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天临证用药经验浅析

/ 3

张晓天临证用药经验浅析

呼怡媚1缪佳2张晓天3(通讯作者)

1.上海浦东新区塘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上海200127;2.上海市浦东新区上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200126;3.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上海200021

【摘要】张晓天,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曙光医院首批高级中医师。上海市中医专家社区师带徒导师,上海市浦东新区名中医工作室导师,上海市静安区中医师带徒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治未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体质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治未病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上海市中医药学会老年病分会常务委员,上海市中医药学会膏方分会常务委员,上海市黄浦区慢性病防治专业技术委员会委员,韩中整合医学项目委员会委员。师从家承著名中医专家、中国第一、第二届名老中医师带徒导师、被誉为“疑难病专家”的张绚邦教授,为中国中医药学会临床特色“疑难病专科”项目负责人之一,为上海中医药大学吴正翔名老中医工作室、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吴正翔老中医工作室成员、上海中医药大学“名师传承研究工程——蔡淦教授名师研究室”继承人员。张博士注重以中医的“整体观”来治疗、调理疾病,擅长各种慢性疾病和疲劳综合症、亚健康及抗衰老调理。笔者有幸跟从张博士抄方学习,本文归纳、总结了张博士临床用药经验。

【关键词】张晓天;组药;配伍

张晓天博士系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上海市中医社区师带徒导师、上海浦东新区张晓天名中医工作室导师。从事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工作,开展慢性病预防,提出中医体检新概念,临床擅于各类慢性病、疲劳综合症的防治。笔者得益于浦东新区名中医继承人培养建设项目、上海市中医专家社区师带徒,与张晓天博士跟师学习,受益匪浅,兹主要探讨其临证用药的经验。

1组药活用,方剂之基

组药是临床上根据病情的需要和药物性能,有选择的将二味或二味以上的药物组合而成的,其中二味组成的称为对药。药物通过合理的配伍应用,能够增强疗效,消除或缓解某些药物对人体的不利影响,扩大治疗范围,适应复杂多变的病情。配伍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主要形式,也是方剂组成的基础,组药则是方剂的最小单位。张博士的组药是其多年临床经验的总结,是其对中药灵活使用的精粹部分,用组药来拟方,得心应手,方剂灵活多变,药效专注,事半功倍。

1.1路路通配丝瓜络

功效:祛风通络,化痰散结。主治:风湿痹痛,肢体麻木,水肿,小便不利,闭经,乳痈,乳癖等病。用量:路路通12g,丝瓜络6g。按语:路路通属祛风湿药,性辛、苦、平,归肝、胃、膀胱经。功效:祛风,活络,利水,通经。临床应用于关节痹痛,肢体拘挛,跌打损伤,或水肿胀满,小便不利,或经闭,乳少。丝瓜络属祛风湿药,性甘、平,归肺、胃、肝经。功效:祛风通络,化痰解毒。临床应用于风湿痹痛,或胸胁痛,或咳嗽痰多,或疮肿,乳痈。二药相须为用,增强了通络的功效。临床上,用来治疗肢体麻木、乳腺小叶增生等病证。

1.2磁石、龙齿、珍珠母

功效:镇惊安神,平肝潜阳。主治:失眠、心悸、耳聋等病。用量:磁石30g,龙齿15g,珍珠母30g。按语:磁石属重镇安神药,味咸,性寒,归心、肝、肾经。功效:镇惊安神,平肝潜阳,聪耳明目,纳气定喘。临床应用于心神不宁,惊悸,癫痫,或肝阳眩晕,或肝肾亏虚,目暗耳聋,或肾虚喘促。龙齿属重镇安神药,味甘、涩,性凉,归心、肝经。长于镇惊安神,主要适用于惊痫癫狂、心悸、失眠等症。珍珠母属平抑肝阳药,味咸,性寒。归肝、心经。功效:平肝潜阳,清肝明目,镇心安神。临床应用于肝阳上亢,头晕目眩,或目赤肿痛,视物昏花,或惊悸失眠,心神不宁。三药合用,治疗肝火旺盛、肝阳上亢引起的失眠、心悸、耳聋、心事繁重等病证。

