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CT血管成像注意事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2-22
/ 2

肝脏CT血管成像注意事项

冯民新

冯民新(黑龙江省戒毒劳教管理所150056)

【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33-0381-02

【摘要】在血管内团注对比剂以后,在碘对比剂的首次循环过程中使血管内的密度明显升高,大大高于周围非血管结构的软组织。这样,我们就可以利用血管内外结构的明显密度差别,利用CT后处理技术选择性显示高密度的血管结构,即CT血管成像。由于人体中骨组织CT上始终呈高密度,所以在CT血管成像过程中,仅采用密度差别的选择性显示技术并不能去除骨骼结构,这是CT血管成像不同于MR血管成像的特点。在血管与骨结构重叠的部位,可能会影响血管的显示,可能需要更细致的调整与去除。但是我们也可以利用这一点,参考周围的骨骼结构,方便对血管的定位。随着多层螺旋CT设备的进展,CT血管成像具有扫描速度快、空间分辨力高的特点,已能够应用于全身各部位的血管,乃至冠状动脉检查。对于腹部肝脏血管的检查也是CT血管成像的一个重要部分,可在患者一次屏气条件下快速完成对腹部的大范围扫描,同时也可有更充分的时间进行更精细的期相设置与检查,因此临床检查应用的数量呈明显增加趋势。在肝脏CT血管成像中,我们应注意以下内容。

【关键词】CT血管造影肝脏注意事项

一、扫描前注意事项

进行腹部CT血管成像之前,进行适当的扫描前准备是必需的。尤其需要强调的是应避免使用阳性口服对比剂,这些胃肠道内阳性对比剂的存在会影响CT血管成像的质量,与部分血管结构重叠而影响对血管细节的显示。因此,进行腹部CT血管成像前应嘱病人口服温开水充盈消化道,这样既不影响CT血管成像影像中对血管的观察,也有助于评价胃肠道的病变。

二、血管成像与肝脏增强

肝脏增强检查目的在于观察肝脏或病变的强化行为特点,要求选择肝实质强化表现最佳的时间点进行;而在肝脏CT血管成像中的检查目的与肝脏增强不同,要求选择血管系统与肝实质CT值差异最大的时间段进行扫描,所以肝脏CTA的检查时间设置应较常规增强检查有所提前。

这一点,实际上在肝动脉系统中也有数秒的差别,但由于强化的动脉较周围组织有明显的差异,因此表现尚不明显。但在门静脉与肝静脉系统进行血管成像时,由于门静脉与肝静脉系统内对比剂的浓度要低于动脉系统,因此,对于门静脉和肝静脉CT血管成像中最佳的时间点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

三、期相选择与扫描设定

扫描期相的具体设定对于成功的CT血管成像而言至关重要。对于肝胆的CT血管成像而言,临床医生需要了解的包括肝脏血管的解剖及变异、病变的供血血管以及病变与周围血管的关系。因而要求在检查期间尽可能显示这些器官的所有血管系统,包括肝胆动脉、门静脉以及肝静脉。而另一方面,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很少有患者只要求进行单一的CTA或增强检查,因此在进行期相设置时,就常常要求医生在检查的设置时既要兼顾原有的传统肝脏增强的期相设置,又要考虑到CTA检查的特殊需要。

在扫描方式的具体设置上,扫描方向也对CT血管成像的质量有影响,在进行肝脏的增强扫描时,一般要求扫描方向尽量与血流方向一致,即动脉期采用头足方向扫描,而门静脉期采用足头方向扫描。

因此,笔者对肝脏增强检查的期相进行了调整与优化,使之兼顾二者的需要,同时更要尽可能地降低射线剂量。进行上腹部CT血管成像的扫描范围包括膈顶到L4椎体水平,以供参考。

1.动脉期20~25秒开始,具体的时间可根据设备情况有所调整,扫描速度较慢者,启动扫描的时间稍早,可采用较高速度的扫描方式,方向由头侧向足侧。本期可快速扫描,节约扫描时间,降低患者的受线剂量,提供动脉早期的信息,图像可用于重组获得肝动脉系统的CTA图像。

2.动脉晚期/门脉流入期40~50秒开始,采用较高质量的扫描方式,方向由足侧向头侧沿门静脉血流方向进行。本期获取动脉晚期和门脉流入期的信息,即可发现动脉晚期一过性强化病变,同时取得门脉血管流入图像信息,可用于重组获得门脉系统的CTA图像。

3.实质期65~70秒开始,采用较高质量的扫描方式,方向由头侧向足侧。本期为肝脏的强化最佳时间,获取肝内病变的血供信息。

如病变不典型,在延迟l0~15分钟后加扫病变层面。此时间段不再作为一个单独的期相设置,即在此期不再进行整个肝脏的扫描,仅仅必要时扫描病变所在位置的层面。这样既可以减少患者所收到的辐射剂量,同时也是对卫生资源的节省。

扫描完成后,在工作站上分别重组肝脏动脉系统、门静脉系统以及肝静脉系统和下腔静脉的影像,得到不同血管系统的二维(2D)和三维(3D)方式显示的病变结构与血管情况(图l-23)。

图1-23肝移植术后病人,一次检查显示主要的血管结构,包括肝动脉(A)、门静脉(B)以及肝静脉(C),所显示的血管结构未见异常,可见吻合口的位置

四、肝脏CT检查的注意事项

肝胆疾病的CT诊断在临床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在分析影像时,应结合临床病史、体检、实验室检查及其他影像学结果,才能作出更准确的诊断。

患者在行CT检查前应空腹。对于大多数患者可在扫描前半小时口服稀释的阳性对比剂;而部分行CT血管成像或者疑有胆总管下端阳性结石的患者,为避免与阳性对比剂重叠,应改用低密度对比剂,或不服对比剂。对于胆道内的结石,如有必要可变换体位进行扫描以确诊。

参考文献

[1]王爽.多层螺旋CT在肝脏肿瘤诊断中的应用[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3年03期.

[2]陈文军,程明,王恩峰,赵新宇,王春颖,李晓华,苏保民.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CT和MRI杂志;2004年03期.

[3]葛英辉,谢晓东,宋彬,周翔平,闵鹏秋.肝脏螺旋CT血管造影──动脉系统三维成像初探[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1999年01期.

[4]刘刚.3DDCEMRA肝脏血管成像的质量控制、临床应用及实验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