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产科护患纠纷原因及防范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8-18
/ 2

浅谈产科护患纠纷原因及防范措施

李雪真1林赐福2王平金

李雪真1林赐福2王平金3

(1福建省安溪县妇幼保健院362400;2福建省安溪县医院362400)

(3福建省安溪县长坑中心卫生院362421)

【摘要】由于产科工作的特殊性和专业性,产妇病情变化快,预见性难,且涉及母婴安全,一旦出现问题,后果严重,极易引起纠纷,是护患纠纷的高发科室。本文通过分析产科护患纠纷的发生原因,探讨产科护患纠纷的防范措施,以减少或避免产科护理纠纷的发生。

【关键词】产科护患纠纷原因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8-0035-02

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护理工作是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护患纠纷是指护患双方对护理过程及其后果做评价时所产生的分歧。产科患者多,住院时间短,周转快,产妇及胎儿、新生儿病情变化快,涉及母婴安全,患者及家属期望值高,产科护士工作范围广、技术性强,助产士工作不同于一般护理工作,且分娩本身可导致产妇生理、心理等方面变化,使产科更具风险,其医疗纠纷位居医院各科室首位。因此,探讨产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提高产科护士的风险意识,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是减少护患纠纷发生的关键。

一、原因分析

1.护理人员因素

1.1防范意识不足,法律观念淡薄,对护理记录书写重视不够,陈述不准确,记录内容与医嘱及医生病程记录不一致,未能充分尊重患者权益。

1.2服务态度差,缺乏沟通。产科工作面对的多是焦虑的产妇和家属,渴望得到医护人员的关爱,如果言语生硬、入院宣教不到位、没有及时履行告知义务,极易给孕妇及家属造成不安全感而产生不满情绪,一旦母婴病情变化,容易诱发纠纷。

1.3责任心不强,违反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护理人员在工作中,不遵守基本的查对制度,不严格按照护理操作常规,粗糙处理围生产期各项医疗操作,不按时巡回、不密切观察产妇及新生儿的病情变化和生命体征。助产士未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常规进行产程观察,做胎心监护,延误病情。带教老师过于放手、或指导不到位等均为护患纠纷或医疗事故的高危因素。

1.4业务技术不熟练,部分护理人员理论知识欠缺,工作经验不足,未及时汇报,导致影响诊断延误治疗。对常用的诊疗设备和仪器性能不熟悉,操作生疏,出现紧急情况应急能力差,在忙乱中出现差错而引发纠。治疗过程中因操作技能不熟练,给患者增加痛苦,助产工作大部分为有创性操作,如增加腹压助产、阴道检查、会阴侧切、会阴缝合技术、产钳助产、产后婴儿处理等,如有失误容易伤及母婴,造成家属和产妇不满,引发护患纠纷。

2.患者及家属因素

随着社会的发展,患者及家属的自我保护和维权意识也不断增强,对护理服务的期望值越来越高。而孕产妇的平均年龄较前增加,高危因素孕产妇的增多也为护患纠纷的发生埋下了隐患,出现问题后,家属或产妇往往认为是医务人员医疗水平造成的,引起纠纷。

3.医院管理的因素

3.1医院管理不规范,人员安排不合理,工作制度不完善,导致医护人员工作积极性、责任心下降,医疗费用管理不当导致患者不满,科室管理不严,如产房用品、药品和急救设备管理不严,未有专人专管,影响、延误治疗及抢救等,导致护患纠纷。

3.2人力资源不足,超负荷工作,给护士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出现脾气暴躁、易激动等不良情绪,导致工作效率降低,患者满意度下降,易引发纠纷。

3.3医疗设施落后,不能满足日益增加的住院病人需求,加床病人增多,出现医疗服务差别,易导致患者及家属不满,易引发纠纷。

4.社会因素

社会大众普遍认为产妇分娩是简单的生理过程,对产科的高风险认识不足,抱有较高的期望值,一旦出现意外情况,认为是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引发纠纷;媒体的片面宣传或负面宣传,造成患者及家属对医护人员的偏见;也有人故意寻找护理工作中的差错或事故,引发纠纷,恶意医闹。此外,部分家庭经济收入低,支付医疗费用困难,也常成为医疗纠纷诱因。

二、防范措施

1.树立医疗安全意识,依法行医,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尊重病人的权益。定期组织学习,增加危机感与风险意识,规范医疗行为、强化证据意识。

2.认真执行护理文书书写规范。护理文书是法律文书,是患者获得救治的真实记录,是评价诊疗效果的科学依据,也是医疗纠纷处理中的有力证据。因此,护理人员要以严谨的态度详细记录,做到及时、准确、客观、完整,为医疗事故举证提供依据。

3.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增强责任心,认真落实各种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业务水平,减少医疗纠纷发生。助产士要提高分析、判断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分娩困难、疑难产妇,要及时向医生汇报,协助分娩或改行剖宫产等。同时,鼓励助产士外出学习新业务、新技术,采取多层次、多渠道、多方位培养人才,从而提高助产士的综合素质。

5.掌握沟通技巧,提高服务质量,改善服务态度,宣教到位、及时履行告知义务,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理人员要加强与病人的沟通,通俗易懂地解释分娩过程,详细解释各种检查的目的、医嘱用药的注意事项,仔细观察胎心及宫缩的变化,使病人产生安全感和信任感,减少不必要的护患纠纷。要充分了解孕产妇的真实需要,尽量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学会用理解、宽容的态度对待孕产妇及家属表现的误会、不配合甚至不礼貌的行为,尽可能减少冲突的发生。

6.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减轻护士、助产士的工作压力。实行人性化管理,合理调配工作,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培养护士、助产士间的团队协作精神,在繁忙工作中相互提醒,相互监督,弥补工作中的缺陷和漏洞,防范护理差错。

7.对医疗纠纷进行早期有效干预,能够促使医疗纠纷中止或弱化。凡发现医患纠纷要及时组织院内专家及时分析,明确责任,及时协商解决。必要时进行医学鉴定,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8.呼吁社会支持,加强医学知识的科普宣传,减少媒体的不正确宣传,让全民了解分娩的高风险性,矫正过高的医疗期望值。

三、讨论

产科护患纠纷的发生原因是多面的、复杂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对产科的护理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我们要不断强化安全意识教育,增强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不断提高专业知识和技术操作水平,全面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母婴安全,与时俱进,才能真正赢得产妇及家属的信任和尊重,避免或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张珍.妇产科护患纠纷原因分析和防范措施体会[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5):1229-1230.

[2]蔡艳萍:《产房护理纠纷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中外医疗》,2010年第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