践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特别是实验室内部的质量控制发展非常迅速,但实验室外的质量保证却未能得到人们足够的认识。通常认为错误的检验结果是来自实验室的分析步骤是不公平的,实际上它在质量保证上只起到一定的作用。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质量保证由以下五个环节组成:医生合理选择所需试验和采集要求;在合适、特殊条件下正确采集标本;在保证无明显变化的条件下将标本运送到实验室;正确进行测定,认真记录所测数据并认真填写报告单;医生合理解释结果。

做好临床检验质量保证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检验人员的努力,更需要有关人员的配合和协调才能使检验结果更好地为疾病的防治及鉴别和预后提供更有价值的帮助。随着人类的进步和医学检验学的不断发展,临床医学检验将倍受重视并不断深入研究,实验室外的质量保证活动也将得到越来越多的医学工作者的关注和重视,从而共同把临床检验的质量保证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自1950年Leveys和Jenning将统计学质量控制的原理应用于临床检验工作以来,随着医学检验学的发展,质量控制的理论和实践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特别是实验室内部的质量控制发展非常迅速,但实验室外的质量保证却未能得到人们足够的认识。通常认为错误的检验结果是来自实验室的分析步骤是不公平的,实际上它在质量保证上只起到一定的作用。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质量保证由以下五个环节组成:医生合理选择所需试验和采集要求;在合适、特殊条件下正确采集标本;在保证无明显变化的条件下将标本运送到实验室;正确进行测定,认真记录所测数据并认真填写报告单;医生合理解释结果。

概括起来就是三个方面:分析前准备,分析过程和分析后的解释。无论哪一方面出了问题都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而分析过程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其它都属于实验室外的活动,因而做好实验室外的质量保证是极其重要和非常必要的,也是许多医院和工件人员最易忽视的。因此,本文只谈谈分析前准备和分析后解释两个方面,以起抛抛砖引玉并和同道一起进行探讨。

1分析前准备

1.1医生正确选择试验目前临床检验项目不断增多,方法也不断改进,而每一个试验都有不同的临床意义。它不仅受病理因素影响,而且还受生理因素、试验方法及药物等的影响。因此要求医生对所选检验项目有充分的了解,才能选择合理的试验以达到协助诊断、鉴别、合理治疗以及预后观察等预期目的。这是保证质量的第一步,也是很重要的一步。

1.2护士正确采集标本

1.2.1采集时间每日及每月中人体许多物质都有周期性的变化,如白细胞一天之内的波动不容忽视,有文献报道白细胞一天内最高值可以是最低值的二倍,可见白细胞计数中连续定时观察才有诊断价值,又如ACTH与皮质醇分泌高峰在早晨,血清铁多在早晨最高,而血钙中午最高等。因此最好在相同的时间采集标本以减少因采血时间不同而引起的误差。

1.2.2应用止血带时间采血时由于止血带对血管的压迫常可使血液中某些成分发生改变,且与应用止血带时间长短有关。如用止血带1min可使血浆蛋白增加6%[1],因此,采血时应尽量缩短使用止血带的时间。

1.2.3护理人员的素质和责任心有些护士对一些标本的采集不了解或者有些护士责任心不强,在静脉输液时从同一只胳膊上抽血,甚至干脆从输液管中抽取血液,这样的标本肯定得不到符合临床症状的结果,在遇到这种情况时应及时主动地与临床取得联系,并尽量引起护理人员的重视。

1.3患者准备许多非疾病因素如空腹与否、体位、运动、药物等都会影响检测结果,因此,试验前对患者作好准备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1.3.1空腹大多数血液化学检验都要求患者采血前禁食12h.否则饮食成分不仅可以直接影响测定时的光密度,还可引起化学成分改变,影响检查结果。如高脂饮食后甘油三脂可升高10倍之多,而饮食后血糖也明显升高,大约2h才能恢复正常水平。但是过于饥饿对血液成分测定也有很大影响,如长期饥饿的患者血糖会发生复杂的改变等。

1.3.2体位体位改变可引起血液某些成分变化,要般与蛋白结合的物质在立体位时增加,而不与蛋白结合的物质则不受体位变动的影响(如游离钙,游离甲状腺素)。此外,儿茶酚胺、抗利尿激素等由卧位到立位的12-30min内增加数倍之多。

1.3.3药物药物可影响体内物质代谢,也可直接影响化学反应。

1.3.4运动轻度运动和剧烈运动都可引起某些化学成分不同程度增加或减低,如CK。

1.4标本处理准确的检验结果来源于合格的标本,因此标本处理也应加以注意。主要包括:①是否加入抗凝剂及抗凝剂的合理选择;②避免溶血;③标本存放和处理。标本处理原则是及时处理及时测定,由于某些原因不能立即测定之标本应采取一定的措施,如低温保存、加入防腐剂、密封保存等。

2分析后的解释

检验结果的质量保证不仅取决于正确的标本采集、处理及正确的检验结果,最后的决定因素是医生对结果的正确评估。由于人体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体内物质代谢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因而医生要对检验结果作出正确合理的解释并不是件容易的事。重要的一点是医生对正常值或称为参考值有充分的理解和认识。

正常值的确立常常是在一种假设的条件下测得的统计数据,一是假设测定对象是健康的(包括身体、精神、社会生活均处于良好状态),二是假设所有试验结果是正态分布的。这样所测结果有95%在±2SD范围内即使用的正常范围,由此可见,所谓正常也中只是相对而言:首先由于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要达到完全健康是不可能的,因而所测得的正常值并不能完全代表健康人,其次,由统计学知识可知仍然有5%的正常健康人的结果处于正常范围以外。因此,所谓的正常与异常存在着交叉和重叠,这就要求临床医生更加充分地考虑到各种影响因素,诸如年龄、性别、地区、饮食、生活习惯、职业以及药物等。同时各实验室应建立自己的参考范围以供临床医生参考。

做好临床检验质量保证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检验人员的努力,更需要有关人员的配合和协调才能使检验结果更好地为疾病的防治及鉴别和预后提供更有价值的帮助。随着人类的进步和医学检验学的不断发展,临床医学检验将倍受重视并不断深入研究,实验室外的质量保证活动也将得到越来越多的医学工作者的关注和重视,从而共同把临床检验的质量保证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康格非.临床生物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