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疗法在治疗偏执型人格障碍的作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认知疗法在治疗偏执型人格障碍的作用分析

马丽雯唐晓峰匡彦瑾

马丽雯唐晓峰匡彦瑾

(阿拉善盟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内蒙古阿拉善盟750306)

【摘要】目的:探讨认知疗法在偏执型人格障碍中的治疗作用。方法:按照认知疗法步骤,对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患者症状得到改善,社会功能恢复。结论:使用认知疗法治疗偏执型人格障碍有效。

【关键词】偏执性人格障碍;认知疗法

【中图分类号】R749.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7-0132-02

人格障碍是在没有认知过程障碍或智力缺损的情况下,人格明显偏离正常的一组表现,其成因较一致的看法是,在大脑先天性缺陷的基础上,遭受环境,尤其是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如童年时期精神创伤、不合理教养、脑发育因素等等。根据DSM-Ⅴ的分类,人格障碍有三大类:第一类特点为行为怪僻、奇异,包括偏执型、分裂型人格障碍;第二类特点为情感强烈、不稳定,包括癔病型、自恋型、反社会型、攻击型人格障碍;第三类特点为紧张、退缩,包括回避型、依赖型人格障碍[1][2]。

本文主要分析其中的偏执型人格障碍。偏执型(paranold)人格障碍主要表现可分为五个方面:(1)狂妄自大,目空一切。(2)心胸狭隘,好嫉妒。(3)敏感多疑,不信任别人。(4)固执已见,不吸取教训,不听从意见,这也是病态人格最突出的症状之一。(5)难以与人友好相处,人际关系紧张[3]。

引发偏执型人格障碍的原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生物遗传因素。(2)心理因素。可以分为个体自身因素和以往过失。(3)后天生活环境因素。人格障碍患者的异常情绪反应与行为方式一般都是在儿童期、在成长过程中习得的。一方面,家庭环境对儿童人格形成至关重要。另一方面,恶劣的生活环境也是人格障碍形成的重要原因[4]。

1.案例介绍

患者,女,24岁,家中独女,待业在家。因人际交往问题于2012年9月17日前来咨询。患者敏感、自卑、多疑,父母对其家教较为严厉。小学五年级时遭同学欺侮,从此害怕身体高大、强壮的同学。初中时因为与同学关系不融洽有过转学经历。初中毕业后上了中专学习计算机专业,毕业后断断续续工作1年半。一直待业在家至今。除了父母没有其他朋友。

患者不敢自己到人多的地方,认为周围的人都有意针对自己。患者乘坐公交车时,当有高大的人站在自己身边并挤到自己时,心理会感到恐惧和不舒服,患者认为这个人是有意欺负自己,但自己不是他的对手,只好忍耐。自认为走在哪都有人看自己。所以不愿出门。在家时,如果白天楼下有人大声讲话,也会认为是在针对自己,想提醒说话的人小声点,又不敢,怕与人争吵。患者总是怀疑周围人与自己交往的意图,认为自己是个有素质的人。

从案例中可以看出患者能强烈感受到来自他人的敌意和攻击,且想法和行为均以自我为中心。通过收集的信息显示,患者比较爱猜疑,常将他人无意的、非恶意的甚至友好的行为误解为敌意或歧视,不愿意相信他人,无理由地害怕他人会针对自己;容易将善意或中性事件理解出贬义。或无足够根据,怀疑会被人利用或伤害,因此过分警惕与防卫。将周围事物解释为不符合实际情况的“阴谋”,并可成为超价观念。容易产生病态嫉妒。过分自负,若有挫折或失败则归咎于人,总认为自己正确。好嫉恨别人,对他人不能宽容;脱离实际地好争辩与敌对,固执地追求个人不够合理的“权利”或利益。忽视或不相信与患者想法不相符合的客观证据。因而很难以说理或事实来改变患者的想法。这些行为均与精神分裂症、具有精神病性症状的心境障碍、其他精神病或躯体情况的直接生理效应无关。符合DSM-IV中关于“偏执型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因此初步诊断王某为偏执型人格障碍。症状自评量表(SCL-90)检测结果显示:其人际关系敏感性、偏执、敌意焦虑等因子均超过3分(一般以超过2分为心理不健康)[5]。