1.3川断、狗脊、桑寄生

功效: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主治:肾虚诸证,风湿痹痛。用量:川断9g,狗脊9g,桑寄生9g。按语:川断属补阳药,味苦、甘,性辛,归肝、肾经。功效:补肝肾,强筋骨,止血安胎,疗伤续折。临床应用于肝肾不足,腰痛脚弱,风湿痹痛,及跌扑损伤,骨折,肿痛等证,或肝肾虚弱,冲任失调的胎动欲坠或崩漏经多等。狗脊属祛风湿药,味苦、甘,性温,归肝、肾经。临床应用于风湿腰痛脊强,肾虚腰膝软弱,或肾虚尿频,遗尿,白带过多。桑寄生属祛风湿药,味苦、甘,性平,归肝、肾经。功效:祛风湿,益肝肾,强筋骨,安胎。临床应用于风湿痹痛,腰膝酸软等,或胎漏下血,胎动不安。三药合用,临床上用来治疗肝肾亏虚引起的腰酸、腰痛,风湿痹痛。

1.4红景天配景天三七

功效:活血化瘀,益气通络。主治:心血瘀阻型胸痹、心悸病。用量:红景天12g,景天三七15g。按语:红景天属补气药,味甘、涩,性寒,归脾、肺经。功效:健脾益气,清肺止咳,活血化瘀。临床应用于脾气虚证,或血瘀证,或肺热证。景天三七属凉血止血药,味甘、微酸,性平。归肝、心经。功效:化瘀止血,消肿止痛,宁心安神。临床应用于各种出血证或跌打损伤,或惊悸、失眠。二味药同用,功效活血化瘀,益气通络,临床上用来治疗瘀血阻络引起的心脉痹阻,症见胸闷,胸痛,心悸,面唇紫暗,舌质紫黯,舌下络脉瘀滞,脉涩或结代。

1.5薏苡仁配炒薏苡仁

功效:健脾扶正,利湿祛邪。主治:脾虚湿盛诸证。面色萎白,乏力气短,食少便溏,痰多色白,胸脘痞闷,或吐或泻,水肿,小便不利,舌淡苔腻,脉虚弱。用量:薏苡仁15g,炒薏苡仁15g。按语:薏苡仁属利水渗湿药,味甘、淡,性微寒。归脾、胃、肺经。功效:利水渗湿,健脾止泻,清热排脓,除痹。临床用于水肿、小便不利,或脾虚泄泻,或肺痈,或湿痹筋脉拘挛。生薏苡仁清热利湿,炒薏苡仁健脾止泻之功更著。生熟薏苡仁合用,具有利水不伤正,补脾不滋腻的特点,为淡渗清补之品。用于补益方中,取健脾扶正,利湿祛邪之功。

1.6猪苓配茯苓

功效:健脾祛湿,化痰散结。主治:脾虚湿盛诸证;脾失建运,湿浊成痰导致的瘿病、乳癖、瘰疬、积聚等病。用量:猪苓15g,茯苓15g。按语:猪苓、茯苓均为利水渗湿之药。猪苓味甘、淡,性平。归肾、膀胱经。功效:利水渗湿。临床用于水肿、小便不利、泄泻、淋浊、带下等。茯苓味甘、淡,性平。归心、脾、肾经。功效:利水渗湿,健脾安神。临床用于治疗水肿、小便不利,或脾虚诸证,或心悸、失眠。临床上,二药合用,健脾祛湿,化痰散结,可用于治疗脾虚湿盛,症见乏力、纳呆、便溏、苔腻等证,还可治疗因脾失建运,湿浊成痰导致的瘿病、乳癖、瘰疬、积聚等病。成痰导致的瘿病、乳癖、瘰疬、积聚等病。

2病证症相结合,临证加减

临床组方时,不仅要考虑方剂结构的完整性与严谨性,也要考虑组方用药对疾病病情的针对性与适应性,两者密不可分。中医师往往会根据患者除主证以外的伴随症状,在主方的基础上进行加减,我们称之为临症加减,体现的是病证症结合的组方思路。中药组方的临证加减体现的是中医学诊治疾病时的“个体性”和“灵活性”。临症加减有时是根据主症变化进行的加减,有时是根据除主症以外的症状进行的用药,又体现了中医学的“整体观”。临证加减是中医学的特色,也是中医学的不可替代性。

2.1因病选药

不同的疾病有贯穿其全过程的病因病机,有其自身发展、变化的规律。医家在长期医疗实践中,包括现代医学对中药药理的研究,积累了针对某些病的具有一定专属的有效方药。

结合张博士的临床用药,在调理某一慢性病时,如果患者同时患有高血压,并且血压控制得不好的情况下,会加罗布麻15g。罗布麻属平抑肝阳药,味甘、苦,性凉,归肝经;功效:平抑肝阳,清热,利尿;药理作用:罗布麻煎剂具有降压、减慢心律、减弱心肌收缩力的作用;近年临床报道,用罗布麻叶开水泡代茶饮,可治高血压病。

