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脊柱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6-16
/ 2

老年脊柱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分析

陈婵君

陈婵君(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东广州510000)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脊柱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方法及护理要点。方法:选择我科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行脊椎手术的老年患者80例,对其行一系列的预防及护理干预,回顾分析临床资料。结果:本组采用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护理后,无1例发生DVT,顺利康复出院。结论:通过采取预防措施及有效护理,降低了DVT的发生率,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命质量。

【关键词】老年;脊柱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

【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523(2011)06-0084-01

老年骨科患者因手术创伤,长期卧床,并有身休其它合并症的发生,均为诱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因素。据统计,骨科术后约有10%-63%的DVT发生率[1]。

临床预防和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环节。本研究选择我科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行脊椎手术的老年患者80例,对其行一系列的预防及护理干预,结果无一例DVT的发生。现将资料回顾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80例,男34例,女47例,年龄59-76岁,平均64.7岁。其中24例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骨折10例,22例为腰椎管狭窄症,24例为退行性腰椎滑脱,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

1.2护理方法

1.2.1术前心理护理干预老年脊柱手术患者因其各脏器功能减退,对手术及术后康复存在一定的思想顾虑。患者反面情绪会对疾病的发展和治疗造成不利影响,术前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对围术期及术后康复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沟通,将同类手术的成功案例向患者介绍,并让其了解预后的可康复性,及不良心理会对手术效果产生的影响,打消患者的紧张、焦虑心理,树立其战胜疾病的勇气和信心,积极主动配合治疗。

1.2.2术前健康宣教术前健康宣教是老年脊柱手术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应引起护理人员的足够重视,术前对患者卧床大、小便做出指导和培训,并介绍术后其它各项功能锻炼的方法,促进卧床功能锻炼的顺利实施。另外,针对接受力相对较差的老年患者,要加大宣教的力度,使其做到理解和掌握,应重视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肿瘤等高危人群DVT的预防,让患者意识到此病的危险性,以主动在日常生活和饮食习惯上对DVT诱发因素进行有效控制[2]。

1.2.3术后生命体征观测因DVT在早期无明显体征和临床症状,护理人员应对患者术后肢体状况、脉搏、血压、呼吸等做好密切观测,若患者突然有肿胀情况发生,应对皮肤的湿度、色泽、肿胀程度做好观察记录并立即通知医生。若患者患肢自觉疼痛、肿胀、周胫增大明显、活动后加重,皮温增高、发肤潮红、提示DVT可能发生。另外,若患者有胸痛、痛闷、心率加快、呼吸困难、烦躁等症状,血压出现进行性下降,应考虑有肺栓塞的发生。

1.2.4术后一般护理措施脊柱手术对机体来讲为较大创伤范畴,患者通常有较多失血量,并且需长期卧床限动,同时老年患者皮肤低抗力较低,应定时对受压的剖位进行按摩,做好皮肤的护理工作,预防出现坠积性肺炎和压疮。为给下肢静脉回流提供有利条件,在术后应把患肢抬高,鼓励并指导患者做趾、踝膝等下肢关节的主动运动,并与家属沟通,教会其正确抬高患者患肢的方法,以起到督促作用,并被动运动各处关节,向心按摩下肢各处的肌肉,以使静脉血液回流通畅。患者在术后消化功能因较长时间卧床休息和手术麻醉等因素而相对低下,饮食方面应选择以易消化、粗纤维为主的食物,防止腹压因便秘而增加,加大静脉回流阻力,另外为防止对抗凝药物起到影响作用,还应防止食入含有维生素K的食物。

1.2.4术后用药护理对维生素C、低分子肝素等抗凝药物应依据医嘱正确使用,达到对DVT预防的目的,尽量避免在围术期对下肢采用穿刺输液,或反复穿刺同一血管,静脉滴注的持续时间应不宜超过2d。因为老年患者感知功能下降,故需对穿刺部位做好密切观察,防止损伤静脉内膜。注意患者在用抗凝药物期间有无出血倾向的发生,以及伤口引流的性质和量,创口情况等,如有异常现象应立即报告医生。患者凝血功能因术后长期疼痛,免疫力会进一步下降而出现异常,增加了DVT发生的危险性,并使术后康复锻炼面对一定困难,故护理人员应轻柔操作,维持病房安静整洁的环境,分散患者注意力,以降低疼痛感觉,在必要时可采用镇痛泵和镇痛药物止痛。

1.2.5器械辅助护理为促进静脉回流,使DVT的发生率降低,可应用防栓长腿弹力袜,以利用压力阶差的原理增加表脉回流量。另外,可采用下肢充气静脉泵,使下肢静脉血流在其机械原理作用下加速。

2结果

本组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护理后,无1例发生DVT,顺利康复出院。

3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在临床血管外科较为常见,老年患者体质低下、骨折及因病长期卧床的患者多发。以下肢疼痛、肿胀、浅静脉扩张、压痛为主要表现,病情重时还可引起下肢动脉痉挛,栓子脱落引发肺栓塞及肢体缺血甚至坏死,其病理机制为深静脉内的血液异常凝结,使静脉回流出现障碍所致,若不恰当处理会对患者生命造成严重威胁。对骨科术后DVT的形成做好积极预防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是降低术后DVT形成的关键。

社会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医学科技的提高,DVT在临床认识、诊治方面已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防治方面也取得了较大进展。DVT是对骨科患者生命造成威胁的危险因素,本研究通过对高危人群的判断,周密的术前评估,开展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对患者生命体征做好严密观测并对术后功能康复锻炼进行指导,有效预防了DVT的形成,提高了患者的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华骨科杂志编委会.预防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专家建议——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座谈会纪要[J].中国骨科杂志,2005,25(10):636.

[2]房艳蕊.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4):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