2.案例分析

患者在小学五年级时,因在学校被同学欺侮,开始害怕比自己大的同学,同时得出软弱会被欺负,初中时因为与同学关系不融洽转学到了新学校,患者再一次和同学产生矛盾时被打,患者只得转学。同样事的反复发生,患者的信念不断被强化。初中毕业后患者到中专学计算机专业。由于对周围的同学都怀有敌意,且敏感多疑,所以人际关系不好。

针对上述分析,本案例采用认知治疗技术,通过探讨行为背后的认知模式,帮助患者识别自己的功能障碍性自动思维和核心信念,进而认识到其不易于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的内在原因,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共同探讨更具功能性的思维方式代替原有的歪曲认知模式。

治疗目标设定如下:一是分析人际冲突情境,识别、评估功能障碍性自动思维;总结多种情景下的自动思维,归纳出核心信念,通过评估和矫正,确立新的核心信念。二是为预防和应对复发,让患者掌握以上技巧,使其成为自己的治疗师。

3.治疗方法

人格障碍的治疗一般比较困难,针对对偏执型人格障碍的治疗应采用心理治疗为主,主要是重建其个性的过程,重点克服其多疑、敏感、固执、不安全感和自我中心的人格缺陷。主要的方法包括:

3.1认知提高法。由于患者对别人不信任、敏感多疑,不会接受任何善意忠告,所以首先要与她建立信任关系,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交流情感,向患者全面介绍其自身人格障碍的性质、特点、危害性及纠正方法,使其对自己有一正确、客观的认识,并自觉自愿产生要求改变自身人格缺陷的愿望。

3.2人际交往技能训练。患者强烈的警觉性和防御性是核心信念的产物,如果升高患者有关情境问题的自我效能感是可能的,那么他就能十分自信地处理周围人提出的问题,认识到强烈的警惕和防御是不必要的,使其警惕和防御性能部分下降,并大大减少患者症状的严重度,鼓励患者积极主动地进行交友活动,在交友中学会信任别人,消除不安感。

3.3自我疗法。具有偏执型人格的人喜欢走极端,这与其头脑里的非理性观念相关联。因此,要改变偏执行为,偏执型人格患者首先必须分析自己的非理性观念。在引导了自动思维,肯定了它的重要性和对人的困扰,并且确认了它所伴随的反应之后,咨询师一般采用提问方式引导患者,针对自动思维提出问题并具体化,或者改变提问方式来帮助获得更有效的认识,从询问思维的有效性人手,然后将重点转移到患者隐含的信念,最后提出开放式的问题来评价提问的效果并估计是否需要进一步处理该自动思维。

3.4敌意纠正训练法。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易对他人和周围环境充满敌意和不信任感,采取以下训练方法,有助于克服敌意对抗心理[6]。(1)经常提醒自己不要陷于“敌对心理”的旋涡中。(2)要懂得只有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别人尊重的基本道理。(3)要学会向你认识的所有人微笑。(4)要在生活中学会忍让和有耐心。

4.咨询结果

经过为期10个月的咨询。患者自己感觉情绪轻松,多数时候能客观地看待周围的人和事,与家人和亲戚的关系得到明显改善,咨询结束时,患者成功的被一家公司聘用,与同事相处融洽。咨询师观察患者谈话较为客观,与他坐公交车出门,患者不再紧张,周末也能主动约朋友一起出来玩。

咨询结束时SCL-90置表测试,人际交往敏感性、偏执、敌意3项的值在2分以内,属正常范围。咨询取得一定成效,可以结束咨询。

5.讨论

在很大程度上,患者偏执的观点不是提出干预方法的主要依据。相反标准的认知行为干预被用来解决患者的其他问题。认知行为疗法特别注重去发展咨询师和患者的关系,工作重点是在咨询早期故意增加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在咨询后期使用认知技术和行为实验直接挑战患者存在的偏执信念。咨询中通过指导患者识别自动思维,用提问方式评价自动思维、人际交往技能训练等方法,改善患者处理焦虑和人际关系问题的能力,不断增加对别人观点的认识。这种重建个性的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这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要有信心、有科学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张伯源.变态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88-89.

[2]李智.认知疗法治疗偏执型人格障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611-613.

[3]高桂新.一例偏执型人格障碍咨询案例[J].社会心理科学,2012(3):6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