如果患者在主诉之外还描述有颈椎病史,同时伴有上肢麻木或晨起眩晕等症状的时候,张博士一般会加用桑枝15g。桑枝属祛风湿药,味苦,性平,归肝经;功效:祛风通络,行水消肿;药理作用:有显著的抗炎、降压作用;现代以本品制成丸剂内服,用治各种原因引起的肢体麻木。

如果患者在调理主病的同时,患有尿路感染,症见尿频、尿急或尿刺痛,舌红苔腻,脉滑,张博士一般加用苦参9g。苦参属清热燥湿药,味苦,性寒,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功效:清热燥湿,杀虫,利尿;药理作用:对多种致炎剂所引起的炎症反应有明显抑制作用,所含苦参碱对痢疾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如果患者伴有头痛的症状,张博士一般会加用蔓荆子。蔓荆子属发散风热药,味辛、苦,性微寒,归膀胱、肝、胃经;功效:发散风热,清利头目;药理作用:具有镇静、止痛和解热作用。《别录》:“去长虫,主风头痛,脑鸣,目泪出。”

2.2因证配伍

证是对疾病的病因、病位、病性、病势等多种状况的反映或概括,反映了疾病不同阶段的病情状态。辨证论治落实在临证组方环节上,则强调以证候为中心来进行组方配伍。不少中药以治证为专场,如干姜温中暖脾而守中,张博士一般在脾虚证方中加用;对于瘀血阻络证,张博士一般会加用路路通12g、丝瓜络6g;对于肝阳上亢证,伴失眠、耳聋,张博士一般选用灵磁石30g、龙齿30g、珍珠母30g;加用当归15g、赤白芍各15g治疗各类血虚证。

2.3因症用药

症是组成证候的单位和辨识证候的重要依据,一个证由多个相关症状所构成。某些症状在整个疾病或证候变化中虽属次要矛盾或矛盾的次要方面,但有时可能影响疾病或证候的转归,使次要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因此,在因证审机用药配伍的基础上,兼顾或重视对某些症状的处理是必要的。

结合临床,张博士一般用土茯苓、马齿苋治疗肤痒症状;用鲜石斛治疗口干症状;用伸筋草、鹿含草治疗下肢酸痛;用连翘心治疗舌下溃疡;用苦参、蛇床子治疗带下异味;用煅瓦楞、煅螺蛳壳、海蛤壳、海浮石治疗泛酸;用大腹皮、川楝子、枳壳、青陈皮治疗腹胀;用枸杞、杭白菊、决明子、密蒙花治疗眼睛干涩;用三七粉、路路通治疗胸闷症状;用代赭石治疗嗳气症状;用补骨脂、白扁豆治疗大便溏薄。

临症加减的药物不仅仅是医家用药的经验积累,同时也反映了中医虽强调辨证论治,但也重视辨病和辨证。随着中医对病证的认识不断深化和用药经验的不断拓展,“病-证-症”结合组方的理论也将不断得到完善,并成为传统“君臣佐使”制方理论的一个重要补充。

作者简介:

呼怡媚(1984-),女,医学硕士,主治医师。上海浦东新区塘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科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医案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委员、中医全科分会委员、社区分会委员,上海市浦东新区名中医继承人,上海市中医专家社区师带徒学员,致力于基层中医临床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慢性病调理、中医治未病。完成局级课题1项,参编学术专著12本。

缪佳,(1985-),女,医学硕士,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专业,先后工作于上海曙光医院治未病中心、上海龙华医院,目前工作于上海市浦东新区上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治医师。上海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委员。上海市中医专家师带徒学员,浦东新区名中医继承人,师从上海市浦东名中医张晓天。研究方向: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亚健康状态及疲劳综合征的中医药调理,在健康管理尤其是中医治未病及体质方面有深入研究。

张晓天:(1966-),通讯作者。医学博士,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主任医师,上海市中医社区师带徒导师、上海浦东新区张晓天名中医工作室导师。从事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工作,开展慢性病预防,提出中医体检新概念,首创中医治未病进社区进行中医治未病的推广和普及。

基金项目:

1、上海浦东新区名中医继承人培养建设项目(编号:PDZYXK-6-2014040):上海市浦东新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2、上海市中医专家社区师带徒项目(编号:ZYSDT-6-1):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3、上海浦东新区名中医张晓天工作室建设项目(编号:PDZYXK-3-2014016):上海市浦东新区卫计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