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7-17
/ 2

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体会

谭晓琴

谭晓琴

(石柱县中医院409100)

【摘要】静脉留置针其优点在于操作简单、导管柔软、不易穿破血管,给危急重症病人的抢救提供了有效的治疗通道;减少血管穿刺次数,减少液体外渗,减轻患者对输液的心理压力,可随时进行输液治疗。因此,静脉留置针的穿刺及护理也显得极为重要。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54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7-0013-02

静脉留置针又称为套管针,已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广泛的应用于医疗机构。其优点在于减少血管穿刺次数,对血管的刺激性小,减少液体外渗,减少患者对输液的心理压力,可随时进行输液治疗,有利于危重患者的抢救和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减轻护士的工作量等。我科近年来,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效果良好,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13年2月~2014年2月我科对650例住院患者进行留置针静脉输液,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穿刺方法

1.1穿刺前准备

将物品带至患者床旁,对床号、姓名,向清醒的患者进行解释,并做好心理护理。如患者神志不清,也应向其陪护进行必要的说明,以消除患者心理的恐慌。将输液瓶挂于输液架上,打开导管针外包装。

1.2穿刺

选择血管选择粗、直、血流丰富、弹性好、不易滑动、易于固定的静脉,避开关节及静脉瓣。患皮肤病及感染处禁忌穿刺置管。一般情况选择上肢静脉,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是上肢静脉的3倍[1]。在穿刺点上方10cm处扎压脉带,按常规进行局部皮肤消毒,待干。取出导管针,去除针套,转动针心使针头斜面向上。将已备好的静脉输液器的头皮针刺入肝素帽内,注意排尽空气,关闭输液器开关。针头与皮肤呈15~30°角穿刺,见回血后,降低角度再将穿刺针推进0.2~0.5cm.穿刺。嘱患者握拳,左手绷紧皮肤,右手以拇指和食指夹紧导管针的护翼。右手固定导管针、左手拔出针心0.5~1cm,左手将外套管全部送入静脉,松压脉带,嘱患者松拳。抽出针心,用专用敷贴固定导管针,在敷贴上写上患者姓名、留置日期和时间,然后固定肝素帽,取出压脉带。

1.3穿刺后处理

再次查对无误后,在输液卡上记录时间、滴速并签名。根据医嘱和病情调节输液速度。助患者卧于舒适位置,整理床单,处理用物,洗手。向患者交待注意事项,根据情况进行健康教育。

1.4再次输液

常规消毒肝素帽,松开夹子,将抽有生理盐水的注射器针头刺入肝素帽内,先抽回血,见到回血后才可接上液体,不宜用注射器用力将血块推入血管内,以免发生堵塞[2]。然后将输液器头皮针刺入肝素帽内,打开调节器调节滴速进行再次输液。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在完整敷料表面沿导管走向触摸有无触痛。

1.5输液结束后封管

患者输注药物结束时,采用生理盐水5ml匀速推入的封管方法,即在输液结束后拔出肝素帽内的头皮针,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取生理盐水5ml,将针头斜面进入肝素帽内后均匀推注生理盐水,推注完毕,迅速卡住套管针延长管上的小夹子,以防引起空气栓塞,拔出输液头皮针完成封管,肝素帽应用无菌纱布包裹,并用胶布固定好。

2.结果

2.1留置时间

在无静脉炎发生时,3~4天作为常规留置。本组650例使用静脉留置针患者,其留置时间分别为:3~4天605例,7~8天45例。

2.2静脉留置针优点:

减少穿刺,保护血管、提高输液安全性、利于多次间歇用药,提高抢救成功率

3.留置针的护理

3.1常规护理

在行留置针前,应向患者和家属说明目的、意义和优点,使其放松情绪,穿刺时血管不致收缩,处于最佳状态。告知患者及家属避免置管肢体过度活动、肢体下垂,防止导管堵塞,禁止淋浴,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防止脱出、预防感染、堵管或液体渗漏等并发证、护理人员要加强巡视,床头交接班。长期输液的病人应每日更换输液器,输液时注意留置针的通畅情况。

