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谢瑞利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3-13
/ 2

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谢瑞利

谢瑞利

谢瑞利山东省临沭县郑山街道中心小学276700

摘要新的课程改革把提高国民素质作为宗旨,把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重点,改革的核心是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而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终生学习的必备能力。那么如何真正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促进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发展。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关键词自主学习培养意识

一、让树立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鼓励学生质疑、创新和探索,不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大多数学生从小就习惯了抄笔记、被动记忆和完成老师作业,因而自主学习的意识很欠缺。因此,树立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是第一步。针对这种现象,本人专门对学生进行了一次提倡自主学习的讨论,用身边的事例,从正反两方面开导学生,帮助学生尽早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内容包括:形成有效的自主学习模式;自主监控学习全过程;拓宽知识获取的渠道;重新定位与教师的关系;积极主动与同学、老师进行有意识的交流等,提倡“信赖但不依赖老师;学习忙碌但不盲目。”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有了明显觉醒。

二、坚持以生为本,开放引导课堂

在学习活动中,学生自己的理解是应该得到充分尊重的,因为它们是学习过程的基本起点和贯穿始终的最活跃的因素。因此,我们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采取以生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针对本学科和学生的特点.努力构建民主的、交流的、开放性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改变教师对课堂的垄断地位,尽量排除教材定论和教师权威对学生的束缚,允许学生对问题有独特的见解,提供自由表达的机会和时间,让学生在思维上尽量发挥,让学生在独立观察、思考和合作学习、共同探究的过程中去发现结果或规律。

首先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开放课堂,消除不该有的程式和框框.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自信心和标新立异的勇气。例如在教圆柱体体积公式时,让学生拿出圆柱体按切、拼、旋转步骤操作,得出一般的体积公式后,我对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能不能将拼成的长方体换一个角度摆放下,你又发现了什么?这时学生们纷纷举手说出他们的发现,原来圆柱体的体积还可以用侧面积的一半乘底面半径而得。学生在认知结构更新完善中创新思维得到了很好开拓。

其次,开放课堂的同时,同样需要教师的灵活调控和因势利导。我们既要让学生有争论辩难的机会以及不同意教师的观点的自由与宽容,又要及时引导学生把注意力和思维聚焦在教学的中心问题上。有时教学过程中还会遇到一些意外的情况.会使学生的注意力严重分散。这时教师要顺势而为,灵活处理。这样,学生那种探究欲望自然就可以得到激发,设计的热情自然就会点燃。例如:如六一班学生数是六二班生数的11/12、让学生说出六二班是六一班的12/11、六一班生数和六二班的比是11:12、六一班人数比六二班少1/12等。在平时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训练学生的集中思维同时还给学生创设较多的训练发展思维的机会,设置一些开放性习题,使学生不但善于单向思维而且习惯于多向思维发展学生求异思维。

三、指导学生课前预习

为了解学生对预习的认识和预习能力,我用了一周的时间布置对学习内容的预习,布置时只告诉学生预习哪些内容,具体怎样预习不提,只检查学生的预习本,并通过小组学习进行观察,从中了解全班同学的预习情况,掌握了学生在预习基础上的第一手材料,为今后的开展研究奠定了基础。预习是自主学习的前奏是一种课前的准备性自学。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对新知识进行预习了解,以求带着思考和问题,进入课堂。让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去尝试、去体验,一方面通过自主的预习,养成自学习惯,形成自学能力。另一方面,通过与同学、家长等一同合作交流,探讨即将学习的知识。通过双管齐下的探究性预习,可大大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果。

四、课上展示成果、合作探究、生成观点

①学生在课堂上展示预习探究的成果,老师对学生预习情况做及时评价。

②教师引导小组与全班讨论探究。教师要对小组的合作形式、方法、内容进行指导,引导学生用生活中生动鲜活的事例,来说明和体现自己的视角和独到创新的思考,倡导有个性的、有文才、有感染力的语言,鼓励现场即兴的、自圆其说地阐述自己的看法;教师设疑质疑,师生相互交流、启发,同时教师确保合作学习不流于形式而落到实处。

③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达成知识目标,形成科学认识。教师通过精讲解疑释疑,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并掌握重点与难点知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五、激励成功培育创新

心理学研究表明:快乐兴奋的情绪与温和宽松的学习环境对知识创新思维活动具有扩展强化功能。在教学中我们要力求营造氛围,激励成功,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展示自己的闪光点。因此教师必须做到让学生发表意见、自主选择学习方式、自由的相互沟通。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是继续学习的种动力。在课堂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设置相对应的习题,让每个学生在参与活动中享受成功的喜悦,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关键在于教师对学生的潜心启迪和培养,充分挖掘教材中和学生身上点点“发散性思维”的火花,利用各种思维训练的有机结合将创造性思维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之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一定得到充分的发展

六、不断创新教师的教学模式

一直以来,我都在试图构建一种独有的教学模式来解读数学——这个高贵而朴素的学科。后来,在不断的学习摸索实践中,创建了“主动探究,分层递进”课堂教学模式,该课堂教学模式包括“四环节三十二字”即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带着问题,自读教材;主动探究,深化质疑;回学反馈,分层递进。

这让解决了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应分别解决的三个问题,即教师要上出一堂真正的好课,应该解决三个问题: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学生要学好一节课,应该解决的三个问题是:学什么,怎么学,为什么这么学。

叶圣陶先生指出,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不需要教”。为了达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这一教学的最高境界,我们必须在教会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还要学会掌握知识的方法。养成自学的学习习惯,这样才能使学生终身受益。从这一意义上看,我们有必要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