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李洪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3-13
/ 2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李洪海

李洪海

山东省惠民县大年陈镇中心小学李洪海邮编:251713

摘要:语文学习的多元化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课外阅读也被摆到了语文学习的重要位置,成为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学生还能增长知识,发展智力,提高读写能力,对完成小学语文教学任务有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阅读环境感悟情景表演

课程新课标指出:语文学习的多元化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课外阅读也被摆到了语文学习的重要位置,成为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学生还能增长知识,发展智力,提高读写能力,对完成小学语文教学任务有重大的意义。然而在学习多元化的时代,学生往往视课外阅读为负担,他们更独钟于声像并茂的电视、网络等,如何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谈一点浅显自己的看法。

一、营造读书的环境,激发读书兴趣

学生的成长很大程度上受到环境的影响,优化阅读环境,让生活弥漫书香气息是我们做教师的追求。因此,我在教学中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优良的阅读环境,带领学生敲响读书之门。

首先,在教室里营造一种读书的环境。我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角,把学校分发的图书发给学生,让学生认真的读,并挑选自己认为好的文章,利用上课的前五分钟来读,让学生共同分享你的你的收获。这样学生就会充分准备,形成一种积极读书的态度,学生的比赛读书的环境就形成了。

其次,可以在教师的显眼处张贴上一些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让这些格言时时提醒这他们。

其次,将书香气息带给家庭。因为学生的教育离不开两个环境,一是学校,二是家庭。我充分利用家长的督促和监督的作用,我才用了“亲子读书”的活动,家长和学生共读一本书的形式,一月一本,读完之后,学生写出读完这本书之后有什么感受,家长也来写一写自己的感受。家长和学生的认识有哪些不同,那些相同。通过交流,学生和家长会有不同的认识。从而能够产生共鸣,交流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阅读的一次长进。从而这本书有新的认识,新的收获。对于以后的阅读会有知识的飞跃。

二、适时“质疑”,激发读书兴趣

适时“质疑”是激发学生阅读的诱因,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学生的阅读更有目的性,从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学生在“读”中解决了自己的质疑,学生体会到读书的快乐,从而激发了他们阅读的需求。因此,引读质疑的起点应放在“读”上,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充分的朗读,在读中整体感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质疑引思,诱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我在教学的《巨人的花园》一文时,在学生掌握了字词以后,我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然后围绕课文提出问题。于是有学生提出:花园这一怎么了呢?巨人一出现花园就是冬天呢?接着,我又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认真阅读课文,然后自由讨论解决问题。有学生认为花园和别的花园不一向有神在指挥吗?也有学生认为巨人太自私。接着,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句子阅读、读中分析。于是有学生这么说:花园里是冬天的原因,是因为……;小男孩用手一指,桃花开了,是因为-------。通过质疑,带着质疑去读;通过读解决了质疑,从而有了收获;有了收获,体会到读书的快乐的方式引导学生阅读,诱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乐于阅读,自主阅读。

三、感悟课文内容,激发读书兴趣

“感悟”是一篇文章的精华,明白了文章的道理。这是学生阅读课文的收获所在。如果一篇文章学生没有一点收获,读了之后学生脑子一片空白,说明了一点,这篇文章不是一片好文章。学生读文章的目的,要有所收获,从而让学生的心灵有所震撼,能悟出一点做人的道理,学生从书中汲取营养,才能适应社会的要求。在读中悟义,读中悟法,读中悟情,读中悟理,实现由“感”到“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例如,我在教学《跨越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课时,故事主要写了几个人?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学生通过读解决了这两个问题。你们在从当时的环境中体会一下人物的处境,你又能体会到什么呢?让学生多读几遍课文,找出感人的地方多读几遍。然后我分别叫几个学生朗读这些句子,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台湾青年和李博士的感人之处。随后,我让学生找出自己认为最让你感人的地方的句子反复朗读。这样,就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从而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是什么?------爱心。从而揭露这一深刻主题。通过这种“读——感受——读——悟”的方法引导学生阅读,巩固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四、改变课本剧,激发读书兴趣

表演是情感的舞台,能综合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是施展学生才华的天地。在表演中,学生通过脑、眼、手、耳、口的综合活动,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深化思想教育,发展记忆力和表达能力。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善于挖掘教材的趣味性,让学生演一演。如《晏子出使》一课,是一个趣味性很强的历史故事。本课主要讲了晏子出使楚国,楚王却想借机羞辱晏子,面对这种种困境,晏子竟能游刃有余,不仅自身不受辱,也保护了齐国的国威,还善巧地使对方自感羞愧,真可谓是不辱使命。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通过读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让学生真正走进人物。体会人物说话的表情、动作、神态,从而让学生编成话剧。这样,让学生演一演故事里的人物,学生会体会到文章的真正目的。通过表演,不但能使学生轻松愉快的阅读课文,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总之,兴趣不是天生就有的,要经过后期的一个培养过程。需要家长、学校、老师共同努力,营造一种氛围和环境,学生的阅读兴趣才能培养出来,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才能激发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