3.2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的护理

3.2.1导管堵塞

通常导管堵塞有两种是血栓性堵塞和非血栓性堵塞[3]。预防:

血栓性堵管,输液过程中严防液体滴空,防止血液回流。应用输液泵时要注意合理设置报警装置。尽量避免留置导管的肢体下垂。采用正确的方法和步骤完成冲管和封管。非血栓性堵管,尽量减少穿刺时对静脉和血管内膜的损伤。使用带过滤器的输液装置。观察体位,及时发现和更正不正确的体位。检查输液装置有无血流受阻的现象。及时发现和处理机械性堵塞。减少药物联合输注,注意配伍禁忌。正确选择穿刺点,正确固定导管预防打折、移动或滑出。处理:可尝试推注少量生理盐水冲洗导管,若阻力较大,不可强行推注,以免将形成的血栓推人血流中造成栓塞,必要时用负压方式清除堵管。如清理失败,需立即拔除导管。

3.2.2液体渗出和外渗

评估输入药物的性质(药液的PH,粘滞度和输液速度)留置针的型号及长度,尽量避免在同一条血管相同部位反复穿刺。经常观察局部情况有无疼痛、发热皮肤有无紧绷、硬化和冰冷。若局部出现疼痛应警惕药液渗出,即使是要有回血也不能排除药液渗出的可能。嘱咐患者避免过度活动有留置针的肢体,对躁动不安的患者必要时可适当约束肢体。输液速度要适当,穿刺部位上方衣物不宜过紧,避免静脉内压力过高。如果发生发庖剂及刺激性药物外渗,应迅速终止输液,该肢体的远端不能再留留置针,通知医生,遵医嘱实施治疗和护理干预。如外渗周围组织注射药物。对于少量非刺激性药物渗出,应进行持续观察与评估,渗出部位可采用湿热敷,不必用药。渗出量较多的遵医嘱局部用药或湿热敷。分别在损伤发生时、损伤后24小时、损伤后48小时、损伤后7天给病患部位拍照。为以后分析和改进提供依据。

3.2.3静脉炎

李晓燕等通过观察,套管针留置5天内静脉炎的发生率为零[4]。严格无菌操作和手卫生原则,推荐选用上肢静脉作为常规的静脉输注尽量避免在瘫痪肢体输液。根据所用溶液和药物类型、PH值、渗透压、浓度、剂量、给药速度,选择适当的血管。严格控制各种微粒通过静脉输液进入血液循环。及时评估穿刺部位有无静脉炎的临床表现。a出现后应立即拔管。对穿刺部位进行消毒,严重者遵医嘱局部应用抗生素药膏或使用湿热敷等。抬高患肢避免剧烈运动。或用新鲜土豆洗净后切成厚1~2mm薄片,拔管后将土豆片置于血管上方2次/d,30min/次[5]。

4.体会

静脉留置针具有柔韧性好、对血管壁刺激小的特点,减少了静脉炎和液体外渗的发生,对手术、危重、意识障碍及穿刺比较困难且需少量多次静脉用药的患者,应有效的保持静脉通道,避免反复穿刺,减轻患者痛苦,体现人文护理。留置针为一次性产品,对于长期输液的患者,既安全又可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减轻了护患精神压力,提高了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代莉莉.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进展.实用护理杂志,2002,18(2):55

[2]陈路,卦悦,宋爽.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中的问题与对策.中华护理杂志,2002,1842.

[3]王建荣.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指南与实施细则人民军医出版社

[4]李晓燕,陈卫红.套管针常规留置时间的探讨.中华护理杂志,2003,35(5):30.

[5]陈玉秀.鲜土豆片外敷治疗静脉炎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湖南中医杂志,2006,3(22):80.